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运用于早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有效性探讨
2016-11-16巫文宏印建平
巫文宏 印建平
【摘要】目的 评价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下简称急性心肌梗死。方法 选取2013年01月~2015年01月我院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结果 本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为82.6%,静脉溶栓治疗于6 h内完成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达88.9%优于静脉溶栓治疗于6~12 h内完成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早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病死率。
【关键词】静脉溶栓;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6.0.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心肌在冠状动脉突发性、完全性闭塞后出现缺血、损伤、坏死等表现。人类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病发病率,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对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采取静脉溶栓治疗,旨在探讨静脉溶栓运用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有效性[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01月~2015年01月我院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包括男25例,女21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2.1±3.6)岁,下壁心肌梗死19例,前壁心肌梗死15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12例,在6 h内完成静脉溶栓治疗患者27例,在6~12 h内完成静脉溶栓治疗患者19例。心电图提示心肌特异性改变,心肌酶上升,本组病例梗死症状持续时间>30 min,临床诊断确诊为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即行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心肌酶谱检查;予以急性ST-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口服300 mg阿司匹林与300 mg波立维,150万U尿激酶+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静点,半小时内结束溶栓治疗;视患者部分凝血酶时间检查结果,行肝素治疗,于溶栓治疗结束的6~8 h内皮下注射5000 U低分子肝素,对患者胸痛症状及生命体征等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1.3 观察指标
包括:(1)60~90 min内心电图抬高的ST段至少回落50%(2)cTn峰值提前至发病12 h内,CK-MB酶峰提前到14 h内。(3)2 h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4)2~3 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房室传导阻滞(AVB)、束支阻滞突然改善或消失,或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伴或不伴低血压。上述4项中,心电图变化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前移最重要。本次患者冠状动脉是否再通参考WHO诊断中的相关标准进行评价。符合以上两项或两项以上指标则视为血管间接再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组4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的有38例(82.6%),27例患者在6 h内完成静脉溶栓治疗,24例再通成功,3例再通失败,再通成功率为88.9%;19例患者在6~12 h内完成静脉溶栓治疗,12例再通成功,7例再通失败,再通成功率为63.2%,6 h内完成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6~12 h内完成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治疗无效死亡的有2例(4.3%),不良反应3例(6.5%),反复性心律失常2例,尿血1例。
3 讨 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粥样斑块破裂使血小板聚集、黏附于表面并发挥凝血功能,至动脉栓塞血栓形成,造成心肌持续性缺血、缺氧最终坏死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具体过程[2]。对患者冠状动脉进行重建以缩小缺血范围,达到肌梗死面积控制的目的是静脉溶栓治疗的基本原理,对于早期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常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无抗原性和过敏反应,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与病死率低是尿激酶的显著优势,尿激酶在治疗中能有效将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以发挥溶解纤维蛋白原与凝血因子,从而发挥溶栓作用。其次,尿激酶在提高血管二磷酸腺苷酶活性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对血栓形成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心肌缺血症状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病死率低,本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病死率为4.3%[3]。比较在6 h内完成静脉溶栓治疗与在6~12 h内完成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发现,6 h内完成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6~12 h内完成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所取得的再通成功率,说明尽早予以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能有效提高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成功率,是降低患者病死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键,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溶栓治疗快速、简便,在不具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条件的医院或因各种原因使首次医疗接触(FMC)至PCI时间明显延迟时,对有适应证的STEMI患者,静脉内溶栓仍是较好的选择。院前溶栓效果优于入院后溶栓。对发病3 h内的患者,溶栓治疗的即刻疗效与直接PCI基本相似;有条件时可在救护车上开始溶栓治疗。
综上所述,尽早采取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确切,方法简单,患者不良反应少,显著降低病死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尤其在不具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条件的基层医院值得广泛推广[4-5]。
参考文献
[1] 金 迪.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5,5(26):20-21.
[2] 刘宇伟.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4):98-99.
[3] 丁钰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J].当代医学,2013(36):88-89.
[4] 黄红霞.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健康教育[J].中国医疗前沿,2013(3):119-120.
[5] 王建海,陆建琼,黄海燕.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月刊,2014(1):47-49.
本文编辑:刘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