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37例临床观察

2016-11-18张立青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廓清造影术造影剂

张立青

(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37例临床观察

张立青

(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目的探讨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PCS)的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7—2014年在本院治疗的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患者共37例,给予桃红四物汤合并失笑散加减而成的自拟方——化瘀通络汤,配合消炎痛栓、理疗进行系统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后PCS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造影剂廓清时间显著缩短(P<0.05),治疗有效率较高,治疗中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能提高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化瘀通络汤;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盆腔静脉造影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PCS)是由于盆腔静脉丛扩张、血液淤滞引起子宫及附件区肿胀、淤血、结缔组织增生的一种疾病,对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几十年来其发病的原因、诊断及临床治疗备受妇产科学界专家的关注。本病多表现为下腹部钝性酸痛或下坠感、低位腰痛、极度疲劳感、性交痛、淤血性痛经、白带过多、外阴和阴道肿胀坠痛或肛门坠痛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特点是长时间站立或活动后疼痛加剧,而卧床休息后减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为妇科常见疾病,占妇产科门诊病人的10%~40%[1],多见于孕龄妇女,平均发生年龄为33岁,可能与卵巢功能活跃,血液供应丰富,而血管壁弹性或结构存在缺陷,再受到如站立体位、子宫后位、早婚、便秘、阔韧带损伤、自主神经紊乱、输卵管结扎术、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盆腔血液淤滞、血管扩张有关。盆腔静脉造影可见卵巢和子宫等盆腔静脉扩张,造影剂疏散缓慢[2]。本病为功能性疾患,药物治疗为首选措施,但目前无特效药物,故临床上以对症和经验治疗为主。本研究应用化瘀通络汤,辅以消炎痛栓、理疗进行系统治疗,治疗前后均行经子宫肌盆腔静脉造影术,以此为客观指标评价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2007—2014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7例下腹坠胀、低位腰痛、盆腔痛或性交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9例有直肠坠胀、阴道刺痛,10例月经量增多,盆腔检查11例宫旁组织有明显触痛,7例宫颈紫蓝色,子宫略大、软,余无任何阳性体征。彩色阴道超声检查:37例均行彩色阴道超声多普勒检查,均见到有盆腔静脉曲张或瘤样改变,无其他阳性发现。经子宫肌盆腔静脉造影术:37例均在B超介导下行子宫肌盆腔静脉造影术明确诊断,均可见盆腔静脉迂曲、扩张或瘤样改变,其中输卵管卵巢静脉改变17例,宫旁与子宫静脉改变13例,阴部内静脉改变7例;双侧病变25例,单侧病变12例。造影剂廓清时间均大于40秒,最长1例达12分钟,除此病例外,平均造影廓清时间(96.50±33.60)秒。根据造影结果的判断标准,本组PCS中度17例,重度20例;患者年龄28~50岁,平均年龄(35.50±5.31)岁;平均产次(2.30±0.50)次,平均孕次(3.70±0.80)次。本组37例均曾在院外按盆腔炎或神经症接受多次治疗,平均治疗(2.84±0.57)次,且没有精神疾患或严重的心、肝、肾病变,或处于妊娠、哺乳期的妇女等对本方法治疗禁忌者。

1.2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妇产科学》[3]制订:年龄18岁以上,有明显下腹坠痛、低位腰痛、深部性交痛、痛经或月经异常,病程在1年以上。专科检查:外阴及阴道浅静脉充盈甚至曲张,阴道壁或阴道穹隆部常呈紫蓝色,或宫颈肥大淤血呈紫蓝色,或子宫常呈后位,大小正常或稍大,质软或触诊附件区有柔软的增厚感,压之界限不清,但无明显压痛。辅助检查:彩超:卵巢静脉扩张(>5 mm),内见反流,盆腔静脉扩张迂曲,子宫静脉扩张。盆腔静脉造影:造影剂在盆腔廓清时间延长(>20秒),分轻、中、重3个类型,卵巢静脉增粗淤血,以致迂曲及瘤样扩张。有以上表现者即可诊断。

1.3方法

1.3.1治疗方法37例患者均避开月经期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治疗方案:(1)化瘀通络汤:桃仁10 g,红花10 g,当归9 g,川芎9 g,丹参15 g,蒲黄9 g,五灵脂6 g(炒),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服。服用7天,间隔7天,再服用7天为1个疗程。(2)消炎痛栓25 mg,直肠用药,每日2次,连续用20天为1个疗程。(3)下腹部或骶腰部理疗,每日2次,连续20天为1个疗程。完成以上治疗为1个系统疗程,经期结束3天后再行第二个系统疗程。采用上述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疏导治疗,使患者了解该病的成因及预后,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共治疗3~6个系统疗程。

1.3.2观察指标(1)临床症状计分。参照《实用妇产科学》[3]观察治疗前后下腹坠痛、低位腰痛、深部性交痛、月经异常、痛经等症状,分别统计各项症状治疗前后的变化,作为观察症状疗效的指标。阴性为0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4分,重度为6分。(2)经子宫肌盆腔静脉造影术。在B超介导下行子宫肌盆腔静脉造影术,观察盆腔静脉形态、造影剂廓清时间。(3)不良反应。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无药物过敏史,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3.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症状全部消失,盆腔静脉造影正常,随诊复查无异常;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其他症状好转,盆腔静脉造影剂廓清时间明显缩短;无效:症状无减轻,盆腔静脉造影无变化。治疗有效率为治愈、显效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组数据采用(±s)表示,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后患者下腹坠痛、低位腰痛等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s,分)

表1 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s,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

月经异常5.3±1.7*2.1±0.9*时间治疗前治疗后下腹坠痛5.2±1.3*1.4±1.2*低位腰痛4.8±1.7*0.9±1.6*性交痛4.5±1.5*1.3±1.5*痛经4.9±1.5 1.4±1.0

2.2治疗前后盆腔静脉造影剂廓清时间比较

患者治疗后,造影剂廓清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造影剂廓清时间比较(±s,分)

表2 治疗前后造影剂廓清时间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例数37 37造影剂廓清时间96.50±33.60 25.71±9.76*

2.3临床疗效分析

本组37例患者中,治愈20例(54.1%),显效14例(37.8%),无效3例(8.1%),治疗有效率达到91.9%。

2.4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有2例出现轻微恶心,继续服药2天后恢复正常,其余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肝、肾功能以及血、尿、便常规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3 讨论

以上研究结果证明,在化瘀通络汤的基础上辅以消炎痛栓和理疗,能够有效改善PCS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缩短经子宫肌盆腔静脉造影术造影剂廓清时间,临床治愈率较高,获得了满意效果,经济适用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因此这一方法应在临床推广。

3.1治疗现状

目前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和男性相比,女性盆腔循环在解剖学、循环动力学和力学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是易于形成盆腔淤血的基础[4]。“胡桃夹”现象、下腔静脉近端阻塞、左侧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等循环因素及盆腔局部血管因素是本病的两大病因[5]。例如发生“胡桃夹”现象时,左肾静脉走行经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的夹角,夹角过小时左肾静脉受压,静脉血回流不畅,继而导致汇入其中的性腺静脉高压甚至血液逆流,引发女性的PCS[6]。盆腔静脉造影术通过向子宫肌层和周围静脉内注射造影剂(碘化物)以显示局部血管,图像直观,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7]。由于PCS病因假设学说不同,治疗方法亦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手术、介入与药物治疗。但临床上相当多的患者为轻度、中度盆腔静脉淤血,发病史及治疗史均较为漫长,甚至合并有慢性盆腔炎等合并症。对于这些患者,在治疗上缺乏外科手术、介入术的指征,西医保守疗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又存在着许多不良反应和疗效不稳定等弊端[8],且许多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和介入治疗,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显得越来越重要。

3.2本治疗特点

PCS属于祖国医学中“妇人腹中痛”、“症瘕”、“腰痛”、“产后腹痛”、“痛经”等病的范畴,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感受寒湿阴冷、七情内伤、劳累过度、体质因素等引起,其主要病机为瘀血阻络,不通则痛。正如《妇人大全良方》云:“妇人腹中瘀血者,由月经滞涩不通……为风冷所乘,血得冷而成瘀血也。”《景岳全书·妇人规》又云:“瘀血留滞作症,唯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忿怒伤肝……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症矣。”总之,气虚、血虚、肾虚、肝郁、寒凝、湿郁皆可致瘀,瘀血阻滞于脉络便发生本病。本文所用化瘀通络汤由桃红四物汤合并失笑散加减而成,桃红四物汤向来被誉为“妇科第一方”,可养血活血,用于血瘀兼血虚证;而失笑散可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主治瘀血停滞,二方加减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方中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川芎、当归活血而不猛烈,补血而不滞血,可谓泻中寓补;蒲黄止血、化瘀,现代药理学研究[9]也证实其具有抑制血栓生成、改善血液流变参数、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五灵脂通利血脉,散结止痛,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消炎[10]。总体而言,全方药味平和,泻中有补,略为增减即寒热虚实皆宜。因PCS患者腹腔液中强扩血管前列腺素6-Keto-PGF1水平升高,故本研究辅以消炎痛栓(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直肠给药,药物经直肠黏膜吸收,以增加盆腔局部药物浓度,并避免了口服引起的消化道反应。理疗通过对局部的直接作用和神经体液的间接作用引起人体反应,加快血液循环,加速盆腔血流速度,缓解盆腔血液淤积,进一步达到活血化瘀、消痛止痛的作用,在联合药物治疗中起到加强与巩固治疗效果的作用。

[1]Beard R W,Highman J H,Pearce S,et al.Diagnosis of pelvic varicosities in women with chronic pelvic pain[J].Lancet,1984,2(8409):946-949.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宋岩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及康复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18(4):565-567.

[5]刘真真,戴晴.盆腔淤血综合征的病因与影像学诊断[J].生殖医学杂志,2008,17(4):318-320.

[6]Ahmed K,Sampath R,Khan M S.Current trend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renal nutcracker syndrome:a review[J].Eur J Vasc Endovasc Surg,2007,31(4):410-416.

[7]丁卫红.盆腔瘀血综合征的诊治进展[J].河北医药,2012,34(17):2670-2672.

[8]孙咏.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研究综述[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9):241-242.

[9]高宇勤,郝霁萍.蒲黄对未孕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运动的影响及机理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969-1970.

[10]卜淑敏,贾卯花,曲运波.五灵脂对小鼠和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3):257-259.

R195

B

1671-1246(2016)10-0149-03

猜你喜欢

廓清造影术造影剂
多层螺旋CT 双期增强扫描廓清衰减值鉴别诊断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和沃辛瘤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双重造影术在犬膀胱息肉诊治中的应用
简化计算CT增强廓清率在鉴别小于4 cm的肾上腺转移瘤与肾上腺腺瘤中的价值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北京讲话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鼻咽通气道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