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篇功能视阈下科技英语段落与翻译研究

2016-11-18高颖超陈燕如

大连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段落语篇概念

高 巍,高颖超,陈燕如

(大连大学 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语篇功能视阈下科技英语段落与翻译研究

高 巍,高颖超,陈燕如

(大连大学 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本文旨在基于语篇功能,探讨两个问题:(1)科技英语段落有哪些模式;(2)如何基于这些模式梳理信息、进而准确地翻译。本文从语篇功能方面为科技英语翻译提出了新方法。本研究的样本均选自英语语言国家出版的科技工程出版物,具有典型性,可以作为科技英语文本翻译代表性的案例。基于科技语篇功能,本文分析和讨论样本,并结合翻译过程反思翻译方法。本研究对于专门用途英语翻译教学和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指导作用。

科技英语;语篇功能;翻译

一、 引 言

Mary Snell-Hornby(1995)提出其文本翻译范畴化的概念。根据翻译领域,有文学翻译、普通翻译、以及专门用途翻译[1]。在此范畴化的基础上,衍生出文本体裁。文学文本翻译包括圣经、歌剧、诗歌、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儿童文学和通俗文学等。普通文本翻译包括新闻与广告。专门用途文本翻译包括商务、法律、经济、医学和科技。为了把握各个翻译领域和不同文本的内涵和意义,译者要了解与翻译领域和文本相关的学科知识,比如,从事文学文本翻译,译者要从文化史以及文学理论来分析。如果翻译新闻、广告之类的普通文本,译者要了解新闻发生和广告宣传所在地的社会区域文化。文学文本翻译应用美学手法,重新创造源文本(ST),再现其主题思想。新闻和广告之类的普通文本翻译旨在吸引文本接受者注意,进而影响其行为,(比如,广告的作用就是让人们去消费),注重接受者的反应,所以,交际功能的手法尤为关键。如果从事科技之类等专门用途文本的翻译,译者要学习专门学科的知识,理解源文本(ST)中概念,确定同一词语在不同学科中的意思,以及在目标语文本(TT)中的对等术语。

Hatim and Mason(1994)指出:译者既是文本的作者,又是文本的读者,首先要注意不同的文本体裁有其特定的语篇功能结构,即,文本模式或类型(Typology)[2]。实际上,不同的社会语境情景(Social occasions)决定了不同的文本体裁 (genre),而不同文本体裁决定了不同的语篇功能(Discourse),而语篇功能是通过文本实现的。然而,Snell-Hornby (1995)并没有阐述如何基于语篇功能分析专门用途翻译。

语篇是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语言单位,是前后信息连贯、形式衔接的整体。语篇不是针对单独的信息,而是指相关信息构成的整个语篇单位。“语篇是最大的语言单位,是在交际功能上相对完整的、独立的一个语言片段。正如一个词在句子中才能确定其准确意义一样,一个句子,只有出现在语篇中才能显示其确定、完整的含义,充分发挥其交际功能。”[3]在实际应用中,语言的基本单位不是通常所说的短语或句子,而应该是语篇。

科技英语语篇是为专门的科技英语读者、专门的科技文本用途而选择和组织信息的过程。科技英语的题材不同于评论性的社论,也不同于抒发情感的诗歌、散文、或小说,有其专门的信息语篇类型,旨在揭示客观事实、证明理论假设。科学家和工程师科将其科技工程领域的经验和认知投射在科技领域的信息组织结构中,体现科技语篇的功能。

科技语篇在信息组织结构方面有其特殊功能,是由以下三点决定的:第一,一个语篇信息内容有其顺序;第二,这些信息之间有内在的层次关系;第三,这些有内在关系的信息有其特殊和固定的表述方式——也就是特有的信息功能和信息结构模式。

本文基于科技语篇功能和结构,对比英汉翻译平行语篇,介绍科技英语语篇翻译方法。语篇翻译是以语篇为翻译单位,寻求源语语篇(source text)与目标语语篇 (target text)在意义和功能上的对等。学习这些翻译方法则应该置于语篇框架之中,从科技语篇的段落主题、功能及结构等角度反思和分析翻译方法。在翻译中采用语篇翻译方法,有利于更好地再现原文的中心思想和总的基调,使译文中心突出、层次分明、内容衔接连贯[4]。

语言交际目的是传递或和接受信息,然而阐明信息是语言研究中的弱点和难点,因为信息存在于交际者的文本之中[5]。本文从段落探讨科技英语信息,因为段落是语篇功能和信息的载体,是科技英语语篇的语义单位,也是分析科技英语语篇的基本单位。但是在科技英语研究中,往往仅限于自然段落的划分而忽视了概念信息的分析[6]。科技英语段落的功能是将信息置入几个框架中;信息相互关联,段落层次分明、井然有序。科技英语段落的主要定义和特征,概括如下:

自然段落通常由一组句子构成,也可以由一个句子构成,形式上用空行和行首空格与其他段落隔开。实际上,句组的多少是由信息的功能和结构决定的。

从整个科技语篇来看,有核心概念段落和辅助性段落。核心概念段落是总括核心信息,辅助性段落是进一步展开说明和描述核心信息。

在一个段落里,有概念信息,或称之为核心信息,形式上表现为概括性的句子,或称为核心句。在随后的展开句子中,核心句中的核心词起着统领性的作用。有时核心句置于句首,有时置于第二个句中,有时居于段落中间或末尾。如果一个概念信息放置在一个自然段落里,就是一对一的模式;如果两个概念信息放置在一个自然段落里,就是二对一的模式。

基于段落的逻辑展开模式,可以分为归纳模式和演绎模式。如果这两种模式出现在一个自然段落里,称作混合模式,即,从个别的具体例证,推导出核心句,进而从核心句扩展到具体的表述。这种模式就像一块三明治,核心信息通常放在中间。

隐含性段落模式有两个特征:(1)没有信息核心句,核心信息置于表述的细节中;(2)概念信息需要读者依靠自己的背景知识总结和概括。

科技英语语篇翻译的第一步是明确科技英语段落模式,分析信息结构,把握信息核心,在语篇框架中,采取合适的翻译方法。基于此理论框架,我们下面用英汉并行文本进行讨论和分析。

表1

二、科技英语段落分析和翻译

(一)自然段落与概念段落

[Source: Jones,Franklin D., Turning and Boring,A specialized treatise for machinists,students in the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schools,and apprentices,on turning and boring methods,etc.(New York: THE INDUSTRIAL PRESS ,1919),pp.1]

Fig1/图1 Engine lathe/普通车床

该文本出自琼斯·富兰克林编写的《车削与镗孔》一书,主要介绍车削和镗孔的加工方法,让富有机械加工经验的技工与在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以及在金工车间实习的学徒,了解各自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职责和关系。由此可见,其读者为机械加工的技工,以及在车间实习的学生和学徒。

源语文本(ST)中是两个概念段落对应一个自然段落,即,两对一的模式:第一个核心概念放在第一句中——车床是金工车间一种最主要的工具,多种加工功能 —引发开来,全部详细阐述都放在第一句话里。其次,第二个核心概念放在第二句,用图示介绍了车床的结构。当然,我们可以判断,在下一自然段里,作者会详细描述车床的组成部分,比如,床身、床头、床位和刀架等等。

通过源语文本(ST)和目标语文本(TT)比较,汉语译文是在分析了源文本段落和结构的基础上,做了梳理。基于段落分析,将原文一个自然段分成两个自然段,第一段为核心段落,第二段为辅助性段落,并且构成一个概念段落对应一个自然段落的模式,条理更加清楚。

在翻译时,要梳理出重要信息和因果关系。在汉语译文中,译者的重新认知和思路,是显然意明的。在源文本中只有两个句子,但是在译入语文本中有五个句子。其次,语篇翻译时,也要注意源语中一些个别词义的认知理解和对等。比如,在源语中,“Standard‘engine' lathe”,在译入语中变成了“普通车床,由发动机驱动”。在原文里,“engine”是带有引号,作者意在强调,在译入语中,单独成句。

总之,英语结构为葡萄枝:有主干,繁杂的枝干上结满了果实;汉语的结构为竹节:主次分明,层层递进,清清楚楚。

(二)归纳模式

表2

Fig2. /图2 Elements of commercialization /产品商业化诸要素

本源文(ST)摘自是克朗编写的《制造业》一书,由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ociety of Photo-optical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s)出版。本书旨在介绍制造业在其产品商业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要素。我们参照上图来分析这段基于逻辑中的归纳模式。该自然段落主要围绕产品商业化,介绍其诸要素及其关系:以顺时针顺序,首先从产品技术开始,涉及到市场与营销,以及产品加工,其次,资金和团队。最后,所有因素归纳到一个图示里。本段落是一个归纳模式——中心思想放在自然段落中最后一个句子里:产品商业化涉及多种因素,并非产品技术这一个要素。文本脉络清楚,逻辑关系,层层推进,最终囊括总结。

基于以上对于源语文本(ST)分析,在目标语文本(TT)结构里,也用了一系列衔接纽带词,比如,“由此可见”,“如上所述”和“还有其他”等。 其次,在翻译方面,除了梳理文本中概念的关系之外,译者主要是用了增词和变化词性的方法。比如,第一句中“technology”译入汉语后,对等的概念为 “产品技术”,增加了“产品”二字;“···business failures are caused···” 变成了“···企业倒闭或破产的原因···”,“cause”,这个动词变成了名词。

(三)混合式段落——归纳模式与演绎模式

表3

Figure3/图3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内燃机

本文选自丹东编著的《汽车机电系统》,由劳特里奇出版社出版。该文本为汽车技师和对汽车发动机原理感兴趣的普通驾车者。

该自然段里有两个概念核心——燃料和内燃机原理。首先,发动机的驱动力来自燃料,而燃料有不同的种类,包括汽油、柴油和专门用途的燃料,不同的车辆使用不同的燃料,其次,燃料及原理,即,燃料点火,做功于活塞,活塞做往复运动,驱动车轮。从文本组织结构来看,先是演绎燃料概念,随后展开和归纳活塞的运动,所以定义为混合段落。

译文基于两个核心概念——燃料和内燃机原理,分析各个概念关系,放置在这个三明治中间的核心概念是“内燃机工作原理”。在翻译时,这些概念逻辑关系,环环扣紧,自然成篇。

(四)隐含性段落模式

表4

此文节选自《现代机械加工技术》一书,专业性很强,专业术语很多。本语篇介绍了铣削中心的三种基本结构:桥型结构、两种设计不同的柱型结构(固定或移动),以及并联结构(PKM)。但是,没有中心核心句,读者要依靠自己的背景知识来理解,所以,本语篇定义为隐含性段落。

按照通常的语篇段落的结构,作者应该包含两个层面的信息分类。首先,作者在第一句里应该运用分类功能对铣削中心部位的基本结构加以分类。在这里,分类的概念应该是“millingcentres”(铣削中心),其下属成分有三个,即三种基本结构(桥型、柱型和并联型)。作者在这里省略了核心句,只是逐一描写了铣削中心的三种设计和结构。读者要用自己相关的知识来理解。

通过源语和译入语的比较,译文在结构上基本保留了原文的形式。第1、2句中,原文使用了科技语篇常用的“with”介词短语形式,体现语言的简练和结构的紧凑性。在译文中,译者采用转句译法,以求达到语言形式的对等。例如在“with a high rigidity but with a workspace circumscribed by the sepa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lumns”中有两个with短语,译文将其译为两个独立的主谓结构,翻译成“硬度很高,但工作区域的大小受到两个台柱之间的分隔距离的限制”。对于第三句中的with短语,译文同样地采用了转句译法,同时也根据语义,运用了增词译法,把“the column type allows very large machines with big workspace”译为“柱型结构能够拥有更大的工作区域容纳非常庞大的机器”。

三、结束语

本文基于语篇功能,分析科技英语段落展开模式,试图为科技文本和翻译提供一个视角,进一步探索Snell-Hornby关于专门用途翻译方法中微观的问题。基于科技语篇功能,本文构建了科技英语段落模式,探索科技语篇的翻译方法,比如,梳理语篇中概念的逻辑关系,换序,断句,增词,等等。当然,如果要全面掌握科技英语篇翻译,我们还要结合其他方面,比如,科技词汇和语法等方面,进一步继续探讨。

[1]Snell-Hornby,M.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M]. 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PA: John Benjamins,1995.

[2]Hatim,Basil and Ian Mason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M]. Longman Group UK Limitted,1990 .

[3]方梦之.翻译学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徐莉娜.英汉翻译原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5]Bloomfield,L. Language [M]. New York: Holt ,1933.

[6]Trimble,Louis.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Discourse Approach [M]. Cambridge University 1990.

The Technical English Paragraph and Translation: A Discourse Approach

GAO Wei,GAO Ying-chao,CHEN Yan-ru
(College of English,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16622,China)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by a discourse approach: 1) What development modes does the technical English paragraph have? 2) How does the development mode help the translator to access information in the source text,and appropriately render the source text? This study attempts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echnical English translation. The texts in this study were selected from the engineering journals and books published in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representing the development modes of the technical English paragraph. The translating process wa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the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to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Technical English; discourse rhetoric; translation

H315.9

A

1008-2395(2016)05-0066-06

2016-04-05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W2015038,2015-2018)

高巍(1963-),男,英国赫瑞·瓦特(Heriot-Watt)大学翻译学博士,英国斯特林大学(University of Stirling)外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翻译学研究。高颖超(1964-),女,讲师,主要从事专门用途英语(科技商务)和翻译研究。陈燕如(1992-),女,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学研究。

猜你喜欢

段落语篇概念
趣味•读写练 答案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短文篇】
幾樣概念店
心理小测试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