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的行业特色型高校教职工凝聚力建设研究

2016-11-18高雪梅于旭蓉武家春

大连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海洋大学凝聚力教职工

高雪梅,于旭蓉,姜 涛,武家春

(1.大连海洋大学 学科与研究生管理处,辽宁 大连 116023;2.大连海洋大学 工会,辽宁 大连 116023;3.大连海洋大学 组织人事部,辽宁 大连 116023)

基于SWOT分析的行业特色型高校教职工凝聚力建设研究

高雪梅1,于旭蓉1,姜 涛2,武家春3

(1.大连海洋大学 学科与研究生管理处,辽宁 大连 116023;2.大连海洋大学 工会,辽宁 大连 116023;3.大连海洋大学 组织人事部,辽宁 大连 116023)

在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大气候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关键时期,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带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加强凝聚力建设,是当前高等院校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行业特色型高校实践和实现自身使命和责任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应用SWOT分析高校教职工凝聚力建设和发展的条件,初步建立适合行业特色型高校教职工凝聚力建设和强化的标准实施模型,提出科学有效的实践对策,为高校内涵建设对教职工凝聚力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研究支持。

凝聚力建设;行业特色型高校;SWOT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突出了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使命与责任。在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大气候下,行业特色型高校若想在国内外高等教育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就必须在新的形势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应对高等教育的新挑战。

凝聚力一般指团体(或群众)的凝聚力,它是团体(或群众)成员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关联以及其团体(或群众)组织的目标认同的程度,团体内成员间的心理亲和力[1]。高校凝聚力主要是指教职工在学校发展的大目标指引下,自愿为学校分担风险和实现既定的共同目标的一种综合力,其实质就是教职工对学校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的总和[2]。凝聚力越强,成员之间的关系就越融洽,学校的整体目标和成员的个体目标就越容易实现。凝聚力是一个群体的灵魂和生命力,没有凝聚力的高等学校,其发展的后劲就严重受到影响[1]。进一步加强凝聚力建设,是当前高等学校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行业特色型高校实践和实现自身使命和责任的重要手段之一[3]。通过应用SWOT分析高校教职工凝聚力建设和发展的条件,初步建立适合行业特色型高校教职工凝聚力建设和强化的标准实施模型,提出科学有效的实践对策,为高校内涵建设对教职工凝聚力建设和发展提供研究支持。

一、SWOT分析高校教职工凝聚力建设条件

所谓SWOT分析(态势分析法),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即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4]。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全面、系统、准确的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5]。

应用SWOT对高校教职工凝聚力建设条件分析如下:

(一)优势分析(S:strength)

通过各级党组织把广大教职工凝聚和带动起来,有效的促进发展其向心力和战斗力,这样学校的事业才能健康快速的发展,凝聚力建设的优势主要如下[6]:1.由于教职工的工作目标,工作方法、价值观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有利于增强教职工的工作信心和安全感;2.在凝聚力较强的学校,更易协调人际关系,提高学校工作效率;3.通过规章制度、集体舆论等手段,凝聚力建设能有效的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效果。

(二)劣势分析(W:weakness)

高校高级知识分子汇集,产生了各种思潮和争鸣,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凝聚力建设存在诸多劣势,主要包括:1、目前教育经费等投入机制的短缺带来了较为突出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积极性;2、相对于社会上一些强势行业,学校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是不甚理想的,成为影响学校团队凝聚力的重要因素;3、在目前人事选拔评聘制度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经常受到打击,凝聚力受到挫伤;4、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学校领导对教职工团队凝聚力建设工作关注较少。

(三)机遇分析(O:opportunity)

教职工凝聚力的建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7],主要表现为:1.高校由外延拓展向内涵建设的转变过程中,凝聚力丰富了内涵建设,使其在国内外高等教育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2.通过凝聚力建设能突出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学科建设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和科技创新特色;3.在凝聚力建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政通人和的景象,能帮助学校更好的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最终实现办学质量的提高。

(四)挑战分析(T:threat)

凝聚力对于学校工作的积极作用得到了绝大多数高校领导和教师的认同,但教职工凝聚力的建设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1.合理利益关系的构建有利于人们价值共识和思想共识的形成,有利于教职工凝聚力的建设;2.具有可行性的目标能够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焕发出极大的热情和自觉性[3];3.领导者的领导方式是影响教职工凝聚力建设的核心因素;4.共同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交往的中介,对其中每个成员都具有感召作用和凝聚作用;5.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着非凡的神奇功能,能够创造团结、平等、互助的良好心理氛围和工作环境,为教职工凝聚力建设提供稳定的平台[8]。

综上得出基于SWOT分析方法的模型构架图见表1。

表1 SWOT战略模型构架图

二、高校教职工凝聚力建设和发展模型

凝聚力是一个群体的灵魂,没有凝聚力便没有战斗力,教职工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有效的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心力,是高等学校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3]。本研究基于大连海洋大学为实证研究对象,利用SWOT分析得出教职工凝聚力建设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从凝聚力建设的内在需求、外部气候阐述凝聚力建设的出发点,以发掘主人翁意识、建设凝聚力工程、打造合力氛围为凝聚力建设和发展的对策阐述凝聚建设的着眼点,通过教职工本人、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相关管理者的共同协作创新,初步建立了教职工凝聚力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模型——“两点一线”凝聚力实施模型,使全体教职工凝固共同的价值观和团体精神,具备良好的恪尽职守、勤奋敬业的精神风貌,全校上下呈现出一种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欣欣向荣的局面[9],为高校内涵建设对教职工凝聚力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研究支持。

(一)凝聚力建设和发展的出发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为适应发展需要,建设“双一流”大学,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各高校都从不同角度和方面进行了教育综合改革。从学科建设到教学科研评价、人才培养,从内部人事分配制度到后勤管理等,既注重人力资源培养,又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引进人才,不仅加强了学校的师资力量,而且引入了竞争意识。因此,认清形势,牢牢把握凝聚力建设和发展的出发点有利于整合资源,达到实施效果。

1.大学理念是教职工凝聚力建设和发展的外部气候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关键时期。高校面临着创新与发展,想在国内外高等教育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高校就必须在新的形势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此,各大高校纷纷由外延拓展向内涵建设转变。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各大高校纷纷提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理念,与此同时,大学章程也应运而生,体现了其对大学精神和办学使命的弘扬。

2012年,大连海洋大学在搬迁换建的关键时期,在建校60周年之际,恰逢其时地提出了创建“蓝色大学”的理念。她既是一种奋斗目标,也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体现。她直观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师生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渗透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充满着实践的体验、思想的共鸣和精神的升华[10]。有了“蓝色大学”这个大气候条件,教职工的凝聚力建设才具有实践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2.教职工凝聚力建设和发展是大学理念的内在需求

荣辱与共,增强历史责任感,是建设新时期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基本要素。校荣我荣,校耻我耻。学校的兴衰成败关系着在校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同时,教职工对学校的责任感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元素。

团结共进,打造品牌队伍,是建设新时期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基本动力。万众一心,其利断金。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团结的信念是坚不可摧的。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师资及管理队伍,建造行业特色型高校自己的品牌队伍,这将是推动学校的基本动力。

互帮互助,创建和谐氛围,是建设新时期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基本保障。以校为家,家和万事兴。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对提高教职工的凝聚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这种凝聚力正是我们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和基本保障。

(二)凝聚力建设和发展的着眼点

从凝聚力建设的和发展的出发点着手,究竟如何建设和发展现有教职工团队的凝聚力,亟待思考。我们分析总结了过去 3年零散的基层党组织和工会工作经验,得出凝聚力建设和发展的对策。

1.加强教职工主人翁意识,提升员工归属感。采用宣传、引导、组织学习以及开展多种有益活动的方式,提高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教职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加强教职工的学习意识、敬业意识和服务意识。在教职工队伍中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培养教职工爱校如家的主人翁意识,使每一位员工都有家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2.以身作则,模范带头,打造自发“凝聚力工程”。要主动在学校发现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充分发挥引导和模范带头作用。用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还要发挥各层次间的协调作用,在行动和思想、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感召下,打造自发“凝聚力工程”。切实抓住主要矛盾,重点关注,变压力为动力,对教职工的注意力进行引导,把广大教师的心凝聚在为学校的振兴、发展、如何实现改革的宏伟目标上来[11]。

3.以人为本,促进交流,营造和谐共进氛围。要营造出学校和谐共进氛围,首先要注意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精神,秉持平等待人的态度,提倡公平公正的原则,才能真正的使每个教职工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翁,进而真正使教职工牢牢地凝聚在校党委的周围,发挥个人最大的激情和能力。学校可积极利用文体活动在和谐氛围中的协调和粘合作用,创建教职工喜爱的体育运动协会、开展创新创意类工会活动等系列丰富教职工业务生活和凝聚力建设的活动。同时要注重沟通方式的创新,在充分交流、互帮互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教职工建设行业特色高校的决心与凝聚力。

三、高校教职工凝聚力建设和发展实施效果

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学校在教职工相关业务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调研论证,进行了一些扎实有效的尝试。2013年,学校工会启动了“工会工作创新创优研究项目”资金支持计划,两年来,近10个相关高校教职工师德、师风、教职工队伍建设的课题获得立项并实施,学校教职工凝聚力建设初具规模。同时,2012年-2015年间,从学校层面,开展了“中国梦 海洋梦 大海大梦”教职工演讲赛、数次中层干部业务培训、多次工会文体活动、三期的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和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23期蓝色讲坛、6期名人讲书励志论坛,邀请国务院学位办专家进行导师培训等百余次活动;从各学院层面,开展相关学术交流、职业培训和活动不下数百次,极大增强了教职工的凝聚力意识。

(一)SWOT分析科学有效,凝聚力工程的建设成果显著

通过对近3年来,我校教职工现状的SWOT分析,凝聚力建设意识已深深扎入各基层组织和广大教师中。2015年新进教职工对学校的认知和肯定明显高于前两年,各项文体活动的参与度和喜爱度也有较为明显的提升,这些凝聚力的建设对学校各项工作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凝聚力建设工程对教职工满意度产生较大影响

教师工作的满意度是教师对其工作与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体会[12]。教职工工作的满意度影响着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和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为检验教职工凝聚力工程建设的有效成果,课题组开展了抽样调查,抽选了不同部门、二级学院共300位教职工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随机抽样。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收回289份,收回率96.3%,有效问卷253份,有效率84.3%。其中,男性162人,女性136人;硕士以上学历228人,其中,57.7%的教职工为硕士学历,32.4%的教职工为博士学历;35岁以下134人,35-45岁之间102人,46-55岁之间57人,56岁以上5人;专业技术人员228人,行政管理64人,工勤技能6人;高级职称26人,副高级职称68人,中级职称174人,初级及无职称30人。

图1 性别、学历、年龄、岗位类型、职称对工作整体满意度的影响

图2 教职工满意度得分图

由图1、图2示,教职工工作满意度的整体得分均在理论中性值以上(满意度得分为1-5分,理论中性值为3.0),说明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整体满意度良好,其中,对工作本身、人际关系和领导管理的得分最高,平均为4.3分,4.2分,4.1分,对薪酬待遇和工作环境的得分最低,平均为3.2分和3.6分。从分类整体满意度来看,男性的满意度高于女性,高学历和低学历的满意度大于中阶段学历,35岁以下和56岁以上满意度明显高于中间年龄段,行政管理岗位的满意度大于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术岗位,高级职称满意度明显高于中级职称满意度。从整体满意度调查来看,对教职工凝聚力的建设收到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1]杨军.增强高校凝聚力构建和谐校园[J].科技经济市场,2006,11:219.

[2]陈进东.合并高校教职工队伍凝聚力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3]王华,王云芝.浅析高等学校教职工凝聚力的形成[J].航海教育研究,2005,22(3):93-95.

[4]谭昆智,娄拥军,林炜双.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5]叶霆.拓宽新形势下”生产制造型”企业战略管理新视野[J].企业研究:理论版,2011(14):36-37.

[6]加强农村学校教职工群体凝聚力的实践研究[EB/OL]http://www.docin.com/p-20285994.html

[7]熊文光,杨震.高校教师凝聚力建设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5):21-22.

[8]魏芳.人际关系与和谐社会浅议[J].青海社会科学,2006(5):8-12.

[9]秦晓钟.高校凝聚力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10]周伦理.试论大学精神的育人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2005(4):9-12.

[11]戴梅红.新形势下高校教职工“凝聚力工程”工作的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3-15.

[12]黄丹媚,张敏.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4(3):17-19.

SWOT-based Faculty Cohesion of Technology-based Universities

GAO Xue-mei1,YU Xu-rong1,JIANG Tao2,WU Jia-chun3
(1. Management & Graduate Division,Dalian Ocean University,Dalian116023,China; 2. Workers Union,Dalian Ocean University,Dalian 116023,China; 3. Personnel department,Dalian Ocean University,Dalian 116023,China)

In“Double First class”higher education has gone into unprecedented developing stage bringwith it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hesion building is one of the key topics that university are faced with an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s of the technology -based universities toachieve their mission to build up the model by applyingSWOT analysis of thefaculty cohesion to offer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cerned.

Cohesion building; technology-based universities; SWOT analysis

G64

A

1008-2395(2016)05-0137-05

2016-08-16

大连海洋大学2015年度工会工作创新创优研究项目《“蓝色大学”背景下教职工凝聚力建设的研究》(2015gh04)

高雪梅(1977-),女,助理研究员,硕士学位,大连海洋大学学科与研究生管理处副处长,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学科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于旭蓉(1984-),女,硕士学位,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学科与研究生教育研究。姜涛(1972-),女,硕士学位,助理研究员,大连海洋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会建设研究。

猜你喜欢

海洋大学凝聚力教职工
中国海洋大学作品选登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Analyze the Personality Structure of the Protagonist in the Moon and Sixpence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 自主招生,让我同时被两所211大学录取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Multilingual Mix in Women Fashion Industry Advertis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Hong Kong and China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