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情绪诱发方法有效性的比较研究
2016-11-18谢韵梓
谢韵梓 阳 泽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 408100)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400700)
不同情绪诱发方法有效性的比较研究
谢韵梓阳泽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408100)(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00)
采用自我报告和生理反馈法,从强度、纯度、时间进程三方面考察图片、音乐、电影和回忆四种常用情绪诱发方法诱发出的高兴、激动、悲伤和恐惧四种不同维度的情绪的有效性。得出结论:(1)总体上,音乐诱发情绪的强度最高,图片最低;在积极情绪中,音乐诱发的强度普遍较高,图片较低;消极情绪中,回忆诱发的强度普遍较高,音乐较低。(2)音乐诱发情绪的纯度较高,图片较低。(3)效价和激活度不同,情绪的时间进程不同,高兴能持续将近1分钟,激动能持续2分30秒,悲伤能持续1分30秒,而恐惧能持续2分钟。
情绪诱发方法,情绪强度,情绪纯度,情绪的时间进程,生理心理反应。
1 问题提出
用情绪诱发法对被试的情绪进行实验诱发已成为情绪研究最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例如近些年大量涌现的情绪对认知的影响研究,通常都选择用情绪诱发方法诱发出靶情绪后再安排被试完成认知任务的实验范式,然而其研究结果至今仍存在很多分歧,这跟实验中情绪变量的诱发与操控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何诱发出准确、持久而又符合实验要求的情绪是研究得以顺利进行的首要前提,也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情绪诱发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中,情绪的强度、纯度以及时间进程是最常用的评定指标,对情绪的相关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实用价值,因此本研究拟从这三方面来评定各情绪方法的有效性。
情绪强度 (Intensity),是指靶情绪诱发的强烈程度,它是情绪研究的基础,是评定情绪诱发方法最常用的指标之一。Martin(1990)的研究结果表明,音乐、电影、想象都能够达到75%的诱发成功率,其中音乐诱发的情绪强度最高;Westermann,Spies,Stahl和Hesse(1996)对情绪方法进行元分析后得出,电影和文字对情绪诱发有很好的效果;李建平、张平代、代景华、王丽芳和闫克乐 (2006)通过自评量表和心率变异率评定出视频材料诱发的情绪强度很高。
情绪纯度,又被称为分化度 (Discreteness),是指诱发出的靶情绪的单一性,它对实验结果的关系推论有着直接影响。已有研究多是通过对自评量表中靶情绪和无关情绪的对比分析来进行评定。Westermann等人 (1996)用自评量表综合评定了多种情绪诱发法,发现除音乐外其它方法诱发的情绪皆有明显的异质性;靳霄,邓光辉,经旻和林国志(2009)也通过自评量表的击打率对视频材料诱发情绪的纯度进行了评定,得出较为理想的结果。
情绪的时间进程 (Duration),是指情绪材料呈现完毕后情绪的恢复时间,它关乎被试在完成认知任务时是否一直处于靶情绪的反应状态下。Frost和Green(1982)使用文字材料诱发出的消极情绪能持续将近10分钟,而Fredrickson和 Levenson(1998)通过影片诱发出的消极情绪只能持续将近50秒;郑希付 (2004)通过图片和情绪词启动愉快和悲伤情绪持续时间为2-4分钟,短于高兴情绪的8分钟,而李芳,朱昭红和白学军 (2008)通过电影诱发和主观报告得出,悲伤情绪持续时间为5分钟,长于高兴情绪的3分钟。
我们对情绪诱发方法有效性评定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后发现,针对单一情绪诱发法和评定指标的研究已有不少,但对多种情绪诱发方法以及评定指标进行综合评定的研究还较少,且实验情绪的维度较单一,特别是国内,不同诱发方法对不同维度的情绪在不同指标上的影响是否有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此外,现有研究的结论如上所述存在众多分歧,造成这些分歧的原因主要是各研究中情绪诱发方法、情绪维度以及情绪测量统计方法的不同。
首先,情绪诱发方法是情绪诱发有效性的首要影响因素之一。国外已有一些关于情绪诱发方法之间的比较性研究,而国内则多为综述性、验证性研究 (蒋军,陈雪飞,陈安涛,2011;郑璞等,2012;孔艳娜,2014),以及对情绪材料的初步修订 (白露,马慧,黄宇霞,罗跃嘉,2005;徐鹏飞,黄宇霞,罗跃嘉,2010),实证性研究还十分缺乏。
其次,情绪的选取维度也是导致实验结果不一致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已有研究多根据效价这单一的维度来选取实验情绪,简单地将情绪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这可能使各研究中的情绪不同质,从而导致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和不可比性。Russell(1980)提出的 “情绪环型理论”(A Circumplex Model of Affect)指出,各种情绪不是单独、紧密地聚集在愉悦或唤醒维度上成为互相分离的两类,而是在两个维度上均有一定取值,且这两个维度可以解释绝大部分情绪变异。Nielen等 (2009)通过对大脑机制的研究也证实了,在对情绪图片的加工过程中,脑区的激活不是由单个维度效价或唤醒度决定,而是由两者的交互作用决定的。国内相关研究也大多是根据这两个维度来选取情绪,而Russell,Lewicka和Niit(1989)提出的情绪环型理论具体情绪分布图以及跨文化差异研究,为研究者们提供了更多的情绪选取理论依据,例如王海宝、张达人和余永强 (2009)选取恐惧代表消极高唤醒、悲伤代表消极中唤醒、高兴代表积极中唤醒来研究情绪记忆增强效应的时间依赖性。
最后,情绪研究结果还会受到情绪测量和统计处理的影响。在已有研究中,自我报告因简单易行等显著优势而被广泛使用,但其也存在很大的主观性,特别是对情绪时间进程的研究,断点自我报告存在疲劳效应、不能精确反应连续变化、可能会受记忆偏差、防御机制和情绪表达规则干扰等明显不足 (Fredrickson&Kahneman,1993;Barrett,1997;Brody&Hall,2000),而生理测量则能克服这些缺点,Davidson(2003)也认为情绪反应的时间动力性研究有必要考察相应生理指标上的变化,在国内,李改 (2008)和彭义升 (2012)已经开始引入生理指标来研究情绪的恢复时间。
针对以上三个可能引起分歧的原因以及现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进行了针对性的完善:一、同时采用四种常用的情绪诱发方法,即图片 (视觉材料)、音乐 (听觉材料)、视频 (多通道材料)和自主回忆 (情境诱发),进行方法间的横向对比;二、实验情绪的选取同时考虑效价和激活度两个维度,并根据情绪环型理论的具体情绪分布图选择代表情绪,即高兴 (正性低等激活度情绪)、激动 (正性高等激活度情绪)、悲伤 (负性低等激活度情绪)、恐惧 (负性高等激活度情绪),考察不同维度情绪间的差异;三、采用自评量表和生理反馈进行组合测量,针对不同情绪指标的特征选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使结果更合理更可靠。从情绪的强度、纯度和时间进程三个角度来综合考察四种常用方法诱发的四种不同维度情绪的有效性,以期得到更稳定的研究结果,为以后情绪的相关研究在情绪诱发方法的选取上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
2 研究方法
2.1被试
17名 (其中男生7名,女生10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身体健康。
2.2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实验材料
(1)图片材料:从中国情绪图片系统(CAPS)(白露等,2005)中选取,每种情绪20张,实验中随机呈现,每张呈现时间为2s。选取的高兴、激动、悲伤、恐惧四种情绪图片在CAPS中的平均激活度分别是5.42,6.58,5.39和6.77;(2)音乐材料:激动 (“He′s a Pirate”);高兴(林海的“欢沁”);恐惧(川井宪次的“恐怖”);悲伤 (“classicriver”);(3)电影材料:激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2分48秒);高兴 (电影摩登时代片段,2分23秒);恐惧 (电影鬼哭神嚎片段,2分05秒);悲伤 (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片段,2分36秒); (4)回忆材料:白纸若干张;(5)自评量表:五点量表,包括目标情绪共10个情绪词,激活程度从0(没有)到4(非常多)。
其中音乐材料和视频材料由30名被试前测筛选而出。
2.2.2实验仪器
1台SPIRIT多导生理记录仪,包括:(1)Dell台式电脑一台和立体声耳机一副,用于呈现情绪材料;(2)SPIRIT NeXus-10蓝牙传送器;(3)Dell笔记本电脑一台,内装负责记录生理值的BioTrace+软件。
2.3研究设计
采用4×4混合实验设计。第一个因素是情绪诱发方法,为组内设计,四个水平分别为图片、音乐、视频和自主回忆。第二个因素是情绪,为组间设计,四个水平分别为高兴、激动、悲伤和恐惧。
实验采集的数据指标为情绪自评量表和多导生理仪记录的皮电值 (SC)。选择皮电值作为观测指标是因为:(1)皮肤电反应是情绪唤醒度最重要也最灵敏与理想的指标之一 (Levenson,2003;Kreibig,Wilhelm,Roth,&Gross,2007);(2)皮电指标作为最为广泛被使用的研究指标,具有更强的横向比较价值;(3)综合国内几个相关研究,各指标间皆存在高度的不一致性,而Cannon(1931)指出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反映了情绪状态的唤醒层次而不是某种基本情绪,Bradley和Lang(2000)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因此我们仅选择了在各研究中都表现稳定且最常用的皮电值 (李芳等,2008;薛昀赟,2007;李改,2008;彭义升,2012;贾静,2009)
2.4研究程序
2.4.1准备阶段
被试进入实验室,填写基本资料,告知其生理仪器的无创性,让其休息3分钟,以熟悉仪器和放松,并在此期间测量出基准值 (根据被试状态越放松皮电值越低的原理,同时考虑到皮电值采集的稳定性,本实验中每个被试的基准值选取的是被试佩戴仪器1分钟之后到情绪材料呈现之前这段时间里皮电值的平均最低值)。
2.4.2情绪诱发阶段
为被试呈现相应的情绪诱发材料。为防止顺序效应,进行了组内平衡。
2.4.3情绪自评阶段
每种情绪材料呈现完毕后,立刻让被试根据当时的情绪感受填写自评量表。
2.4.4情绪恢复阶段
为避免各诱发方法间可能存在的干扰,被试每接受一次诱发后静息5分钟 (李改,2008;彭义升,2012),此阶段生理仪器依然对皮电值进行连续记录。
实验结束后,说明实验真正目的,道歉并发放小奖励。
3 实验结果
3.1不同诱发方法诱发情绪的发生与强度差异
本研究采用的五点评分量表,情绪发生在0(完全没有)到1(有一点)之间,根据最小变化法的原理,取其平均值0.5作为基准值,与自评量表值 (见表1)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高兴的差异显著 (p=0.011),在各方法中皆显著;激动的差异显著 (p=0.002),在各方法中皆显著;悲伤差异不显著 (p=0.086),在各方法中皆不显著;恐惧的差异显著 (p=0.045),在回忆中差异显著 (p=0.035),其它方法皆不显著。
表1 不同诱发方法诱发情绪的自评测量结果 (M±SD)
分析皮电值结果 (见表2),将前测 (被试基准值)与后测 (材料呈现完毕时所记录的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高兴组的前后测差异显著 (p= 0.020),其中除图片诱发不显著,其它方法皆显著;激动组的前后测差异显著 (p=0.016),其中除回忆诱发不显著,其它方法皆显著;悲伤组的前后测差异显著(p=0.010),其中各方法皆显著诱发;恐惧组的前后测差异显著 (p=0.004),其中各方法皆显著诱发。
表2 不同诱发方法诱发情绪的皮电值结果 (M±SD)
因此,高兴组各诱发方法在自评量表上皆显著诱发,而在皮电值上只有图片诱发不显著。激动组各诱发方法在自评量表上皆显著诱发,而在皮电值上只有回忆诱发不显著。悲伤组各方法在皮电值上显示都诱发显著,但在自评量表结果中却皆不显著。恐惧组各方法在皮电值上显示都诱发显著,而在自评量表上只有回忆诱发显著。
情绪强度在自评量表上体现为各情绪的平均分,平均分越高,表示该情绪越强。对自评量表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方法的主效应显著,F(3,11)=3.939,p=0.015,近一步两两比较得出,图片的平均分显著低于音乐和回忆;情绪与方法的交互作用显著,F(9,39)=2.622,p=0.018,进一步分析,在高兴组,回忆、音乐显著高于图片和电影;在激动组,音乐、电影显著高于图片;在悲伤组,回忆显著高于音乐和电影;在恐惧组,电影和回忆显著高于图片和音乐。
情绪强度在皮电值上表现为材料呈现完毕时记录的皮电值与基准值的差值,差值越高,表示该情绪越强烈。对皮电差值进行方差分析得出,方法的主效应显著,F(3,11)=4.413,p=0.008,进一步两两比较后得出,音乐显著高于图片、电影;情绪与方法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结合两个指标来看,音乐诱发的强度皆显著高于图片。从自评量表看,不同情绪诱发方法对不同效价的情绪的诱发强度有差异,积极情绪中音乐诱发强度皆显著高于图片,而消极情绪中回忆诱发皆显著高于音乐;而不同诱发方法对不同激活度的情绪的诱发强度也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电影诱发法上,电影诱发的低激活度情绪 (高兴和悲伤)的强度皆为四种方法中最低,且都显著低于回忆,而其诱发的高激活度情绪 (激动和恐惧)皆最高,且都显著高于图片。
3.2各情绪诱发方法诱发的情绪的纯度
本研究通过对各靶情绪与无关情绪之间进行差异性检验来判断诱发情绪的纯度。
表3 图片诱发的各情绪的自评量表结果 (M±SD)
如表3所示,在图片组中,靶情绪为高兴时,与悲伤、惊奇和激动差异不显著;靶情绪为激动时,与高兴、惊奇差异不显著;靶情绪为悲伤时,与厌恶、挫折、激动和沮丧差异不显著;靶情绪为恐惧时,与惊奇和紧张差异不显著。
在音乐组中 (见表4),靶情绪为高兴时,与紧张差异不显著;靶情绪为激动和悲伤时,与所有无关情绪皆差异显著;靶情绪为恐惧时,与紧张差异不显著。
表4 音乐诱发的各情绪的自评量表结果 (M±SD)
在电影组中 (见表5),靶情绪为高兴时,与紧张差异不显著;靶情绪为激动和悲伤时,与各无关情绪皆差异显著;靶情绪为恐惧时,与惊奇、紧张差异不显著。
表5 电影诱发的各情绪的自评量表结果 (M±SD)
在回忆组中 (见表6),靶情绪为高兴和激动时,与各无关情绪皆差异显著;靶情绪为悲伤时,与愤怒、挫折、沮丧和紧张差异不显著;靶情绪为恐惧时,与厌恶和紧张差异不显著。
表6 回忆诱发的各情绪的自评量表结果 (M±SD)
图片在诱发四种靶情绪时都诱发出了无关情绪;音乐诱发的激动和悲伤情绪没有诱发出无关情绪,而对于高兴和恐惧也只诱发出了紧张这一种无关情绪;电影诱发的激动和悲伤没有诱发出无关情绪,诱发高兴时诱发出了紧张,而诱发恐惧时诱发出了惊奇与紧张;自主回忆诱发高兴和激动时皆没诱发无关情绪,但是在诱发悲伤和恐惧时,诱发出了较多无关情绪。由此看出,音乐诱发情绪的纯度相对较高,其次是电影和回忆,最后是图片。具体到各情绪上,高兴在回忆诱发下纯度最高,激动在音乐、电影和回忆诱发下皆没有无关情绪,悲伤在音乐和电影的诱发下纯度最高,而恐惧在音乐的诱发下纯度最高。
3.3各诱发方法诱发的不同情绪的时间进程
我们先将测量到的5分钟皮电值分为首段 (0′~1′)、中段 (1′~3′)和尾段 (3′~5′)三大段,再以每30″为单位进行更细致的分段。然后将每个时段的皮电值与基线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若该时段皮电值与基线值差异显著且处于基线水平以上,则判断该时段情绪仍在延续。
3.3.1积极情绪的时间进程
对积极情绪皮电数据 (见表7和表8)进行重复测量,结果显示:在高兴组中,时间的主效应边缘性显著,F(14,42)=2.857,p=0.051。其中首段差异显著 (p=0.045),进一步分析,0′~30″这2个时段差异显著,1′时边缘性显著,且皮电值高于基线水平,说明高兴情绪可持续接近1分钟。方法与时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激动组中,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14,56)=5.439,p=0.000,其中首段差异显著 (p=0.029),中段边缘性显著 (p=0.056)。进一步分析,在0′~2′30″这6个时段皆显著,且皮电值高于基线水平,说明激动可持续2分30秒左右。方法与时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表7 高兴情绪各时间段的皮电值 (M±SD)
表8 激动情绪各时间段的皮电值 (M±SD)
3.3.2消极情绪的时间进程
对消极情绪皮电值 (见表9和表10)重复测量,结果显示:在悲伤组中,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14,42)=3.627,p=0.001。其中首段差异显著 (p= 0.048),进一步分析,0′~1′30″这4个时段差异显著,且皮电值高于基线水平,说明悲伤情绪可持续1分30秒左右。方法与时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恐惧组中,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14,42)=2.783,p=0.005。其中首段差异显著 (p=0.046),中段边缘性显著 (p=0.052)。进一步分析,在0′~2′这5个时段差异显著,且皮电值高于基线水平,说明恐惧情绪可持续2分钟。方法与时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表9 悲伤情绪各时间段的皮电值 (M±SD)
表10 恐惧情绪各时间段的皮电值 (M±SD)
4 讨论
4.1关于情绪诱发的强度
在情绪发生方面,自评量表和皮电值的结果存在分歧。自评量表结果显示,悲伤组各方法都没有被显著诱发,恐惧情绪中只有回忆法被显著诱发。而皮电值结果则显示,除了图片诱发的高兴以及回忆诱发的激动,其它都被显著诱发。这可能是因为自评量表是被试自主报告,往往只能报告感觉阈上值,从而升高了阈限值。而生理指标是客观指标,会敏锐地记录下被试意识内未察觉到的阈下反应,这也说明了,生理指标对情绪变化的监测比情绪自评更精确。
在情绪强度方面,两指标皆显示音乐诱发强度显著高于图片,这与Westermann等人 (1996)研究结果一致。而在其它方面,两指标的结果则出现了分离。从自评量表结果看,音乐对积极情绪的诱发效果普遍较好,而图片普遍较差;回忆对消极情绪的诱发效果普遍较好,而音乐则普遍较差。根据Frijda和 Sundararajan(2007)的情绪品位理论(Emotion Refinement Theory),当个体进入了心理空间,从而与现实以及个体的自我概念分离后,情绪便失去了紧迫性。被试在倾听音乐时,通常会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现实世界的利益和威胁被抛之脑后,消极情绪体验似乎也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Zentner,Grandjean,&Scherer,2008),这可以解释为什么音乐对积极情绪诱发效果好,而对消极情绪诱发效果不好的现象。回忆与个体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情绪紧密联系,生态性高,而我们往往对生活中的负性事件进行回忆时感受会更强烈持久,这可能是回忆诱发消极情绪效果好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实验结果同样显示,电影诱发法对不同激活度情绪的诱发强度存在差异,Mather(2011)在研究中发现,在高唤醒状态下,进行整体注意是有益的,Corson和Verrier(2007)的研究也证明了在高唤醒状态下,个体倾向于采用整体注意,相对来说,低唤醒状态下的个体更倾向于局部注意,也就是说情绪的激活度越高,其唤醒水平越高,个体即会更倾向于整体注意。对于注重整体注意加工的高激活度情绪能最大限度的接收电影诱发材料的多通道刺激,而对于注重局部注意加工的低激活度情绪,可能会产生通道间的相互抑制,此时单一通道的刺激材料效果反而更好,这可能就是电影对高激活度情绪的诱发效果好,而对低激活度情绪的诱发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
关于自评量表与皮电值结果分析的不一致,以往研究也存在较多类似现象,在徐景波、孟昭兰和王丽华 (1995)的研究中,情绪的主观报告和自主生理反应相关不显著,李改 (2008)的研究中主观报告和自主反应结果出现了分离。多种情绪测量结果之间最多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不同测量方法的研究结果很难保持一致性 (Mauss,Wilhelm,&Gross,2010)。这提示我们研究情绪这类复杂的心理现象时,应从多角度、多指标综合考量。
4.2不同诱发方法诱发的情绪纯度
从各方法诱发情绪的纯度来看,音乐诱发的纯度较高,这与 Westermann等 (1996)和 Martin(1990)的研究结果相符。其次是电影,因为电影是多通道刺激材料,所以可能会不可避免地诱发出一些无关情绪。再次是回忆,可能是因为回忆诱发出的情绪是个体亲身经历和感受过的,而我们对一个回忆事件的情绪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还附带着其它情绪,这可能会导致无关情绪的产生。最后是图片,这可能是因为图片本身诱发目标情绪的强度不高,与其它无关情绪差异也就不显著。
不同诱发方法对不同情绪诱发出的纯度也存在差异,其中高兴和激动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它们在除了图片以外的三种诱发方法下皆诱发出了较高纯度;而悲伤和恐惧也表现出了较高的一致性,它们普遍在音乐诱发下纯度较高,据此我们猜测,各方法诱发出的情绪纯度高低可能受情绪效价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对此进行探讨,我们希望能在以后的研究中去不断深入地验证和完善。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Fritz等 (2009)研究表明音乐诱发具有很好的跨文化一致性,但其研究只选取了非洲和西方被试。而在本研究的材料前测筛选阶段中曾把包括该研究在内的一些在西方研究中达成共识的音乐材料进行了评定,评定结果并不理想,这也提示我们,随着音乐诱发越来越广泛使用,音乐材料的标准化和跨文化研究是一个重要又迫切的研究内容。
4.3各方法诱发的不同情绪的时间进程
4.3.1不同情绪间的时间进程
实验结果显示,高兴延续时间不到1分钟,而悲伤延续时间为1分30秒左右。这与李芳等(2008)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两研究的情绪诱发方法和测量方式不同造成,他们采用的是单一的电影诱发法,电影诱发已被很多研究证实为能诱发最高强度情绪的方法,而我们的研究是几种方法的平均强度,因此与其相比强度可能偏低一些,而且他们采用的是断点情绪报告的形式来测量时间进程,可能会受到记忆偏差、防御机制 (Fredrickson&Kahneman,1993;Barrett,1997)和情绪表达规则 (Brody&Hall,2000)等的干扰,故本研究所得的结果应该更为客观和精确。
在积极情绪中,高兴大致能持续1分钟左右,而激动能持续2分30秒左右;在消极情绪中,悲伤大致持续1分30秒,而恐惧持续2分钟左右。在效价相同的情况下,激活度低的情绪皆比激活度高的情绪的持续时间短,这可能是因为高激活度的情绪感受到的情绪强度更高,同时要降回到基准值的时间可能也会相对长一些。这也给予了我们启示,同样效价的情绪由于激活度不同,其时间进程也可能不同,国内以往研究常用某一类激活度情绪来代替整个效价的情绪,例如用悲伤代表消极情绪、用高兴代表积极情绪,这可能是造成相关研究结果大相径庭的重要原因之一。
4.3.2相同情绪下不同方法的时间进程
实验结果显示,各情绪组内各方法的值虽随着时间推移有一定差异,但交互作用并不显著。这与以往一些研究结果不一致 (Bradley et al.,2007;Martin,1990;Westermann et al.,1996),这可能是因为实验材料选取的不同,特别是音乐和电影材料,目前还缺少广受认可的标准化和本土化材料库可供选取。这也提示我们,音乐和视频材料的标准化是我们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5 结论
本研究在已有条件下得出以下结论:(1)情绪强度方面:总体上,音乐诱发的情绪强度最高,图片最低;积极情绪中,音乐诱发的情绪强度普遍较高,图片较低;消极情绪中,回忆诱发的情绪强度普遍较高,音乐较低;电影对高激活度情绪的诱发强度较高,而对低激活度情绪的诱发强度较低。(2)情绪纯度方面:总体上,音乐诱发的情绪纯度较高,其次是电影和回忆,图片较低。(3)情绪时间进程方面:不同维度的情绪,时间进程可能不同,高激活度情绪延续时间通常比低激活度情绪长,其中高兴能持续接近1分钟,而激动能持续2分30秒,悲伤能持续1分30秒,而恐惧持续2分钟。
白露,马慧,黄宇霞,罗跃嘉.(2005).中国情绪图片系统的编制:在46名中国大学生中的试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11),719-722.
贾静.(2009).影片片段诱发情绪的生理活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
蒋军,陈雪飞,陈安涛.(2011).情绪诱发方法及其新进展.西南大学学报,36(1),209-214.
孔艳娜.(2014).情绪研究方法.硕士学位论文.信阳师范学院.
李芳,朱昭红,白学军.(2008).高兴和悲伤电影片段诱发情绪的有效性和时间进程.心理与行为研究,7(1),32-38.
李建平,张平代,代景华,王丽芳,闫克乐.(2006).五种基本情绪心脏自主神经传出活动模式.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5(1),57-58.
李改.(2008).情绪反应的动力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
彭义升.(2012).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参数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
王海宝,张达人,余永强.(2009).情绪记忆增强效应的时间依赖性.心理学报,41(10),932-938.
徐景波,孟昭兰,王丽华.(1995).正负性情绪的自主生理反应实验研究.心理科学,18(3),134-192.
徐鹏飞,黄宇霞,罗跃嘉.(2010).中国情绪影像材料库的初步编制和评定.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4(7),551-554.
薛昀赟.(2009).听觉材料诱发恐惧情绪下生理指标的变化和自主神经反应模式的实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第四军医大学.
郑璞,刘聪慧,俞国良.(2012).情绪诱发方法评述.心理科学进展,20(1),45-55.
郑希付.(2004).不同情绪模式图片的和词语刺激启动的时间效应.心理学报,36(5),55-59.
Barrett,L.F.(1997).The relationships among momentary emotion experiences,personality descriptions,and retrospective ratings of emo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3(10),1100-1110.
Bradley,M.M.,&Lang,P.J.(2000).Affective reactions to acoustic stimuli.Psychophysiology,37(2),204-215.
Bradley,M.M.,&Lang,P.J.(2007).The Internation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lAPS)in the Study of Emotion and Attention.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rody,L.R.,&Hall,J.A.(2000).Sex and emotion.In M.Lewis &J.M.Haviland-Jones(Eds.),Handbook of emotions(2nd ed.)(pp.325-414).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
Cannon,W.B.(1931).Again the James-Lange and the thalamic theories of emotion.Psychological Review,38(4),281-295.
Corson,Y.,&Verrier,N.(2007).Emotions and false memory:Valence or arousal?.Psychological Science,18,208-211.
Davidson,R.J.(2003).Affective neuroscience and psychophysiology:Toward a synthesis.Psychophysiology,40,655-665.
Fredrickson,B.L.,&Kahneman,B.(1993).Duration neglect in retrospective evaluations of affective episode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65(1),45-55.
Fredrickson,B.L,& Levenson,R W.(1998).Positive emotions speed recovery from the cardiovascular sequelae of negative emotions.Cognition&Emotion,12,191-220.
Frijda,N.H.,&Sundararajan,L.(2007).Emotion refinement:A theory inspired by Chinese poetics.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2,227-241.
Fritz,T.,Jentschke,S.,Gosselin,N.,Sammler,D.,Peretz,I.,Turner,R.,et al.(2009).Universal recognition of three basic emotions in music.Current Biology,19,573-576.
Frost,R.0,&Green,M.L.(1982).Veltent Mood Induction Proce-dure Effects Duration and Postexperimental Removal.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8,341-347.
Kreibig,S.D.,Wilhelm,F.H.,Roth,W.T.,&Gross.J.J.(2007).Cardiovascular,electrodermal,and respiratory response patterns to fear-and sadness-inducing films.Psychophysiology,44,787-806.
Levenson,R.W.(2003).Autonomicspecificityandemotion// Davidson R J,Scherer K R,Goldsmith H H.Handbook of affective scienc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12-224.
Mather,M.(2011).Arousal-biased competition in perception and memory.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6,114-133.
Mauss,I.B.,Wilhelm,F.H.,&Gross,J.J.(2010).Is there less to social anxiety than meets the eye?Emotion experience,expression,and bodily responding.Cognition and Emotion,18,631-662.
Martin,M.(1990).On the Induction of Mood.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10(6):669-697.
Nielen,M.M.A.,Heslenfeld.D.J.,Heinen,K.,Van Strien,J.W.,Witter.M.P.,Jonker,C.,& Veltman,D.J(2009).Distinct brain systems underlie the processing of valence and arousal of affective.Pictures.Brain and Cognition.,71(3),387-396.
Russell,J.A.(1980).A circumflex model of affect,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39.
Russell,J.A.,Lewicka,M.,&Niit,T.(1989).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a circumplex model of affect.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7(5),848-856.
Westermann,R.,Spies,K.,Stahl,G.,&Hesse,F.W.(1996).Relative effectiveness and validity of mood induction procedures:A meta-analysis.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6(4),557-580.
Zentner,M.,Grandjean,D.,&Scherer,K.R.(2008).Emotions evoked by the sound of music:Characterization,classification,and measurement.Emotion,8,494-521.
Using subjective report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 indexes,this study tries to synthetically explore the validity(including intensity,purity and duration)of 4 different moods(happiness,excitement,sadness and fear),which are induced by 4 widely used MIPs(Picture MIP,Music MIP,Film MIP and Autobiographical Recollection MIP).Our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In general,music MIP turns out to induce the highest level of mood intensity,while picture MIP induces the lowest one.For the positive mood,music MIP induces a higher level of mood intensity,while picture MIP induces a lower one;For the negative mood,Autobiographical Recollection MIP induces a higher level of mood intensity,while music MIP induces a lower one.2)Music MIP turns out to induce a higher level of mood purity,while picture MIP induces a lower one.3)The durations of the moods vary in accordance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valence and arousal:the duration of happiness is nearly 1 minute,the duration of excitement is 2 minutes and 30 seconds,the duration of sadness is 1 minute and 30 seconds,and the duration of fear is 2 minute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Validity of Different Mood Induction Procedures(MIPs)
Xie Yunzi,Yang Ze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408100;School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00)
mood induction,mood intensity,mood purity,mood duration,psycho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2015-1-1
阳泽,E-mail:yze3210@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