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上市企业股权管理中的激励制度分析
2016-11-17王红艳
王红艳
【摘 要】国有上市企业实行股权激励制度,有利于合理处理股东、经营管理者和企业的利益,推动国有企业运行满足市场化经济发展的特点,提高国有上市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益,促进国有上市企业长远发展。
【关键词】国有上市企业;股权管理;激励制度
国有上市企业既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国有资产的主要占用者和使用者;企业经营者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肩负着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重任,他们的经营行为直接影响到企业其它资源功能的发挥,关系到企业竞争力的高低乃至企业战略发展的成败。在国有上市企业中实行股权管理激励制度,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者的责任心,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促进国有上市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国有上市企业股权管理中激励制度的运用
国有上市企业在充分运用激励制度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实践,针对股权管理实行激励制度,运用积极的财政制度,提高国有上市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
1.激励制度的概念
激励制度,主要针是指运用薪酬激励措施以实现对企业工作人员和管理层经济矛盾的合理解决。同时,有利于处理企业所有人和代管阶层的薪酬问题,进而推动企业稳定运行的新型制度。国有上市企业股权激励制度的运行方式包括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和业绩股票等,实行激励制度,有利于提高经营者和股东的责任心,确立企业以经济效益为发展中心,增强风险意识和担当意识,促进国有上市企业的长期发展。
2.激励制度的运行特点
(1)激励制度的合理性
激励制度的合理性,主要是指针对经营者和股东综合制定,激励经营者合理运用管理职能,提高经营者的经营意识和股东的股权管理意识,立足国有上市企业长远发展,以实现国有上市企业财务部门、管理部门等高效运行,进而推动国有上市企业的创新发展。
(2)激励制度的经济性
激励制度的经济性,主要是指激励经营者立足企业经济效益,维护经营者和股东的双重效益,促进国有上市企业结合市场特点,有利于提高国有上市企业抵御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冲击,减少经济危机情况下国有上市企业的经济损失。
(3)激励制度的风险性
激励制度的风险性,表现在经营者为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采用弱化股东经济利益的方式,尽最大限度维护企业的整体效益,以促进企业的发展。针对“道德风险”对激励制度的作用,应分为正面和反面两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激励制度风险性的全面认识。如美国某上市公司在接受SEC调查期间,向法庭递交破产申请,以实现最小化损失经济利益的方式。针对这种处理情况,该公司经济损失达到600亿美元,同时该企业员工享受的福利和养老待遇也与之消失。
二、国有上市企业股权管理激励制度的运行现状
国有上市企业股权管理运用激励制度,有利于合理处理经营者、股东和企业的利益,有利于在处理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冲击。但是由于企业管理问题、股票市场的影响、人才市场职业化的欠缺和激励制度不完善,造成激励制度在国有上市企业运行中受限,比如激励制度运行管理不善,处理问题不及时,从而制约国有上市企业股权管理的全面运用。
三、完善国有上市企业股权管理激励制度运行的措施
1.股份合理设置
合理设置国有上市企业股份,弱化国有股份,有利于促进企业向正规公司的接轨,运用经济公司模式,提高国有上市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实现激励制度在国有上市企业股权管理中的全面运行,应优化股份设置,合理减少国有上市企业受限因素。例如针对国有控股股份,进行科学研究,尽量优化,保持控制优势,采取适度放权的形式,从而促进国有上市企业向股份多元化方向发展,进而提高国有上市企业的商业性质。
2.完善管理制度
国有上市企业股权管理激励制度的完善,包括完善董事管理制度、完善考核制度和完善信息管理制度等。完善董事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国有上市企业应按照企业董事制度,完善董事会运行职能,形成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管理作用,提高经营者的责任和意识。完善考核制度,主要是针对经营管理人才,例如可以建立“党管干部”和“企业管理”的双重模式,完善考核,有利于科学判定人才队伍在国有上市企业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国有上市企业运行效率,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对经理人才等考核。完善信息管理制度,针对国有上市企业的运行和管理特点,完善信息管理,实现企业对市场信息的及时掌握。
四、结束语
国有上市企业股权管理运用激励制度,有利于结合市场运行特点,优化企业管理,进而推动国有上市企业的发展,针对激励制度,国有上市企业应合理利用各方面措施,不断完善激励制度的运行,同时应注意优化“道德风险”,以实现激励制度在国有上市企业股权管理中的全面运行。
参考文献:
[1]宋文阁,荣华旭.股权激励、制度环境与盈余管理-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2,(03):90-94.
[2]董景山.国有控股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研究[J].学术探索,2012,(11):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