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也有“不可能三角”
2016-11-15田茂永
转型也有“不可能三角”
随着人民币贬值脚步的一路小跑,我原本预测的今年底到达6.8的目标如今只差3分钱就撞线了。关于对策,国家外管局前司长管涛在三个月前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提出的新“不可能三角”很值得思考。
管涛的观点简而言之,就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应对资本过度流入或者集中流出的冲击,有两个“不可能三角”。其一是著名的“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即在宏观层面上货币政策独立、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不可能三者兼得。另一个是国内央行在现实操作中的中微观层面策略,即汇率浮动、外汇干预和资本管制三大工具不可能一个不用。当前,面对资本流出冲击,中国就是货币政策“稳增长”,外汇政策是汇率、干预和管制组合使用。
这个逻辑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当前人民币的贬值会被称为“有序贬值”,即方向确定下的小步慢走,一旦监管层认为有“快走”嫌疑,则各种管制大招随时可以祭出。当然,前提是真能Hold住。如果时针回拨到近30年前,“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一词刚刚开始占据主流舆论语境。如今虽然到了“让市场发挥决定性力量”的当下,“有序”二字说白了不过是那只看不见的手的手套。
当我们用“不可能三角”的逻辑来思考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逻辑时,曾长期存在于中国经济神话中的高管制成本(税负、社保等)、低公共服务和高经济增速等三者之间如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可兼得性。如果前两个因素不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得到足够有说服力的改善的话,今年连续三个季度GDP增速6.7%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的不理想走势,或许在2017年以后会成为下山途中回望的那些次高点。
说实话,我已经记不清楚这是我们第多少次呼吁实质性减税了,也许在过去的11年里比日剧《第101次求婚》里恳求的次数还要多。别忘了,历史上任何一个盛世都是轻徭薄赋的,中国梦的实现必然要在一个低税负环境下(起码比现在的水平低50%以上)。而在财政支出越来越向民生倾斜的伟大的历史性转变之中,大幅压缩“吃财政饭的”的人数也是一个必然。那么在低税负水平下如何在老龄化加速的前提下,填补上越来越大的社保缺口,显然就会成为阻碍砍掉高税负的“拦路虎”,其解决之道也是我们之前呼吁多次的出售竞争性领域的大量国有资产。这个在地方政府层面已经开始有一些小规模的积极尝试,建议应该从顶层设计上有更高的统一规划和进度部署,比如在3年内从控股比例过高且市场流动性较好的金融领域,减持10万亿元国有资产回补社保。
这个药方并不难,先消肿(税赋,财政开支),再止痛(社保缺口),而后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