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富硒产业的宝藏

2016-11-17王余强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6年4期
关键词:海伦市全村乡亲们

王余强

今天上午,海伦市产业扶贫座谈会开了四个小时才结束,会上激烈讨论的场景令人振奋。受邀前来的农业地质专家详细介绍了海伦市富硒土地环境调查评价项目的进展及成果,已经确定海伦市是松嫩平原富硒土壤核心区。这可是件大好事儿。依托富硒产业增加贫困村的“造血功能”,是与会领导对当前如何开展脱贫工作达成的共识。

回长华村的路上,我默默地念叨:“长华、长华,应该是长久繁华的意思!”然而,现实中长华的穷,在全市是出了名的——全村总人口2680人,贫困人口就占了半数以上。自2014年国土资源厅对口帮扶以来,村里有了变化:田间道路变成了砂石路,沟、渠、桥、涵都披上了“水泥外衣”,一块块“低产田”变成了高标准农田……地好了,硬件设施完善了,发展富硒产业实现整村脱贫的方向也已经明确,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加紧朝着这个方向走。

我在工作中意识到,要想让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就要延伸种植产业链、发展“一村一品”。为此,我们摸索出一条切合长华村实际的脱贫模式——党支部+合作社+产业项目+互联网。

按照我的理解,在这个模式中,党支部是“车头”,主要作用是确定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发展举措,团结带领全村群众摆脱贫困奔小康;合作社是“车厢”,整合村里的土地、劳力、农机、生产资料、产品、智力资源等要素,满载全村百姓奔向共同富裕;产业项目是“车轮”,通过种植富硒水稻,打造大豆、玉米、杂粮等系列富硒产品,发展畜牧业、水产业,通过循环农业等路径实现乡亲们的多元增收梦想;而互联网+是“加速器”,它将让长华这辆列车驶上“高铁”的轨道,加速实现几代长华人的梦想!

眼下,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但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要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让乡亲们的眼神变得自信,让脚下这方热土沸腾起来,让长华插上梦想的翅膀,实现长久繁华!

猜你喜欢

海伦市全村乡亲们
全村唯一收件人
《猎人海力布》五问
海伦市大豆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海伦市古筝社会教育现状
理发
理发
老张回家记
Beams Up
促进海伦市玉米生产的对策措施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