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 思考 于无声处

2016-11-15李赛红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6年9期
关键词:对比新教材思考

李赛红

【摘 要】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随着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数学教材也发生了很多改变。笔者再次执教一年级,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由教材的改变所带来对课堂教学产生的一系列变化。本文从教材结构、单元编排、版面设计等方面对新教材与实验教材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新教材的特点,以便恰当地使用教材,更有效地利用教材进行教学。

【关键词】新教材;实验教材;对比;思考

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它不同于一般的书籍,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实验教材)已经使用了10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教学规律进行不断地探索,其认识也在不断地更新;在实验教材使用过程中,许多教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实验教材在如何体现教育教学新理念方面,体现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方面,所设计的教材结构、所安排的教学节奏、所采取的呈现方式、所选择的具体素材等等,都还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有的处理方式比较生硬,有的层次安排不够合理,有的素材选择比较牵强……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内容和要求的变化,对实验教材进行全面的修订。下面是笔者对一年级上册实验教材和新教材内容的变化做出的分析和思考。

一、总体结构与领域的变动

1. 单元结构的变动

新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其中“准备课”这个单元是把实验教材中的“数一数”和“比一比”两个单元进行了合并,所以从数量上看比原来的少了一个单元。

2. 四个领域的变动

(1)“数与代数”的内容和编排结构与实验教材的基本相同。

(2)“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与编排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第二单元“位置”是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的,保留了其中的“上下、前后、左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要进行适当地引导。二是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是由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和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单元进行整合,将认识立体图形及立体图形的拼组等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将认识平面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拼组安排在一年级下册,大大降低了一年级上册学生认识图形的难度。

(3)“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与编排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将实验教材整个“分类”单元由一年级上册推后到一年级下册,与统计结合编排形成“分类与整理”单元,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

(4)“综合与实践”编排的调整。一年级的每册教材只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并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乐园”活动进行了重新设计,加强综合性和实践性。这样的变动正是因为《新课标》中要求充分考虑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及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

二、单元内容的改动

根据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新教材对例题设置、呈现方式和习题设计做了很多的变动,下面笔者具体分析。

1. 主题图的改动

新教材对部分主题图进行了修改,使素材更符合《新课标》,课程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比如:第一单元的主题图,展示的是我国富裕乡镇的中心小学,校园里没有了风向仪与气象站,校园外的高楼也不见了,更加贴近广大农村小城镇小学的校园风景。第三单元主题图从“野生动物园”变成“农家小院”,精心设计了学生身边的、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具体的事物中感受数学,并逐步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2. 例题的改动

在例题的选择上,新教材也作了修改。《新课标》提出: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材使用过程中,让笔者在如何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困惑。新教材关于这一方面变化比较大,为培养学生的“四能”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步骤。如第五单元,原来的“金色的秋天”变成练习题,改用信息单一的“兔子图”“青蛙图”进行图文结合,介绍“大括号”和“问号”的作用,同时以“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让学生继续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同时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的指导。

3. 习题的改动

在练习安排上,新教材也作了修改。如第五单元练习十二中增加的第3题,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堆沙堆为题材,让学生利用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尝试加以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针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本题还分几个层次:有提供两个已知信息只需提出问题的;有只提供了一个信息,需要自己在图中找另一个信息再提问的;有两个信息都隐在图中的,需要学生认真深入地观察。这样类型的题目才能真正做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五、八单元新增了“整理和复习”,这些单元内容丰富,安排系统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可以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如第五单元“6、7的加减法”后安排的练习九,有多种形式的练习题,不仅巩固有关6、7的加减法、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还复习了数数、数的大小比较等等,同时又不感到枯燥无趣。第九单元“总复习”,在对全册内容进行复习的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运用已有知识的探究活动,不仅使学生受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等多方面的训练,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全册教材的3个“整理和复习”与“总复习”前后呼应,步步完善,使学生逐步形成对这册数学学习内容完整的理解以及合理的知识结构。

三、细节的变化

1. 人物设定的变化

新教材从小开本变为大开本,在图画的风格和色彩方面也做了很多的改变,人物更饱满红润,色彩更加艳丽多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编者的话”里,新教材介绍了两位好朋友“聪聪”“明明”,他们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会一直陪伴学生学习数学。在教材中,他们常常对学生提出问题,也会给予提醒和帮助。小精灵替代了实验教材中的那位女老师,使教材显得更富有童趣,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图画设计的变化

实验教材把标题写在“毛毛虫”的身上,笔者以为有一定的趣味性,但“毛毛虫”与数学的联系太少,显得刻意。而新教材把醒目的标题摆放在“书卷”中呈现给学生,不仅使本部分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还具有文化感。同样,例题序号也从原来的写在“小鱼”身上变成放在“书本”中,与“书卷”相映成趣,极具“书香”。

3. 延伸板块的变化

在每单元学习结束时,增设过程性评价板块,为学生提供反思与自我评价的机会,如“成长小档案”。还在全部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对本学期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价。在“成长小档案”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本单元学习的感想。一是提示学生回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感受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成长;二是提示学生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事,回味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安排,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反思、归纳、整理体验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参考文献

[1]史宁中.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张奠宙.张奠宙数学教育随想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卢江.杨刚.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数学·一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卢江.创新进取,严谨求实,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教材[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对比新教材思考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