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2030行动框架:行动在2016的基础教育
2016-11-16范岚
范 岚
(达州市达川区中小学教研室,四川 达州 635000)
外国教育
全球教育2030行动框架:行动在2016的基础教育
范岚
(达州市达川区中小学教研室,四川 达州 635000)
201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并发布了“教育2030行动框架”计划,提出将《仁川宣言》)制定的全球教育目标转化为可实现的国家目标,动员所有成员国、合作伙伴、民间社会组织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全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2030年基本实现。2015年11月25日,各成员国、相关合作伙伴、社会民间组织在泰国曼谷召开了教育2030亚太合作会议,会议重点关注新的教育议程(《教育2030议程》)以及关键的政策措施、战略,并提出基础教育优先行动的建议行动框架。教育2030议程及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价值导向和内涵,对于推动和落实我国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2030议程;教育2030行动框架;可持续发展目标;基础教育;2016行动计划
2015年11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八届大会在总部巴黎举行,来自全球70个国家的教育部长、成员国代表、区域组织的代表通过并发布了一项称为“教育2030行动框架”计划。框架概述了如何在国家、地区和全球层面上将仁川会议(2015年5月世界教育论坛在韩国仁川举行)上通过的《仁川宣言》)制定的全球教育目标转化为可实现的国家目标,动员所有成员国、合作伙伴、民间社会组织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全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4)在2030年基本实现。[1]
2015年11月25日—27日来自教科文组织成员国、非政府组织、联合国相关机构及亚洲发展银行的代表们在泰国曼谷召开了教育2030亚太合作会议。本次大会分小组召开了19个分会场,主要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内涵,会议重点关注新的教育议程(《教育2030议程》)以及关键的政策措施、战略,并提出基础教育优先行动的建议行动框架,以支持执行该议程和实现全球教育目标。
一、“教育2030框架行动”中基础教育两大目标及指示性策略
“教育2030框架行动”计划的内容要素、行动策略主要来自于《仁川宣言》。该计划旨在为各国落实《教育2030议程》提供指导方针。行动计划包括四项原则:提供免费和高质量的义务教育;重申教育是一项公共责任;有必要为成年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将两性平等置于优先位置。我们可以清晰明确地看到四项原则中将基础教育置于优先发展地位。
尽管2000年以来全球基础教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着有相当一部分学龄儿童、初中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女孩占多数)失学现象。更不用说,他们是否能够获得基本的知识和生存技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014全民教育监测报告中提到,全球有将近2.7亿学龄儿童,但只有1.5亿及以上的人接受了至少四年的学校教育,可他们仍然不会读、写、计算,达不到最低的学习标准。
因此,“教育2030行动框架”在基础教育方面着重关注的是人的早期教育以及学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东亚太平洋区域办事处的吉姆·阿克斯(Jim Ackers)说道:“‘教育2030’是令人兴奋的,因为‘教育2030’关注的‘不仅有学习还有学习目的——学习变革’。受教育权必须继续作为一项人权,它也是实现其他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推动力。”[2]“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发布让全球教育的使命扩大至为世界上所有公民提供公平接受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机会。框架清晰明确地勾勒出关于全球教育中基础教育目标的未来蓝图是为了确保所有学龄儿童接受优质的早期教育,从而为初等教育做好准备;并保证所有青少年完成免费、公平及优质的小学和中学教育,获得有效的学习成果。对于此,各国政府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及计划、可持续发展计划和资源可利用性,将全球基础教育目标转化为可实现的国家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基础教育两大目标及指示性策略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2016年的行动策略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仁川会议上强调,普及优质的各级教育是实现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教育2030议程”以及行动框架目标的关键因素,可持续发展教育将成为今后全球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发展方向,同时也将呈现新的趋势。
当然,各成员国达到普遍共识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4)十分关注终身学习,政府部门应积极参与,并与各个部门加强协调,以不断满足全球公民和各级各类参与者、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虽然整体协调机制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尚未定稿,亚太教育会议(APMED2030)参与者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4)反映了这种动态的愿望和多样化的地区性,因此同意在2016年的行动策略中,要求各成员国立即实施。
第一,建立或加强可持续目标国家协调机制。扩大会员,加强交流协商,确定一个适当的可持续目标协调焦点。协调机制的确立是为了重申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找出目前各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不足,这些问题更多的是共性问题,如环境问题、教育公平化问题、恐怖袭击等问题,只有各国建立健全的协商机制,才能合力继续面对不断出现的各类挑战。
第二,各国应互相磋商,规划现有政策以有助于可持续目标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立足于全球和谐发展提出,最重要的一个立足点在于加强各国的交流、合作,使全球发展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解决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和谐发展问题,全面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质进展。
第三,分析各国及地区现有的政策计划,明确与“教育2030议程”及“教育2030行动框架”之间的差距,组织协商分析“教育2030议程”的目标和行动框架,并制定计划来实现和监测可持续目标。因此,“教育2030议程”的目标体系是具体和可衡量的,子目标详细阐明了全球未来十四年教育发展的方向,鼓励各国继续优先发展教育。“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行动目标、策略适用于所有国家,在尊重不同国家的政策前提下考虑了不同国家的实际能力和发展水平。
第四,加强政府间合作,促进有利于可持续目标的协同合作和共同学习策略。各国应加强执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计划手段、重振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共同协商并利用先进的发展策略,如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及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减少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确保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等。
为实现全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各国需以教育2030议程及行动框架为基本的操作性指标,并将其转化为可实现的国家目标。通过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等方式,让所有合作伙伴广泛参与,促进国家对所实现目标的责任感并形成共识,在国家主导意识下推动教育2030议程及行动框架的实现。
三、我国基础教育行动目标预测
根据“教育2030行动框架”、“教育2030议程”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要义及旨向,并结合当前国际趋势与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未来14年里我国基础教育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1.持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表示,“教育2030行动框架”确立了大胆的基准目标:各国将6%的国内生产总值分配作为教育资金。这个基准无疑为各国发展教育提供了强劲动力,也是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计划的完美诠释。为了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教育作为促进人类实现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最终途径,增加教育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同时我们要切实把发展教育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把教育投资作为基础性的投资,而非消费性的投资。[3]
2.进一步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权利
参加“教育2030亚太会议”的韩国教育发展研究院的研究员金珍熙(Jinhee Kim)博士表示:“本次大会的目的是关注区域间合作如何帮助到更多的人。我们真正应该重视的是如何通过这一全球倡议赋予弱势群体权利。”教育2030议程关注的‘不仅有学习还有学习目的——学习变革’。受教育权必须继续作为一项人权,它也是实现其他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真正关注弱势群体,让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也能平等地行使他们的教育权利,通过公平的教育改变其不利的处境,获得自身的发展,根本的出路在于建立健全弱势群体的特殊保障和救助制度。
3.真正实现基础教育优先发展
重视基础教育是世界各国早已达成的共识。基础教育的基础体现在为提高国民素质打下良好基础、为每个人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按照仁川会议要求,到2030年各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将实现进一步增长,由9年义务教育增加到普及12年免费义务教育,实现全球基础教育办学标准化。我国要实现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更应该将基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保障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为初等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做好准备,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
4.关注学生终身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仁川宣言》鼓励各个国家提供包容性、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以及全民终身学习机会,以应对全球和国家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挑战。面对挑战,每个人只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
5.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2030行动框架”提到,各国要切实缩小社会、经济发达与不发达之间、城乡之间、校际间的办学条件差距,优化教育生态环境,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让每个学龄儿童都能享受优质公平的教育,这也将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关乎未来的希望工程。
6.加强品格教育,培养世界公民
仁川会议提出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培养“世界公民”,即有为实现和平、正义的生存环境做贡献的高尚品格,包容、健康的人文精神、强健体魄的现代公民。到2030年,我们衡量人的标准应当是他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因此我们未来教育的努力方向要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进而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自由、和谐发展。[4]
[1] EDUCATION.Towards inclusive and equitable quality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pdf[EB/OL].[2016-06-12].http://www.unescobkk.org/news/article/apmed2030-puts-asia-pacific-on-road-to-education-2030.
[2] UNESCO.Transforming our world: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pdf[EB/OL].[2016-06-12].http://www.unescobkk.org/education/education-2030/apmed2030-outcome-document/.
[3] 肖磊,靳玉乐.中国新课程改革的检视:异域学者的观点[J].课程·教材·教法,2013(11).
[4] 王定华.面向2030年的基础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5(8):1.
[责任编辑:江桂珍]
10.16165/j.cnki.22-1096/g4.2016.10.024
2016-06-13
范岚(1987-),女,陕西汉中人,硕士。
G510
A
1002-1477(2016)10-00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