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中医护理人员掌握中医知识、技能状况调查分析

2016-11-18苏玉茹卢阿娜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名词术语针灸护理人员

苏玉茹,卢阿娜

(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学校,北京100192)

临床中医护理人员掌握中医知识、技能状况调查分析

苏玉茹,卢阿娜

(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学校,北京100192)

中医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临床工作效果。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北京市3家中医医院或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部分临床护理人员进行中医护理知识、技能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以期为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和继续教育培训提供一些参考。

中医护理;中医知识;中医技能

作为中医学重要分支的中医护理学,其两大精髓“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与现代护理学发展的方向不谋而合[1]。中医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临床工作效果,而这些知识、技能大多已在校内教学有所涉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校内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的问题长期存在,如何使课堂教学更加贴合临床实际,一直困扰着教材编写者和一线教师。笔者参考了目前护理专业通用的《中医护理学》及《中医学基础》教材,征询了专家意见,设计了针对中医临床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状况调查表,对北京市3家中医医院或中西医结合医院的200名护理人员做了问卷调查,这3家医院包括1家“三甲”医院和两家“二甲”医院,现进行简要介绍。

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中医临床各科护理工作人员,共计200人。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7.5%。有效调查对象均为护理专业毕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为93.3%,工作年限在10年及以下者占比为76.4%,说明中医护理临床工作主要由学历层次相对较高、工作年限相对较短的护士担任。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n(%)]

2 调查内容及结果

(1)经征询临床中医护理专家意见,根据目前通用教材内容,列出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方药基础知识、诊法、辨证、防治护理原则、针灸、常见病护理、推拿按摩共11个方面的内容,让调查对象选择在工作中是否常用以及对自己临床工作是否有帮助。选项分别为:A:在工作中经常用到,对工作帮助很大;B:在工作中有时用到,对工作有一些帮助;C:基本不用,对工作没什么帮助;D:不了解其内容。结果见表2。

(2)为进一步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中医名词术语的知晓率,从教材中选择了部分常用中医名词术语,让调查对象选择自己了解的部分,可以选择多项,结果见表3。

(3)此次问卷同时调查了护理人员对针灸及拔罐方法的了解情况,结果见表4。

3 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在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方药基础知识、诊法、辨证、防治护理原则、针灸、常见病护理、推拿按摩11项内容中,前5项多属基础理论部分,我们将其称为知识类内容;后6项或与日常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或者就是护理工作内容之一,我们将其称为技能类内容,将两类选项人次分别相加,结果见表5。

经χ2检验,两组数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84,P<0.01),说明护理人员普遍认为技能类内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总体要大于知识类内容。

(2)在技能类内容中,再把诊法、辨证部分与其他部分分别做一比较。

经χ2检验显示,护理人员认为诊法、辨证部分内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大的人数多于其他技能类内容(χ2=65,P<0.01)。

表3 护理人员了解中医名词术语情况[n(%)]

表4 护理人员对针灸及拔罐方法的了解情况[n(%)]

表5 知识类与技能类内容统计比较(人次)

4 讨论

4.1教材中的技能类内容相对于知识类内容对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帮助更大

此前曾有研究表明,各层级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掌握较好,中医基础知识薄弱[2]。而本次调查结果也反映出临床护理人员对技能类内容对于工作帮助的认可程度要高于知识类内容(P<0.01)。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技能类内容应用于临床更直观,便于掌握、便于考核,诊法、辨证、常见病护理等是中医临床护理的日常工作,日积月累,自然较为熟悉;二是中医经过数千年的沿革,名词术语留有文言痕迹,知识类内容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此前研究表明,各层级护士对中医四大经典课程培训需求较低,可能与四大经典博大精深,护士难以掌握而不愿意学习有关[2]。另外,知识和技能本身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中医基础知识本身可以转化成卫生宣教的技能。因此,实现教材和课堂教学的通俗化、趣味化、直观化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4.2中医辨证论治(施护)的工作模式与护理程序关联性较强

辨证论治只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指运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病史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辨明病理变化的性质和部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候,这个过程就是辨证。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称为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原则,则称为辨证施护。护理程序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科学地确认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护理程序一般可分为5个步骤,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3]。其中的护理评估与诊法不谋而合,护理诊断和中医辨证虽然表述时所用的名词术语不一样,但其思维方式是类似的,护理计划和实施则是论治和施护的组成部分。正是由于辨证论治和护理程序的内在关联性,才在本次调查中出现了护理人员对诊法和辨证对于完成护理工作的高度认同,被调查者对诊法一无所知的比例为0.0%。

4.3分析护理人员对名词术语的了解

本次调查护理人员对名词术语的了解情况,选择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五脏(95.9%)、六腑(89.7%)、未病先防(88.2%)、七情(86.2%)、瘀血(82.1%)、六淫(80.0%)、配伍(77.9%)、脏腑辨证(76.9%)、气血津液(74.4%)、痰饮(70.3%)、治病施护求本(66.2%)、四气五味(65.6%)、扶正祛邪(63.6%)、升降浮沉(56.4%)、既病防变(55.4%)、奇恒之腑(54.4%)、三因治宜(46.7%)、八纲辨证(42.6%)、归经(41.5%)、君臣佐使(25.1%)、八法(19.5%)、六经辨证(18.5%)、卫气营血辨证(15.9%)、三焦辨证(15.4%)。

从以上顺序可以看出:护理人员对于大众耳熟能详、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名词术语较为了解,如五脏、六腑、未病先防、七情、瘀血、六淫等;护理人员对于除脏腑辨证以外的其他辨证方法并不是太了解,这与脏腑辨证在临床普遍应用最广、其他辨证方法应用较少有关;而君臣佐使、八法等词语因在护理工作中接触较少,故护理人员不太熟悉。

4.4针灸按摩疗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本次调查发现,认为针灸、推拿按摩“在工作中有时用到,对工作有一些帮助”的护理人员人数比例要高于“在工作中经常用到,对工作帮助很大”(P<0.05),与该两种疗法的专门化有较大关系。目前在临床工作中针灸、推拿按摩疗法多由专门科室完成,多数情况下不再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

在针灸及拔罐方法中,护理人员了解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拔罐法(70.8%)、灸法(57.9%)、毫针刺法(42.1%)、耳针(37.9%)、皮肤针刺法(28.7%)、电针(27.2%)、三棱针刺法(20.5%)。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针灸及拔罐方法中无创或创伤很小的拔罐、灸法等护理人员较为了解。有的护理人员认为还应补充穴位贴敷等疗法,提示了针灸疗法在教学中仍占相当比重,但侧重点应为一些常用穴位的准确定位、主治和简便易行、无创少创的疗法。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临床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知识、技能的认知状况,可以为教材建设、校内教学改革和继续教育培训提供一些参考。

[1]岳树锦,杨晓玮.社区护士中医护理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3):798-801.

[2]谢卫梅,陈惠冰.中医医院护理人员中医护理培训需求调查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3):139-142.

[3]陈颖.护理程序与中医护理[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3,22(3):66-67.

R195

B

1671-1246(2016)10-0105-03

猜你喜欢

名词术语针灸护理人员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