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BNP、CysC水平与慢性心衰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

2016-11-16徐曼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6期
关键词:脑钠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价值

徐曼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BNP(尿钠肽)、CysC(血清胱抑素)水平与慢性心衰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测定两组的BNP、CysC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LAD(左前降支)(45.6±6.9)mm、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6.3±8.4)mm、LVEF(左心射血分数)(42.1±6.3)mm,血BNP为(321.5±56.4)pg/mL,

血CysC为(1.5±0.2)mg/L,对照组LAD(36.2±6.7)mm、LVEDD(47.5±6.4)mm、LVEF(62.5±8.7)mm,血BNP为(72.3±12.6)pg/ml,血CysC为(0.9±0.3)mg/L,两组的LVEF、LAD、LVEDD及血浆BNP、Cys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患者血BNP为(175.6±35.2)pg/mL,血CysC为(1.1±0.1)mg/L,心功能Ⅲ级患者血BNP为(263.7±68.7)pg/mL,血CysC为(1.4±0.3)mg/L,心功能Ⅳ级患者血BNP为(398.3±56.4)pg/mL,血CysC为(1.7±0.4)mg/L,由以上结果可知,心功能Ⅳ级患者血BNP、CysC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Ⅱ级患者血BNP、CysC,心功能Ⅲ级患者血BNP、CysC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血BNP、Cy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BNP、CysC水平与慢性心衰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其心功能情况的反映指标。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脑钠肽;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6..02

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对人类的健康威胁非常大,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尽早诊断疾病一直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1-2],本研究主要探讨探讨血浆BNP、CysC水平与慢性心衰发生发展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8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身体健康,均没有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检查证据,观察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4.9±8.6)岁,对照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54~79岁,平均年龄(64.4±6.7)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入院后,所有观察组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均在当天空腹抽静脉血,2500 r/min离心15 min后取上层血清,放射免疫法测定血BNP水平,测定CysC水平,使用我院引进的彩色超声仪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检查,测量LVEF、LAD、LVEDD。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LAD(45.6±6.9)mm、LVEDD(56.3±8.4)mm、LVEF(42.1±6.3)mm,血BNP为(321.5±56.4)pg/mL,血CysC为(1.5±0.2)mg/L,对照组LAD(36.2±6.7)mm、LVEDD(47.5±6.4)mm、LVEF(62.5±8.7)mm,血BNP为(72.3±12.6)pg/mL,血CysC为(0.9±0.3)mg/L,两组的LVEF、LAD、LVEDD及血浆BNP、Cys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不同心功能等级患者血浆BNP、CysC水平对比

心功能Ⅱ级患者血BNP为(175.6±35.2)pg/mL,血CysC为(1.1±0.1)mg/L,心功能Ⅲ级患者血BNP为(263.7±68.7)pg/mL,血CysC为(1.4±0.3)mg/L,心功能Ⅳ级患者血BNP为(398.3±56.4)pg/mL,血CysC为(1.7±0.4)mg/L,由以上结果可知,心功能Ⅳ级患者血BNP、CysC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Ⅱ级患者血BNP、CysC,心功能Ⅲ级患者血BNP、CysC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血BNP、Cy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功能受损,机体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神经内分泌因子被激活,醛固酮、儿茶酚胺类、血管紧张素等物质增多,这些因子的增多,对于心功能不全早期有一定的代偿意义,能够维持外周循环血容量,维持动脉血压,但是这造成了恶性循环,导致了心衰的加重。血BNP存在于健康人血液中,但是水平较低,慢性心力衰竭发生以后,BNP大量的的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BNP浓度升高,并且心力衰竭病情越严重,血液中BNP浓度越高[3-4]。此外BNP的释放和心室内压力有关,心室内压力越高,则BNP的释放越多,血BNP水平可作为心衰诊断和预后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5-6]。CysC在大量的心血管疾病中均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CysC能够导致心室重构,在心力衰竭的发病中产生重要的影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LVEF、LAD、LVEDD及血浆BNP、Cys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血BNP、CysC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Ⅱ级患者血BNP、CysC,心功能Ⅲ级患者血BNP、CysC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血BNP、Cy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血浆BNP、CysC水平与慢性心衰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其心功能情况的反映指标。

参考文献

[1] 董晓蕾,常文静,蔡 辉,等.炎性细胞因子与慢性心力衰竭[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4):438-441.

[2] 李红霞,陈建华.血浆脑钠肽对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9(8):1209-1210.

[3] 韩 雪,支继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对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05): 24-25.

[4] 林 青,杨 枫,陈 萍.NT-proBNP对心力衰竭并慢性肾脏病的诊断价值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06):93-95.

[5] 李常贤.血清N-末端前脑钠肽水平与急性CO中毒心肌损伤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0,21(03):54-57.

[6] 陈心涛,杨毅博,张 姝.N末端前脑钠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20):23-24.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脑钠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BNP、甲状腺激素水平在老年心衰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强化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
腹部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探析
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肾综合征护理探讨
真武汤加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CT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