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痛逐瘀汤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60例

2016-11-15王晓玲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风疼痛

王晓玲



身痛逐瘀汤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60例

王晓玲

(长沙市按摩医院,湖南 长沙 410011)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 6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身痛逐瘀汤加味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卡马西平口服治疗,治疗1周和4周分别观察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0%,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两组相比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味对脑卒中后半身疼痛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身痛逐瘀汤;中风;疼痛

中风后半身疼痛常见于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其病变主要发生于丘脑部位,中医称之为偏枯痛,疼痛症状常常影响中风患者的恢复,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很大精神和经济负担[1]。故及时正确的治疗中风后偏瘫半身疼痛十分重要,卡马西平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有一定疗效,本文研究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康复科应用身痛逐瘀汤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60例,与卡马西平药物治疗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观察对象全部来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康复科住院患者,均为经CT或MRI证实为脑出血或脑梗塞伴半身疼痛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丘脑梗死后遗症者35例,丘脑出血后遗症者25例,年龄47~78岁,平均(58.2±7.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

①60例患者符合1995年国家中医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且病程均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出现半身疼痛者。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教材贾建平主编《神经病学》(第六版)[2]。②疼痛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③排除癌症,腰椎病、颈椎病、肩周炎、骨性关节炎等引起的疼痛。

1.3 治疗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30例)和卡马西平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每次0.1g,分三次口服,疗程4周;治疗组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味,处方:桃仁15 g,羌活15 g,秦艽15 g,川牛膝15 g,香附10 g,没药15 g,白芍15 g,桂枝12 g,甘草10 g。如患者上半身出现疼痛感,则在汤药中加如姜黄和桑枝各10 g, 如果患者下肢感觉疼痛, 则加入狗脊15g。药物疗程为 10 d, 2 剂 /d。水煎服,一日1剂,分2次口服,疗程4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镇痛药。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中风患者进行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后的效果,并分析讨论。

1.4 疗效标准

判定采用基础疼痛视觉模糊评分 (VAS)进行评价:无痛为0分,强烈不能忍受的疼痛为10分,其间分为10级,由病人根据自身体验在医生指导下自行选择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治疗效果以治疗前后的VAS评分的下降程度评定,VAS下降率≥80%为显效,20%~80%为有效,≤20%为无效,VAS上升为恶化。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 SPSS18.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有效性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疼痛改善情况,中药治疗组和卡马西平对照组患者VAS值变化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前,两组疼痛患者无差别。两组治疗1周后VAS值,治疗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1周后,中药治疗组有临床疗效,对照组无疗效。两组治疗4周后VAS值均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具有明显止痛效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0%,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两组相比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VAS值改善情况 (`x ± 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 治疗组307.16±1.294.61±1.172.59±0.89 对照组307.13±1.316.24±1.044.12±0.92

表2.两组治疗疗效比较(`例 %)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恶化有效率 治疗组301596080 对照组3012810066.67

3 讨 论

中风后半身疼痛中医称之偏枯痛,仍属中医之中风范畴:包括现代医学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中风后指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恢复期为2周到6个月,后遗症期为,6个月以上.中风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为主症的疾病[3]。纵观历代医家学术观点,中风肢痛可归结为祖国医学“中风”、“痹证”。中医认为中风患者气虚血弱,风痰瘀血阻滞经络,导致血脉凝塞、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发为痛症。明代王纶在《明医杂著》中指出血瘀、血虚是形成中风的病机,“古人论中风偏枯,麻木,酸痛,不举诸症,以血虚,死血,痰饮为言,是论其致病之根源”,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说“:半身不遂,亏损元气,是其本源。”又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强调“中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由气虚血瘀而成”,首创了中风病气虚血瘀之说,对后世有较大影响。身痛逐瘀汤取自于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主要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疼痛,方中羌活、秦艽祛风除湿,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香附、没药行气通络止痛,牛膝通利关节,加白芍,取芍药甘草汤以缓解肢体痉孪,加桂枝以助阳通络,诸药共成活血通络,行痹止痛的功效。从研究结果显示数据看来,治疗组患者在经过服用身痛逐瘀汤后,治疗总有效率为80% ;对照组使用卡马西平药物进行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身痛逐瘀汤对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使用的卡马西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其中气血瘀滞是中风肢痛发生的病机关键。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是中风肢体疼痛的基本病机。身痛逐瘀汤治疗中风病,具有活血化瘀、行痹止痛通络的功效,尤其是中风患者的半身疼痛症状,临床疗效十分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治愈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孟宏音.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和恢复期康复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7).

[2]陈敏.国内期刊发表的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451-453.

[3]周仲瑛,蔡淦.中医内科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8:479-502.

(责任编校:何俊华)

2016-01-20

王晓玲(1975-),湖南永州人,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心血管疾病。

R25

A

1673-2219(2016)05-0184-02

猜你喜欢

中风疼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疼痛不简单
“陈伤”为何疼痛复发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中风后复健可针药并用
乍暖还寒时节,警惕中风发生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