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连好地方有好风光

2016-11-16

云南画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佤族寨子傣族

孟连好地方有好风光

孟连贺哈寨傣族山神舞

与缅甸山水相连的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孟连”是傣语,意为“寻找到的好地方”。在孟连,最吸引人的便是那风情各异的民族文化艺术了,在189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傣、拉祜、佤、哈尼、景颇、傈僳、回7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6%。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孟连各民族孕育了许多自成体系且丰富多彩,原汁原味的民族节庆,同时也形成了各自风格迥异的建筑、服饰、歌舞、饮食等民族文化艺术。

傣族王城·娜允

到了孟连,必去娜允,这似乎成了每一个游客遵循的一个规律,因为只要走进娜允,就似乎走进了傣族的历史。“娜允”傣语意为“城子”,是元、明、清、民国四个时期孟连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也是孟连傣族统治集团的王城。整个娜允古镇以“宣抚司署”为中心,周围按照严格的等级制度分上、中、下三城。在整个云南省历史上曾留下了很多独具特色的傣族古城,可如今较为完好保留下来的傣族古镇,也仅仅只有孟连娜允了,毫不夸张地说娜允古镇完全可以与丽江大研古镇、江苏周庄、山西平遥古镇并驾齐名。

制作米干

制作刀绳

神鱼长街宴

土司时代,上城是土司及家奴居住的地方,中城是官员和家属的居住地,下城则是下级官员的住处,芒方岗和芒方冒这两个小镇是林业官员和猎户居住的寨子,孟连宣抚司署位于上城的最高处,上、中城佛寺也巍然屹立在宣抚司署的附近。做为中国仅存的傣族古典礼制建筑,这座古建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娜允古镇的居民仍然有60%以上的傣族,他们讲傣语,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保持着傣族最传统的文化,镇内随意走进一户人家,都能看到不同的傣族传统手工艺匠人,有做木鼓的、有做刀绳的、有做米干的、有打刀的、有纺织的等等。

古老的土司建筑、宗教建筑、有严格等级所分的民居,构成了娜允古镇的外貌特征,镇内随处可见的历史、宗教、节日、民俗、服饰、饮食、音乐、舞蹈、纺织、刺绣等场景,构成了娜允古镇浓郁的傣族文化氛围。

天赐神鱼·南垒河

提起孟连,或许最先让你联想到的便是孟连的神鱼节。关于神鱼节的来历,在孟连当地流传着许多优美的故事,但最普遍认可的是,传说在远古的时候,人类没有谷物、蔬菜种子,过着以野菜野果充饥的生活,佛祖看到这种情况很可怜人类,就派地上长的蕨菜和河里游的神鱼巴嫩罕去拯救人类,为越来越多的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食物。每年的四五月间神鱼和蕨菜便尊重佛祖的旨意,给孟连人民送来许许多多的鱼,而凡是有鱼的河岸,都有蕨菜的踪影。

孟连神鱼节放生仪式

孟连神鱼节摸鱼场景 邹引知/摄

孟连人民为了感谢鱼和蕨菜给他们带来的恩惠,每年傣历新年来临之际,人们都要颂经祭祀神鱼,采取宗教仪式进行鱼类放生活动,一是希望鱼给人类带来源源不断的福气,二是教育人们要保护鱼,让它们繁衍生息以便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美味佳肴。现今,为了把这项民间传统的节日在新时期发扬光大,每年的四五月间在娜允古镇都要举办神鱼节,节日期间,还举行各种民族文化活动,让四海的宾客与孟连县各族人民一起共同享用边地各民族文化大餐。

“神鱼节”当天,不仅可以看到当地傣族、拉祜族、佤族等各民族最传统且独特的各种捕鱼方式,还能看到参与游客的简陋笨拙的捕鱼百态。“捉神鱼狂欢”活动开始时,南垒河两岸近两公里的范围内几乎被围得水泄不通,四处下水地点挤满了等待参与的人。伴随着一声“开始”的哨响,瞬时间,近万人便拥满了河道,呼喊声、欢笑声此起彼伏,箩筐、网兜不断在河水中翻腾。游客与当地群众齐齐上阵“淘宝”捞神鱼,在欢乐的气氛中共同庆祝这个佛祖赐予的节日。

孟连神鱼节

孟连神鱼节之夜金塔点灯仪式

歌舞之乡·贺哈

贺哈是孟连县勐马镇勐马村的一个寨子。贺哈系傣语谐音,意为扎根的地方,据说贺哈小组是勐马傣族人民的起源地。沿着进组路走几分钟后就能看见大片的农田、菜地,顺着田地望去,便看见贺哈寨子卧在悠悠青山之下。这里依山傍水,鸟语花香,土地富饶,傣家人民世代在这里居住。

贺哈应该是整个勐马镇最会跳舞的寨子了,无论男女老少伸手就来,在这里,跳舞已经成为当地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村组长岩帅跟我们介绍说,寨子里有自己的舞蹈爱好小队,每天吃过晚饭后自发来到广场上集中开始跳,从传统的傣族舞蹈到现代舞都跳,一直要舞到天黑为止。

寨子里的舞蹈队也为我们展示了他们的绝佳才艺,印象最为深刻的应该是他们的山神舞和传统孔雀舞了。相传,“山神”们下山到附近的傣族村寨贺哈游玩,“山神”们骑在傣家墙头悄悄地“偷窥”贺哈傣家人活动。当看到傣家人翩翩

傣族孔雀舞

山神舞

惊艳僾伲·广伞

广伞是孟连县芒信镇岔河村的一个僾伲寨子。从孟连县芒信镇出发,沿着林荫下并不宽阔的公路,很快就可以来到广伞的僾伲人(哈尼族支系)寨子。广伞是一个尖头僾伲人的寨子,隐藏在密密的森林中,寨子周围长满了竹蓬,这里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山中的竹林终年翠绿,僾伲山寨的人们也世世代代把这些竹子当做他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我们来到时,一群穿戴艳丽的僾伲姑娘正在练习竹筒舞。轻快的旋律伴随着节奏感强烈的“咚咚”竹筒声,中间还夹杂着僾伲姑娘身上琳琅满目的饰物碰撞伴音,这种纯自然的舞姿看得我们这些城里人为之着迷。

这群僾伲姑娘的头饰最让我们感到惊异,上面饰有五彩缤纷的飞禽羽毛,成串的绿色金龟子,牛角削制的角针及鲜花。据说,僾伲女子身上佩戴的牛骨头和金龟子越多,就说明曾经有很多小伙子喜欢她。因为成年小伙子要追求某位僾伲姑娘时,要把牛骨头制作成漂亮的饰物,要去山上捕捉到金龟子,然后送给心爱的姑娘来博得姑娘们的欢心。所以,就算僾伲姑娘结婚后,依旧要把这些饰物戴在身上,以此炫耀自己年轻时很受追捧。

僾伲人的婚俗习惯也十分特别,她们的婚姻较为自由,姑娘长到十五六岁。即可和小伙子们交往。每个寨子边都会有一块专供青年人玩耍的场地——“扩角”。优秀的僾伲姑娘通常会被十多个小伙同时追求,交往期间都可以约姑娘出来谈情,但最后只要姑娘决定嫁谁了,那么其他小伙子就各自回家,谁也不许嫉妒。虽说现在多数僾伲人家都不再用茅草盖房子了,但总还是会留下一间小房子用草盖,因为那个小房子,就是僾伲人的婚房。每户僾伲人家的儿子娶妻后,就要住在草房里,待孩子出生后,夫妻还要分居5个月,妻子住在大房子中的卧室里,丈夫住在大房子中的客房里。满5个月后,再搬回小草房住,直到成为当家人,才有权回大房子居住。

男子穿裙·笼帅

笼帅是孟连芒信镇海东村的一个佤族村民小组,这里的佤族男人的样貌就好像这儿的地名一般,笼帅——集中在一起帅。更为奇特的是这里的佤族从老到少,几乎人人都留着莫西干发型,加之每个人都很帅,就好像走进的不是一个佤寨,而是走进了一个“贝克汉姆”批发地一样。

笼帅佤族男子的穿着也同样奇特,每一个男子下身都穿着筒裙“代”,一块长方形的围布,裹在腰间,长及脚腕的。据说,男人下身只能穿“代”而不能穿裤子,穿了裤子祭祀的时候祖宗就认不出来了。通常男子所穿的“代”,上面都织有许多他们认为最吉祥的象征物,织上星星就希望谷子如星星般丰收;织上鱼就希望家畜如鱼般繁殖兴旺。在笼帅自古都是男人上门,至今未变。男青年谈恋爱时就需要好好表现,要先去姑娘家努力干活,直到可以留宿女方家里睡大通铺上,方才可以由男方去女方家求亲、提亲。婚后第十天,男方的父母来探亲过后,新郎才可以回

?去几天,不过回去的这些天都要算欠女方的工,待回来时是要补回去的。婚后,家中的财产大都属于女方,家里的箱子也归妻子掌管,男子一般不能随意翻弄,家中主火塘靠上方的位置只有女主人能坐,男人不能坐。

在笼帅,不要因为见到一个佤族男子穿着裙子,带着耳环,背着娃娃在干活而感到奇怪,这里是一个堪称“佤族母系社会一角”的村子,走进这里,眼前的、耳边的,都会让你感到惊奇。当然还有笼帅的地黄瓜同样会让你感到惊奇,哈密瓜大小的黄瓜!一瓣让你饱,两瓣让你撑,三瓣过后要你跑。

猜你喜欢

佤族寨子傣族
云南佤族音乐文化意蕴的传承分析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佤族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整个村子都“哭”了——追记富县直罗镇新寨子村第一书记孙小京
“淳朴寨子”,一个品牌的形成——我在小山村里启动了“消费扶贫”
论佤族舞蹈的多元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探讨
寨子
寨子
傣族:亲水的民族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