APP下载

投资航天就是投资未来
—— 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李成智

2016-11-19

党员干部之友 2016年11期
关键词:李成航天轨道

□ 本刊记者 邢 华

投资航天就是投资未来
—— 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李成智

□ 本刊记者 邢 华

记者:李老师,您好!2016年,我国第一次年航天发射次数超过20次,航天发射进入高强度密集常态化时期。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李成智:2016年,有很多重要的发射任务都应该载入中国航天史册。比如说6月25日,新型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这个火箭跟过去的长征系列完全不一样,包括用的推进剂也不一样,它是一种新型的火箭,具有积木化特征,其运载能力超过了现在最高的长征三号乙。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同时,中国第四座低纬度发射场在海南文昌启用,这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航天发射基地纬度越低,越靠近赤道,它的发射效益越好。世界知名的发射基地,大部分都靠近赤道。另外,8月16日,量子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的第一颗,也是世界的第一颗。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成功并进行在轨测试,在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进入空间实验室,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的第二步工作正式拉开帷幕。同时,更大推力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近期将要发射,其运载能力要比现在的火箭高出1倍还多。这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可以说,仅仅是2016年下半年,不仅好戏连台,而且都是重头戏,都将对中国航天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记者: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卫星发射和应用,有的国家已经发射了3600多颗卫星。那么多的卫星围绕在地球周围,是如何飞行的?

李成智:火车有轨道,汽车有道路,卫星绕地球旋转也有轨道。卫星受几个条件的约束,按照一定规律的路径围绕地球旋转,这个路径就是轨道。卫星在不同轨道,能发挥不同的作用。按照与地球的距离和轨道面倾角等参数的不同,卫星轨道大致可以分为低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

第一类是常规的近地轨道,离地球300~500公里,倾角没有特殊要求。因为这个轨道比较灵活,所以几乎所有的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以及大量的科学和技术试验卫星都在这个轨道上运行。第二类是太阳同步轨道,大致沿着地球的子午线运行。这个轨道非常重要,几乎所有的对地观测卫星(包括资源、气象和侦察等遥感卫星)都在太阳同步轨道上。第三类是地球静止轨道,距离地球3.6万公里左右,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跟地球的位置相对保持不动。这个轨道只有一条,部署卫星数量有限,所以这个轨道资源非常宝贵。

记者:既然地球静止卫星轨道资源这么宝贵,是不是国家发射的卫星越多越好?

李成智:在地球静止轨道上多占据一些位置,很重要。美国、俄罗斯在卫星轨道资源上,跑马圈地,占了很多。我国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发展较晚,向国际电联申请注册的位置不如美、俄多,但目前也能满足要求。

记者:航天时代以来世界卫星及航天器发展数量是怎样的?

李成智:截至2015年,世界各国共发射各类航天器(含卫星)共7757颗,中国发射数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应用角度讲,发射卫星多,并不一定是好事,为什么?因为同样一个卫星,比如侦察卫星,现在一颗先进的卫星可以使用5年,而过去只能用1年,甚至个把月。所以现在的一颗卫星可以顶过去的几颗,因此发射数量可以大幅度减少,发多了也没用。所以美国人总拿这事来嘲笑俄罗斯,说你们发射的卫星数量多是因为卫星的寿命短。目前全球一年发射卫星大概100多颗,整体发射的数量在减少,主要是因为卫星寿命提高了,功能进一步增加了。

记者:那么,卫星都有哪些功能?或者说,卫星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

李成智:任何人,无论身在何处,都享受过航天给我们带来的恩惠。它可以带给我们全新以及更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全新的地球及地理学知识、更为便利的通信和广播手段、更为及时准确全面的气象监测、更为安全便捷的交通管理、更有效地发现地球矿藏、更有利于监视地球及海洋环境,能够极大地促进军事技术变革,还可以给我们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比如:通信卫星拥有卫星电视、奥运会直播、新闻速达、直播电视、卫星电话、卫星网络等功能,当前已经形成全球庞大的产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气象卫星所提供的气象信息已广泛应用于日常气象业务、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大气科学、海洋学和水文学的研究;资源卫星用于勘测和研究地球自然资源,它能“看透”地层,发现人们肉眼看不到的地下宝藏、历史古迹、地层结构,能普查农作物生产情况,能够监视森林、海洋、空气等信息,预报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具有50种以上不重复的应用价值;导航卫星最初是一个军事项目,用于海上潜艇的导航定位,后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此外还有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核爆炸监视卫星等等,在科学、技术、军事各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李成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兼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从事直-9直升机研制工作,后转向航空航天发展史与发展战略和政策方面的研究。1995年首批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青年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本刊记者 孙大勇/摄影

记者:发射卫星能够带给人类这么多效益,那么投入巨额资金发展航天,会收到什么样的效益?

李成智:各类应用卫星的效益已经非常明显了,载人航天跟卫星不一样,它是一个新兴的技术、新兴的工程,有一个潜伏期、延迟期,需要长期的不间断的支持。在直接投入和直接产出方面,到目前为止,载人航天几乎没有多少盈利,还是以投入为主。但是从投入和间接产出方面来看,载人航天长远看应该是盈利的。

美国在1969年实现了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花了255亿美元。那些钱换来了什么?美国蔡司公司提交的研究报告指出,阿波罗计划使美国经济增长率提高了2%,物价指数下降了2%,创造了80万多个就业指标。这是直接的效益。同时,报告指出,美国国民收入在1958-1968年翻了一番,到1978年又翻了一番。信息时代大量新技术往往可从阿波罗计划中找到源头,比如无线耳机、记忆泡沫、防火服、冷却服、肾脏透析仪、锻炼设备,又比如配方奶粉、发光二极管、 固特异辐射材料轮胎、冷冻干燥食品、尿不湿、 条形码等等。阿波罗计划约产生了3000多种新的应用技术,每一项应用技术里面都有很多专利,对航天航空、军事、通信、材料、医疗卫生、计算机等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催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群体的诞生与成长。阿波罗计划参与者认为,今天的手机、无线设备、ipad等,无一不是来自于登月的衍生技术。美国算了一笔账,阿波罗计划开始的投入产出比是1∶4.5,最近公布的投入产出比高达1∶14。

所以,很多技术、工程,不能算直接的账,也不能算短期账。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曾说过,投资航天就是投资未来。这个观点我是很赞成的。

记者: 未来,航天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李成智:航天技术的未来发展范围很广,我想简单说一下部分发展方向。一、开发全新的材料,带动工业技术和经济发展。我们对材料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对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细,越来越多,既要轻,强度要高,又要耐火、耐酸、耐潮湿、耐高温、耐低温……所以利用太空环境实现高性能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前景无限。二、开发加工特效药,直接造福人类健康。太空的无对流,微重力,无污染环境是非常宝贵的,在太空生产、提纯药物的效率、速度和质量都高于地球。这在将来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三、加工特种功效的构件,制造轻型长寿命机械。四、培育农业新品种,推动农业技术发展。在太空农业育种领域,中国目前走在了世界前列。太空育种是一种利用太空环境引发作物基因自主的变异,从而产生品质更优异的作物新品种,既不是杂交,也不是转基因,种子可以继续使用。太空育种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五、开发太空资源(如高效利用太阳能),解决地球资源短缺的问题。六、让太空旅游成为常态,满足普通人的飞天梦。七、深入研究地球空间环境,寻找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方法。上述各项,都是比较现实的发展目标。随着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必将会有更为宏伟的发展目标,如开发行星资源、登陆火星、太空移民,等等。

猜你喜欢

李成航天轨道
怀念李成章教授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基于单纯形法的TLE轨道确定
CryoSat提升轨道高度与ICESat-2同步运行
朝美重回“相互羞辱轨道”?
逐梦航天日
杜鹃
庄玉庭先负李成蹊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