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构社会教育力,点燃教育变革动力源

2016-11-18刘德华

今日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变革重构

刘德华

终身教育时代,学校教育的围墙正在被打破,其与社会的关联日益密切,大教育的时代正在到来。叶澜老师发表的《终身教育视界:当代中国社会教育力的聚通与提升》一文(载《中国教育科学》2016年第3辑,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首先立足于“终身教育”内在的深刻意蕴,创新性地提出了“社会教育力”这个新概念,其次分析了中国社会教育力的实存状态以及社会教育力在聚通与提升中实现发展自觉的基本思路。这一有深度的系统性思考,给读者以极大的震撼力。如何让社会潜在的教育资源化为教育的力量?这是当下教育变革的重大主题,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即“重构教育与社会发展内在关系的理论,进而创造在重构理论指导下的变革实践”。从终身教育的时空观看,社会中蕴含着巨大的教育能量,当然这种教育能量有正负之别,社会教育力的相关者需要自觉地聚通和提升社会内蕴的正向教育力。

叶澜老师精准地解读了终身教育的概念,“终身教育”是一个关于“人生”时空全覆盖的教育概念,时间上覆盖从出生(甚至有胎教)到死亡的全程;空间上连接学校内外的生活于一体。理解终身教育的时间全程性、整体有机性消解了现实政策与实践对终身教育的误解、歧义。重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不仅需要从教育看社会,更需要从社会看教育,既要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教育需求,也要意识到社会内蕴的教育力量。“如何研究社会、教育,以及社会与教育的现实关系、可能关系和理想合理关系”成了叶澜老师思考的重点。

为此,叶澜老师提出研究者需要有“三气”。“回避问题的人,找不到路;缺乏智慧的人,闯不出路;没有目标的人,走不长路。直面问题的勇气、善用智慧的才气、实现宏伟目标的大气,今日中国的发展,要想在创造与问题的博弈中走出新路,‘三气缺一不可。”她在终身教育理念的视界中思考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实际上回答了为什么要聚通和提升社会教育的追问。

如何聚通和提升社会教育力?首先需要认识社会的实存状态和发展趋势,“只有在读中国社会的全局中,我们才能思考‘教育与社会在今日应该和可能建立的关系。”从“十三五”发展规划读懂全局,要抓住五个核心要点,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从社会发展的时间坐标看,唯有“创新”才能引领社会发展。从社会系统要素结构看,社会的各领域、各部门、各从业人员之间需要“协调”,持续发展是时间维度上的“协调”,健康发展是社会内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绿色”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开放”是国际、国内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观念、物质商品之间的合理、有序、双向流动,可以说“开放”是发展的运行机制。“共享”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动力。个体权利之间的平等,社会公共福祉公平都与共享相关。社会发展的这些要素与指标是社会教育力的潜在形式,尚需要加以转化。事实上也有部分的转化,如社会阅读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等。但是也存在负向的教育力,如权力的滥用、假冒伪劣物品的生产以及社会道德的其他乱象等。因此,社会教育力的相关者需要明确努力的方向。“现代教育体系大格局的形成,不仅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而且全社会事实上蕴含着这种力量。只是这种力量尚未完全开发,更谈不上自觉开发,大量的还处于自发、分散、局部起作用的状态。”

社会“时时、处处、事事”都存在教育力,但是碎片化的教育力需要聚通,在质量上需要提升。这是时代给社会发展提出的重大挑战。叶澜老师的创新性深度思考开拓了社会教育力这个新领域,也点燃了教育变革的动力发展源。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变革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变革开始了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
国外终身教育模式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