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财务决策行为的影响——以金融工具为例
2016-11-18赵雨田
文/王 宁 赵雨田
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财务决策行为的影响——以金融工具为例
文/王宁赵雨田
目前,公允价值计量广泛应用于金融工具。基于契约有用性的研究视角,金融工具的最优计量基础是公允价值。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会对上市公司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财务决策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公允价值会计准则需进一步完善,以防止公允价值再次成为会计粉饰的工具。
公允价值计量;财务决策行为;金融工具
一、公允价值及金融工具的含义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我国在2014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公允价值是指确定在计量日的脱手价格”。这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一致,反映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趋势。可见,公允价值是指确定在计量日的脱手价格。若脱手价格无法取得,可采用“在用价值”。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计量属性,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都是公允价值的估值手段。
(二)金融工具的含义
IASB将金融工具定义为:形成一个主体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另一个主体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约。FASB将金融工具定义为:由某一个体向其他个体转交现金或其他金融工具,或在潜在的不利条件下与其他个体交换金融工具的合约规定的义务;某一个体从另一个体收到现金或其他金融工具的合约规定的权利。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将金融工具定义为: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企业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可见,各项定义均以合约权利、合约义务和权益为基础要素,反映出“合约”的本质。金融工具的实质应是合约各参与方为融资、投资、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服务的工具。
二、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依据
根据产权会计观、经济后果说、价值理论、会计计量理论与虚拟经济理论,以及虚拟经济具有隐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公允价值计量更能适应虚拟经济的产权控制需要。刘运国和易明霞选取了投资性房地产行业进行研究,检验结果表明,与按历史成本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相比,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更具价值相关性。由于公允价值满足财务报告信息有用性特征并且是唯一具有综合性和内在一致性的计量基础(Barth,2006),因此,金融工具的最优计量基础是公允价值。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金融工具进行确认、计量及披露,有利于及时、充分地反映企业的金融工具所隐含的风险及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更符合财务会计的目标。
三、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财务决策行为的影响
(一)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
1.公允价值计量会降低投资风险和投资成本
新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在权益法核算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 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可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被投资企业的账面价值既包含了企业现实的经营状况,也包括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从而可以更加真实公允的判断被投资企业的投资预期,降低投资风险与投资成本。
2.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盈余管理机会
(1)金融资产出售、减值和重分类时机的选择具有主观性
新会计准则规定,在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时,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转出,计入“投资收益”。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时,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一并转出,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当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将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在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可见,上市公司可选择金融资产出售、减值及重分类时机进行盈余管理。
(2)估值技术的选择具有主观性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资产或负债,使用的估值技术主要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目前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规定企业应当优先使用何种估值技术,除非在活跃市场上存在相同资产或负债的公开报价。(此时以公开报价确定公允价值)。从应用层面看,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选择需要更多的职业判断,尤其在不可观察市场中,运用估值技术时,不可避免的需要人为的主观判断和估计,如估值模型、相关参数的选择,风险的估计等。
3.投资行为相对激进
由于价值相关性原则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有相对激进的金融投资行为(曾雪云、徐经长,公允价值计量、金融投资行为与公司资本结构,金融研究,2013)。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重奖轻罚现象,管理层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中获得了超过其他利润的薪酬激励,但在面对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时却存在着薪酬黏性。因此,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以及价值相关性原则导向下更可能激励管理层的金融投资偏好,导致了金融资产规模的增加。
(二)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筹资行为的影响
1.债务风险上升。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由于有价证券的持有动机增加,上市公司需要筹集更多的资金去购买有价证券,上市公司理性的融资决策是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资本结构最优为目标。上市公司的筹资包括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一般情况下,中国上市公司存在内源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才考虑外源筹资。外源资金的筹资渠道包括举债和接受投资两种主要方式。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首先会采取债务筹资,然后用混合性质的股权筹资,之后才是股份筹资。这样,随着债务规模的增加,债务不能偿还的可能性加大,从而提高了债务风险。
2.资本成本的计算更客观。资本成本包括个别资本成本和综合资本成本。在公司筹资有多种筹资方式时,通常要考虑综合资本成本。个别资本成本指公司筹资所付出的代价。它是指公司接受不同来源的资本净额与预计的未来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相等时的折现率。综合资本成本是个别资本成本与其比重的乘积。该比重若以公允价值为权数,保证了个别资本成本与比重的计算口径一致,代表了公司目前实际的资本成本水平,更有利于公司的财务决策。
(三)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
1.利润与股利的发放不一致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式包括:股票股利、现金股利、股票回购,股票分割等。其中,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仅仅是所有者权益组成成分的相互转化,并不导致现金的流出;现金股利和股票回购会导致公司现金流量的减少。交易性金融资产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此时,会导致公司利润的上升或下降,但是并没有导致现金流量增加或减少。上市公司是否有能力发放现金股利,取得于它是否有足够的现金,而不是利润。这样,上市公司可能会出现盈利的公司不发股利或亏损的公司发放股利的现象。
2.导致股价虚高或虚低
由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并不导致现金流量发生变化,上市公司会存在利润较多时能够发放较少的现金股利,或企业利润较少时能够发放较多的现金股利两种情况。但是,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企业利润较多时发放较少的现金股利,市场会因此认为公司未来有较好的后续投资机会而高估企业的价值,而此时上市公司的现金流不足,从而导致企业股价虚高;相反,企业在利润较少时发放较多的现金股利,市场会因此认为公司没有好的发展前景,而此时公司的现金流量很充足,从而会导致股价虚低。可见,公允价值会计的引入对公司治理方面存在影响,可能会损害外部投资者的利益。
四、完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建议
目前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不仅局限于金融市场交易,还拓展到商品市场交易等其他各种要素交易。尽管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很明显,但是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观判断性很强,操作性较差等,因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一)健全活跃的市场体制。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有三层次输入值。第一层次输入值为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第二层次输入值为类似资产在活跃或非活跃市场上的报价;第三层次输入值为不能直接观察和无法从由可观察市场数据验证的利率、股票波动率、企业合并中承担的弃置义务的未来现金流量、企业使用自身数据作出的财务预测等。第一层次输入值比较客观,第二、三层次的输入值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若健全活跃的市场机制,企业应当优先使用该活跃市场上的报价确定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避免了人为的判断和操纵。
(二)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移到净利润之后。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于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收入和费用,因此不能计入净利润中。这样防止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带来利润的大幅波动和利润操纵,以及改变了利润的变动与现金流的变动、股利的发放以及股价的变动不一致的现象。
(三)建立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估价的评价体系。对于非活跃市场,公司可建立综合数据平台,包括估值模型、估值模型验证、估值参数、估值风险控制等一系列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明确相关人员职责,从而提高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1]于永生.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9.
[2]张先治.等.会计准则变革、企业财务行为与经济发展的传导效应和循环机理[J].会计研究,2013.
[3]张金若.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性质及其后果[J].会计研究,2013.
[4]曾雪云,徐经长.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投资行为与公司资本结构[J].金融研究,2013.
[5]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讲解[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本文是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项目“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工具准则中的运用及其经济后果”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