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发展可持续性视阈下高职生人文素养培育研究

2016-11-19朱华丽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培育

【摘 要】基于职业发展可持续性视阈,分析高职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人文素养培育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发展可持续性 人文素养 培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04-02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以及针对高职人才在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国内外很多研究者开始热切关注高职生人文素养的问题。人文素养是高职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良好的人文素养可以提升高职人才的整体素质,提高其精神层次和生命的质量,并对高职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职业教育的本质来说,培养高职生的人文素养是实现高职教育的内在需求;从高职教育理念的错位现状来说,需要人文素养的培养来予以矫正;从高职生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来看,人文素养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一、职业发展可持续性视阈下高职生人文素养培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 “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中国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新格局,为社会经济注入了新活力,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形势下社会需要大量有深厚人文素养的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既可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又能满足未来可持续性职业发展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进入了以质量和特色取胜的时期,现代社会呼唤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单纯的“工具性”职业技术人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急需重构人文精神,改变过去的“工具性”单一价值取向,培养出德才兼备、德能兼备、德艺双馨健康发展的人才,以保持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职业教育发展本身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教育必须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既关注人的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还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兼具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它蓬勃发展,培养出了大批活跃在各类生产、加工、建设、服务及管理一线的高端技术型应用人才,为国家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能量。但我们也应认识到,多数高职院校由于人文底蕴不足,学术氛围不浓厚,加上功利主义和技术主义的负面价值取向,夸大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单纯以掌握专业技能找到对口工作为目标,不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很多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低下,普遍存在人生观、价值观的迷惘,诚信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淡薄,创新能力缺乏,社会责任感缺失等,这明显违背了教育本身的发展需求,也是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表现,特别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

(三)职业发展可持续性的需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特色教育模式,异军突起,大有可为。高职从业者要在当前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保持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只具备职业技能远远不够,良好的人文素养才是职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和关键因素。表现在: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利于把握经济发展的动向,对职业发展方向做出准确的判定,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职场中,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利于抵制各种不良诱惑,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面对未来职业发展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新趋势,新兴职业也不断涌现,要求从业者与时俱进,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和及时获取信息的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助于从业者轻松应对未来职业的发展要求。

二、高职生人文素养培育的策略

高职教育要适应并引领新形势下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培养出具有反思能力、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简单的一个口号,这种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需要全力协作,从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可从四方面提出相应策略。

(一)优化高职人文课程体系,丰富高职生的人文知识。课程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载体,改革课程体系,建立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西部高职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探索能为西部地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考虑到高职教育学制短、实践课比重大的特点,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合理整合专业技能课程和人文类课程,注重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构建合理的高职人文素养课程体系。以面向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人文素养核心课程为主线,主要是“两课”、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等,内容强调通识性、基础性,一般以必修课形式开设;以拓展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为主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人文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成才空间,主要有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及文理交融渗透的新型边沿前沿课程,可以开设成选修课或讲座的形式;还可以把人文素养的教育渗透进专业课程中,有意地传导“人文性”、“职业性”等人文教育思想,使学生明白成为一名优秀职业人必备的各项人文素养;针对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多的特点,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进校园,让学生提早接受国内外优秀的企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管理文化等的熏陶,以便于入职时能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艺术节、文化节,让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从而鼓励和推动学生对美的实践和创造,陶冶性情,提升人文修养。这种多层次多途径的人文素养培育课程体系的架构,可以确保高职生享受到人文精神的大餐。

(二)优化人文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体系,培养高职生的人文精神。高职人文素养教育的目的不能简单停留在人文知识的传授上,最终目的是对人文精神的塑造,所以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环境的熏陶发挥教化作用,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优化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内化水平。

具体来说,可结合人文课程的内容和特点采取以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加强对价值观、创造力的培育。第一,案例教学法。精选一些典型的案例,将学生带入一个模拟或再现的真情实境中,师生、生生之间经过合作分析、探讨碰撞,共同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法借助形象生动的教学案例达到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培养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某种具体生动的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体验的方式来开展学习活动,比如创设模拟招聘或模拟工作情境,让学生对求职、工作、职业发展等知识获得真实的体验,激起学生的共鸣,获得内化的知识或情感,并迁移到真实生活中,内化为专业能力和职业情感。第三,活动教学法。现代高职生在电视、网络、电脑的陪伴下长大,很多学生在虚拟世界中交际泛滥而在现实世界中人际隔离,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对周围的环境和人冷漠,普遍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因此,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可以举行演讲比赛、辩论赛、团队协作实践活动展示等,积极鼓励高职生多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如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并使其常态化、制度化,实现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小组交流能力的培养。

此外,还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如网络课堂、校园无线广播、报纸杂志、宣传栏等多渠道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传播积极向上的核心文化,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

(三)营造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高职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有着独特的育人作用,于无声处熏陶、浸润、影响着学生,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首先,高职院校可开设“人文讲坛”、文化科技沙龙等,聘请校内外资深专家学者举办相关的人文类系列讲座,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其次,可以邀请不同岗位的优秀模范代表进校与高职学生互动,让他们现身说法,让学生感悟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出的爱岗敬业、弘扬正气、见义勇为、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榜样力量,同时激发自身提升人文素养的动力。最后,充分发挥校园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鼓励社团多开展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提升道德觉悟。

高职校园文化要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结合区位特色和优势,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修养、审美、品行、素质,慢慢学会欣赏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可贵,感知世界的多彩,从而成就他们精彩的人生。

(四)完善考评体系,确保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实施。当前高职院校对人文素养教育的考核方式不科学,过于简单化,弊端很明显。传统的做法是采用笔试或写小论文的形式再结合参加社会实践加分的方法,这种做法无法真正检验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无法体现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考核不仅要体现出学生现有的人文知识素养,还需要考虑到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以及在人文素养方面具有的潜能,最好能进行有差异性的考核,实现对高职生的人文素养的综合评价。总的来说,对高职生人文素养的评价要与未来的职业生活接轨,还应考虑到高职生自身的动态变化特点,考核的标准应是立体的、多维的,不应该简单化、细化、形式化,从而带给学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考核应体现一种人文关怀,能激发学生对人文精神的强烈追求。比如,对人文课程的考核,可以采取开放的考核形式,将实地社会调研与撰写小论文相结合,最后的考核成绩作为综合素质测评的参考,不计入学分,不影响学生的评优、奖助和毕业等。除了教师对学生考评外,还可以采用以自我评价为核心的考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取得的成绩,可以申请某门人文课程免考,这种形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还可以自荐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再由教师或专家评委组给出评语。通过建立规范、合理、可操作性的人文素养考评体系,促进高职教育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的形成,从而有利于提升高职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马联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0)

[2]李卫东.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问题探讨[J].职教通讯,2014(3)

【作者简介】朱华丽,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讲师,硕士。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