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应用价值

2016-11-16姜萍陈义朱丽红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5期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

姜萍+陈义+朱丽红

【摘要】目的 探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并分析研究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采用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效果好,护理满意度较高,可提升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模式;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

【中图分类号】R714.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5..02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临床治疗的范围包括心律失常、高血压、心绞痛、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等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疾病的高发人群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1]。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除了实施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之外,还应该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的情绪,降低患者病死的机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为了分析研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应用价值,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30例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模式,与常规的护理效果相比较发现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都符合心血管疾病的标准。参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9~76岁之间,平均年龄(64.22士5.23)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6.23士0.52)年。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9~77岁,平均年龄(60.13士5.44)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6.43士0.6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的老年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的老年患者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其中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具体措施为:

(1)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就诊时,医护人员要积极的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一方面可以全面的掌握患者的病情信息,可以更好的实施护理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患者尽快的适应医院的诊疗环境和住院环境,消除患者的心理恐惧[3]。在护理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如果患者产生了不好的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就需要及时的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消除心理障碍,增强患者的信心,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降低治疗的效果。对于病情较严重或者是年纪较大的患者,护理人员一定要在患者入院的时候,就告知活动禁忌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必要时安排家属陪伴,减轻患者焦虑等情绪。

(2)生活与营养护理:由于老年患者身体的各方面机能都有所衰退,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因此医护人员时刻关注老年患者脉搏、呼吸、心跳等变化。可以开设健康讲座,介绍可能会引起的并发症、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治愈的成功率 。注意患者的饮食习惯,劝导患者戒烟、戒酒,进行合理饮食,特别是针对高血压、高血脂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习惯,以清淡为主。病房的环境一定要保持安静、整洁,病房提供冰箱、电磁炉等设施,允许家人带送患者更适宜患者的家中饮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生活质量。

1.3 效果判定标准

在对老年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之后,与治疗之前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作比较。无效:没有改善或者是出现加重的情况;有效:症状有所改善,同时基本的日常生活可以自理;好转:如果入院时的临床症状消失,指标也恢复正常状态,日常生活可以自理。

1.4 观察指标

通过医院自己设置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开展满意度调查,共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三个等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干预之后,参照组的3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中效果无效的11例,有效13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63.3%(19/30);研究组的3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中效果无效的4例,有效15例,好转11例,总有效率为86.7%(26/30)。由此可见,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通过让两组患者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统计结果显示参照组表示不满意7例,基本满意7例,非常满意16例,护理满意度为76.7%(23/30);研究组表示不满意2例,基本满意8例,非常满意20例,护理满意度为93.3%(28/30)。由此可见,研究组采用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参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全国的各大医院中都设有血管内科(心内科),设置这一科室是为了专门诊治心血管疾病,治疗各类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具有易反复、病程长、治疗不彻底等特点,因此,提高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的诊治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是近几年新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综合护理模式,护理的中心就是患者的身体健康,在护理的过程中,从患者的生理、心理上全方位的得到满足,进而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在对照研究中发现,针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采用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后,效果和护理满意度都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效果好,护理满意度较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春莲.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探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8:258-259.

[2] 周巧萍.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21:95-97.

本文编辑:刘帅帅

猜你喜欢

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长期有氧运动对高血压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效果分析
探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手术护理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新确诊老年糖尿病患者降糖过快诱发心血管疾患2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