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男生的学习状态调查研究
2016-11-16刘运芳
刘 运 芳
(湖北工程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教育调查
小学男生的学习状态调查研究
刘 运 芳
(湖北工程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调查研究表明,小学男生在学习的动机系统、体验系统和调控系统上的总体表现值得肯定与放心。在与小学女生的对比上,基于兴趣的自主探索学习、基于同学玩伴的愉快体验、基于挑战困难的意志水平具有优势,基于表扬的学习动力、基于纪律的自我调控、基于教育公平的愉快体验方面具有弱势。多途径创设适合小学男生特点的教育环境,是初等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同时,社会和家庭要给小学男生时间和空间,要有耐心等待他们成长,不宜过分强化所谓的“弱化”现象。
小学;男生;学习状态;调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在小学教育阶段,有一个被社会普遍关注的现象,即所谓的“男生弱势”现象,表现为小学阶段的男生在学业成绩、班级管理、责任担当、课堂表现力、班级地位等方面整体弱于女生,这种主体评价方面的弱势,甚至导致男生在一些传统上被认为一定有优势的方面,如打架、自信、气势、体育等方面,也开始呈现弱化的现象。小学教育处于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时间跨度长达六年,对人的终身学习具有奠基石的意义。让男生继续在这种“弱化”的氛围中成长,与我国的国民素质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了解男生的学习状态,以促进男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男生的整体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沃斯和德莱顿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推荐了美国超级营地创建人埃立克·詹森的学习观。埃立克·詹森认为,无论何种形式的学习,都包含三个基本的要素即学习状态、学习策略和学习内容。其中,“状态”指适合于学习的精神状态,“策略”代表学习风格和方式;“内容”代表学习的主题。这个观点随着《学习的革命》一书的传播被普遍接受,涵盖了是否想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的完整的学习要素。在三个要素中,“状态”因素具有“门”的意义,只有打开了学习之门,学习行为才能开始并可能很好地持续。如果能够真正了解小学男生的学习之“门”,建构符合小学男生特点的学习模式,小学男生的“强化”之路就进入了“希望之门”。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1.开放式问卷调查——确定“学习状态”的相关心理因子
“学习态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常用词,许多人尤其是家长和小学教师对此深有感触并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为了确定小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因子,研究采用开放式调查的方法,拟订开放式问卷“请将你认为与学习状态相关的词汇列在下表中”。调查对象选取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最直观了解的中小学教师30人,学习过心理学课程的大学生40人,心理专业教授、教师5人。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合并相同相近因子,去除非心理性因子,共获得反映“学习状态”的因子17个。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心理由四个系统构成,即动力系统、认知系统、体验系统、调控系统,其中认知系统更多地与学习策略相关,而动力系统、体验系统、调控系统都体现了“学习状态”的特征。以此为依据,对调查所得的17个因子以心理系统为单位归类为动力系统、体验系统、调控系统三个维度,形成了三个维度17个因子的小学生学习状态调查问卷整体框架。
2.半开半闭问卷的拟订
在拟订的三维度17因子的小学生学习态度调查表的基础上,问卷设定为半开半闭式,通过设定“关于学习状态你还想说点什么?”“想说点什么就说点什么”等开放式问题,收集更多相关信息。
3.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选取湖北省两所县级小学的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78份,为了与女生学习状态进行对比,调查控制为男生78份、女生78份的有效问卷156份。
4.个案调查
为了获取个性化的案例信息,研究以访谈的方式与两个小学男生的家长进行座谈,获取个案补充信息。基于篇幅和行文的紧凑性等原因,文章没有单独涉及访谈信息。
三、小学男生学习状态调查结果分析
1.动力系统调查与分析
动力是人的行为的推动力量,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其中心理学动机理论“阿基斯—多德森理论”认为,在完成中等难度的任务时,动机的强度与成就成正比的关系。[1]了解小学男生的动力状态对预测他们的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价值。
表1 小学男生女生学习状态之动力系统调查统计(n=156)
表1数据显示,小学男生总体有较强的上学动力,喜欢上学;喜欢上学的最大的动力是同学之间的互动玩耍友谊;学习目的中,满足兴趣和满足求知欲的占比很高,而老师的表扬对小学男生没有显示我们想象的影响力;更多的男生喜欢数学,喜欢运动;在作业方面,小学男生大多能完成作业,但很主动地完成作业的占比不大,出于必须、出于父母和老师的压力而完成作业的占比比较大。
与小学女生的学习动力数据对比上看,在是否喜欢上学因子上,男生女生没有明显的差别,但在喜欢上学的动力上,差别明显。男生非常享受同学之间的互动玩耍,而女生更多在于学习本身;在喜欢学习的原因上,老师的表扬对女生的影响力明显高于男生;在喜欢的学习科目上,男生倾向于数学和运动,女生倾向于语文和阅读;在完成作业的原因方面,女生因为喜欢作业而作业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但在面对老师和父母的压力方面没有明显的区别,表明小学男生和女生一样,成年人的态度对他们的影响和压力是普遍存在的。
小学男生的动力数据显示男生具有合群好动的天性,喜欢探索,喜欢思考,因此,群体活动挑战性的活动方式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动态的探索性的学习科目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体验系统调查与分析
情绪情感体验是影响行为的重要力量,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对行为具有激发维持的作用,而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会阻碍人的行为。
表2 小学男生女生学习状态之体验系统调查统计(n=156)
如表2所示,小学男生上学的总体情绪情感体验是积极的,在情绪情感的5个因子上,正向得分非常高,表明小学男生总体上上学愉快,对老师、对同学感觉良好。但是也有8个男生选择了“不愉快”的体验,需要特别重视。值得注意的是,体验系统的男、女生对比数据显示了更多的意义。在受表扬因子上,经常受到表扬的男生明显少于女生,认为老师公平的男生明显少于女生,回答喜欢班主任的也是男生明显少于女生,在回答好朋友多的选项上,男生却明显多于女生。
分析认为,在多项体验因子上正向得分明显低于女生的背景下,小学男生对上学的“愉快”体验却非常高,表明小学男生已经能够很好地处理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对发生在学习玩耍过程中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摩擦有一定的消化吸收能力。而之所以“受表扬”“感觉公平”选项上低于女生,可能与小学教师的评价标准有关系。小学教师多以懂礼貌、作业整齐、乖巧、学习成绩好等为准绳,这些都是女生的优势,更符合女生的天性;而男生的勇敢、好奇心强、具有英雄情结等特质及优点,在课堂环境中却往往给人调皮、破坏课堂秩序、不听话等印象。并且在我国小学界,女教师居多,由于男生的管理难度大和管理的疲劳让女教师更接受管理挑战小一些的女生;也可能女性教师更容易跟女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数据也说明,小学男生已经感受到“不公平”,但这种感受是模糊的,既表达不清也无处表达。
3.调控系统调查与分析
对行为的调节与控制是完成目标任务的保证,学生的调节控制能力可以作为学生学业状态的重要预测指标。
表3 小学男生女生学习状态之调控系统调查统计(n=156)
如表3所示,在调控系统的总体得分上,小学男生表现出了一定的控制调节水平,基本能够克服困难,完成课堂听课、课后作业的基本任务,但质量不高。如难以坚持一节课的课程时间、容易上课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主动性不强、贪玩晚睡等。同时有一个闪光点是值得注意的,就是男生遇到难做的作业题目时,挑战自我的人数比较多。
与小学女生的调控能力对比数据却显示了更大的意义。从数据上看,小学男生和女生同样能完成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的任务,但女生的控制能力明显强于男生。在能否坚持上完一节课这个问题上,女生能够很好坚持的人数比例高于男生,并且没有女生认为坚持上完一节课很难。小学女生更能坚持先做完作业再玩,在合理的时间上床睡觉。
产生以上差异的原因,正是小学阶段男生女生生理心理差异的表现。女生更能忍耐,因此比较容易遵守纪律,认真听课,因而博得老师的好感;而男生因为坐不住,难免调皮捣蛋。在以认知为主体的智力活动中也由于“逻辑法则的运用能力女生优于男生”,致使在以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为主的小学课程中,男生的表现也稍滞后女生,更不利于男生集中注意力,而“推理能力发展男生优于女生”的优势却没有用武之地。[2]设想如果课程内容以“探案”为主,估计男生可以“扬眉吐气”。
四、研究建议
研究数据表明:小学男生在学习的动力系统、体验系统和调控系统上的总表现是值得肯定与放心的,在与小学女生的对比上,基于兴趣的自主探索学习、基于同学玩伴的愉快体验、基于挑战困难的意志水平具有优势,基于表扬的学习动力、基于纪律的自我调控、基于教育公平的愉快体验方面具有弱势,小学男生、女生就客观的学习状态而言各有优劣,这是由于男生女生的身心特点差异造成的。小学男生“弱化”现象,其实正是我国小学教育有失公平、教育评价体系单一的形象化反映,必须正视小学男生发展权益。
1.深化“教育公平”思想
“教育公平”不是简单的教育环境、教育设备、教育时间等外在条件的相等统一,政治学意义上的平等不能代替教育学意义上的平等,传统的教育准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平等。重视“性别差异”的研究,正确对待“性别差异”在现代教育学中的科学地位,大力开展基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性别差异心理学、性别差异教育学研究,探索实施具有激发男生和女生内在学习动力的差别性教育模式是当务之急。
2.丰富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考核与评价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学业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我国一直沿袭的无性别差异评价模式必然会导致无性别差异的教育。摒弃唯学生考试成绩是举的简单片面评价方式,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建立以男生、女生的生理和心理差异为依据的差别化评价体系,是实现公平教育的落脚点。一些简单的事情如上课不做小动作、下课不和同学打闹、书写工整等对女生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对某些男生而言就是值得表扬的。同样,喜欢运动、善于探索、兴趣广泛等大多男生本来就是这样,而女生如果能这样就是值得表扬的。
3.协调教师性别配比
协调男女教师比例,从政策制度上吸引优秀的男性人才到中小学任教,从待遇和舆论上提高男性教师的职业尊严,增加男性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改变教师队伍不合理的性别结构,改变我国小学女教师“一统天下”、中学教师“阴盛阳衰”的局面,让男生在男性教师的身上找到学习的楷模,让男生提高被认同的机会,以培养小学男生自信、果敢的人格。
4.丰富教学内容
结合国家的新课程改革,在教育内容上增加实践性创新性课程,提供可供选择的特色校本课程,以利于男生、女生发挥各自不同的特点和特长。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引导学生去接近(她)他爱好的发源地,使他(她)特别喜欢一门学科,并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自由选择的课程与开放式的评价体系结合,能激发男生探索潜能,让男生的能力有用武之地,获得应有的肯定,从而获得基于“官方”承认的优秀成绩之下的充分的自信与自豪。
5.探索教学方法
在教育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小组教育和个别教育的优势,有利于男生脱颖而出,因为男生很容易因为“调皮”和“低调”被女生淹没。小组教学意味着相对宽松的环境和更加紧密的互动,正符合男生在动态与互动中学习的特点,男生的“后退”倾向会大大降低。在信息化背景下,男生的信息敏感特点也可以充分发掘,尝试利用网络教育也是未来教育的趋势。个别教育则是因材施教的最深刻的体现,对于少数特别调皮却特别聪明的男生,教育者出于教育的使命感,出于教育的责任感,必须以高度的耐心和“伯乐”的精神,实施个别教育。
总之,在基本完成了保护女生受教育的权利的今天,不能忽略对小学男生学习状态的关注,因“性”施教,创设适合小学男生特点的教育环境,促使男生、女生共同协调发展,是初等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同时,基于小学阶段男生发展滞后于女生的客观事实,社会和家庭要给小学男生时间和空间,要有耐心等待他们成长。例如现在热议的小学男生推迟一年入学的建议是值得采纳的,不宜过分强化所谓的“弱化”现象。
[1]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78.
[2] 徐志伟.析“女生学业优势”现象[J].上海教育科研,2007(11):37-38.
[责任编辑:陈学涛]
10.16165/j.cnki.22-1096/g4.2016.10.018
2016-05-27
刘运芳(1966-), 女,湖北应城人,硕士,教授,副院长。
G465
A
1002-1477(2016)10-007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