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心电图对鉴别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和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价值研究
2016-11-16王德启欧知宏
王德启+欧知宏
【摘要】目的 探究体表心电图对鉴别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和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治愈的起源于右冠窦和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各1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ECG资料,总结体表心电图对两部位室性心律失常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右室流出道后间隔起源室性心律失常AV2S/AV3R比值高于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为右室流出道后间隔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敏感性75%,特异性66.7%;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移行在V3,特异性58.3%,敏感度100%,准确性70.8%。结论 体表心电图图形特征,对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和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定位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关键词】体表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右冠窦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5.0.02
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是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临床表现中常表现为室性早搏为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少见,且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大多数无症状,常在查体无意中发现。本文分析我院成功射频消融右冠窦和右室流出道后间隔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形态特征,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治愈的起源于右冠窦和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各12例作为研究对象,右室流出道后间隔起源室性心律失常中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38.2±13)岁。右冠窦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37.1±1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体表心电图鉴别,寻找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检查前引导患者禁食并停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根据临床中以往的监测方式为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测。观察体表心电图对两部位室性心律失常诊断的准确性。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右室流出道后间隔起源和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胸前导联的移形部位:右室流出道后间隔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移行在V3导联,12例中有5例,其余7例移行在V4,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12例全部移行在V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移行在V3,特异性58.3%,敏感度100%,准确性70.8%。右室流出道后间隔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移行在V3导联特异性0%,敏感度41.7%(5/12),准确性20.8%。右室流出道后间隔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移行在V4导联,右冠窦起源心律失常无一例移行在V4,特异性100%,敏感度33.3%。
3 讨 论
本次研究中根据临床观察心电图,两者起源均具有相同的右室流出道特征,为术前判断部位和制定手术策略带来困难。本研究在胸前导联移行也证实这一解剖关系,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移行早于右室流出道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右室流出道后间隔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移行在V3导联。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移行在V3,特异性58.3%,敏感度100%。右室流出道后间隔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移行在V4导联,右冠窦起源心律失常无一例移行在V4,特异性100%,敏感度33.3%。V1导联呈qS形态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推测两者可能与主动脉根部特殊的解剖关系有关,特别是存在优势传导纤维。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向先向下传导,后向右室传导及室间隔、左心室,形成qrS形态。本研究中V2S/V3R,取值≥2.0诊断为右室流出道后间隔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敏感性75%,特异性66.7%。这些心电图指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对临床术前室性心律失常定位有重大指导意义,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减少X线曝光时间,对医生和患者均有益处。
通过体表心电图,可初步鉴别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和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部位,以制定手术方案,减少射频消融术中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提高室性心律失常消融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狄文成,姚 焰,马 坚,等.体表12导联心电图对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定位作用.中国循环杂志,2005,20(4):252-255.
[2] 张劲林,王方正,马 坚,等.体表心电图鉴别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4,20(8):455-457.
[3] 贾玉和,马 坚,李 贤,等.体表心电图两步法快速判定流出道室性早搏的起源.中国循环杂志,2010,25,208:19-22.
致谢:
衷心感谢导师欧知宏教授3年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给予的指导、教诲和帮助,让我受益匪浅。导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作风、精益求精的求学态度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恩师的批评和指正永远都是我的鞭策,是事业上永远的动力。在恩师的指导下,几年来我得到的不仅仅是业务上的进步,更是点点滴滴精神上的激励,我会终身聆听导师的指教,不辜负导师对我更高的期望。
本文编辑:王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