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大融合 构建大平台
2016-11-14石大东
内容提要:近年来,郑州报业集团率先打破党报、都市报、网络和新媒体之间体制机制壁垒,建立了“三统一”:统一身份、统一指挥、统一考核的融媒体集群指挥中心,实现了“三个转变”:记者从单一型向全媒体全技能型转变,工作重心从以报纸为主向做精报纸、做活媒体转变,工作时序从以夜班为主向以白班为主转变,积极构建集信息收集、舆情研判、采访调度、报纸和网络新闻编辑、新媒体制作推送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媒体集群平台,努力成为全媒体、融媒体宣传的积极探索者、有效实践者。
关键词:融合转型 平台 郑州报业集团
石大东
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州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兼市委网信办主任
一、融合创新势在必行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提出,“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这一年被称为媒体融合元年,媒体改革转型的大幕正式开启。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既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传统媒体顺应传媒发展新常态、加快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
“数与网”的技术革新,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大变革。
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到目前智能手机软件的攻城略地,新兴媒体的裂变式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舆论引导和传播格局。依托新兴媒体平台,每个人都可以作为传播者,发出声音。传统媒体被边缘化,失去渠道优势和时效特点,舆论场的转移已经出现,主流媒体如果无法引领舆论,宣传阵地就将减弱甚至不再存在。
唯有创新变革,传统媒体才能升级发展。
在2013年前100大热点事件的传播中,由网络“大V”等首发或主导的占了近一半,七成左右的首发平台是新媒体。从那时开始,传统媒体的用户已经在大量流失,并导致广告收入的下滑。
传统报业生存空间受到空前挤压,断崖式下滑的广告收入已无力支撑报业发展,甚至无力维持其生存。报业告别了站在广告一棵“摇钱树”下,就能丰衣足食的日子。
而且,专业人才正大量流失。掌握着新技术新观念的新型人才正在流向新兴媒体,甚至传统媒体中的一些骨干,也在预期与实际不符的矛盾中选择出走,投奔新媒体。
传统报业经历了让人“羡慕嫉妒恨”的黄金时代、白银时代,目前,可以说已经进入到黑铁时代。不转换观念,不创新图变,就无法稳步进入数字时代,完成蜕变。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考察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并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媒体融合如何推进、如何发展,郑州报业集团做出了一些积极探索和尝试。
二、大胆突破真融合真创新
参照中央“大部制”改革的模式和思路,郑报集团将旗下的党报(《郑州日报》)、都市报(《郑州晚报》)、网络(中原网)及地铁报、社区报、手机报全部打通,打破在不在编、有没有职级的身份限制,打破档案管理、绩效考评、工资发放的体制机制壁垒,建立了集团层面的融媒集群指挥中心和“融媒体新闻超市”,实行“三个统一”,实现“三个转变”。
统一身份。原来都是各报的记者为各报服务,现在除保留重要时政口记者、深度报道记者和名栏目外,将《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等媒体的时政部、经济部、县区部、文艺部、体育部全部打通,都是郑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和融媒体记者。
统一指挥。改变原来各媒体、各部门分别指挥、各自为战的局面,所有记者全部进入报业集团融媒集群指挥中心,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所有稿件全部进入融媒集群平台的“新闻超市”里,供报纸、网络和新媒体根据各自的特点抓取选用。
统一考核。集团成立大考核部,重新制定分值体系,按照稿件质量和传播效果,比如点击率、阅读量等考核打分。记者采访的稿件,以新媒体采用稿为主进行基础分值评定,再根据报纸、网络选用情况进行加权计分,选用次数越多加权越大。
记者从单一型向全媒体全技能型转变。加强对记者的新闻素养特别是新媒体技能培训,实现从单一文字、摄影记者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VR运用及制作的全技能记者转变。
工作重心从以报纸为主向做精报纸、做活新媒体转变。整合打通前,集团旗下媒体原来各自都有数百采编人员,整合打通后,各媒体保留重要时政口记者和优秀评论人员、优秀编辑、名栏目编辑共约30人的精英团队,负责从融媒体集群平台上精选稿件、编发报纸。进一步做精报纸,尤其要做强党报,坚持唱响主旋律、守好主阵地。在这个基础上,精选后的其他人员优化组合进入白班、一线、新媒体,采写新闻、创造亮点,帮助夜班精选高质量稿件。前两年,集团70%的人员和精力做报纸,30%的人员和精力做新媒体,现在刚好反过来,70%的人员和精力做新媒体,30%的人员和精力编报纸。工作重心、人员结构、工资结构向核心媒体转变、向评论责编等主要岗位转变,向优质稿件和优秀创意策划转变。
工作时序从以夜班为主向以白班为主转变。生产流程从以报纸为主向以新媒体为主转变,编采人员的主要精力和工作时序也实现了从夜班到白班的转变,实现了新闻生产流程的再造和新闻生产时序的前移。这样的再造和前移,更符合从“纸端”到“指端”转移的新兴媒体传播规律,更符合现代大众的阅读习惯和心理需求。过去遇到重点报道,一张报纸一篇稿子,现在则是报纸、网络、微博、微信、客户端,全方位、全时段、多渠道、多体裁,立体多维、联动互动,可读、可听、可视、身临其境。
构建融媒体新闻集群平台。积极建设集信息收集、舆情研判、采访调度、报纸和网络新闻编辑、新媒体制作推送、大数据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媒体集群平台。主要任务是建设四大系统,实现“五个千万”。“四大系统”:融媒集群管理系统、移动采编系统、多媒体采编播系统、大数据与舆情监测系统。
其中多媒体采编播系统是郑报集团规划建设的重点,加强以音频、视频、H5、VR等新技术为手段的多媒体内容生产与分发渠道建设,成立多媒体中心,建设直播室,拥有访谈、直播和视频拍摄、制作的能力。采购摄像机、视频编辑器、直播设备、无人机、全景相机、VR眼镜等高科技设备,增加多媒体核心竞争力。制作音频、手机剧、微电影、网络直播、新闻视频、专题片、VCR等多媒体产品。
大数据与舆情监测系统,专注于通过海量信息采集、智能语义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以及机器学习等技术,不间断地监控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平面媒体、微信等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各种信息和网络动向,从浩瀚的大数据宇宙中发掘事件苗头、归纳舆论观点倾向、掌握公众态度情绪、并结合历史相似和类似事件进行趋势预测和应对建议。
“五个千万工程”,包括“客户端矩阵千万工程”“微信矩阵千万工程”“微博矩阵千万工程”“新媒体网上商城用户千万工程”“新媒体早新闻用户千万工程”。目标是打造大传播、大平台、大数据、大营销、大品牌、大资本于一体的现代一流传媒集团。
三、创新推动逆势发展
近年来,郑州报业集团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全媒体记者的工作技能和水平,积极探索媒体融合报道新闻的新方法、新手段,推出了一系列采编手段新、传播渠道新、宣传效果新的策划和报道。
率先以省会媒体身份参与全国两会报道,并在北京设立全媒体新闻中心。自2004年起,郑州报业集团所属媒体率先开启省会媒体赴京参与全国两会报道的先河,率先在京设立全媒体报道中心,目前已持续12年。最初只有《郑州晚报》派出1名记者赴北京采访报道全国两会,现在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手机报》《地铁报》《社区报》《环球慈善杂志》等均派出主力记者参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动、前方采访和后方编辑联动,既链接了全国两会、中央精神这个天线,又接通了传递河南及郑州籍代表委员心声这个地气,取得了很好效果。
率先通过“新闻超市”和重大报道新闻中心模式,探索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两微一端新媒体的大范围、深层次融合。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以郑州报业集团为主,市属媒体真正实现大融合,建立了郑州全媒体“新闻超市”,一条新闻采访完进入“新闻超市”后,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及两微一端会根据各自特点采用并编发,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一条新闻发出去也不再是单一媒介,而是从传统端向移动端,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和移动新媒体“五位一体”,受众面明显扩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受到省委宣传部的称赞。
推出“总理回家”大型系列报道。2015年9月23日至2S日,李克强总理到郑州考察,看发展、察民生、访故地。郑州报业集团精心组织、提前策划,成立全媒体指挥中心,组织精兵强将深入现场,前后方高效联动、及时沟通,采写出大量鲜活可读的系列报道,推出70多个图文并茂、有视觉冲击力的特刊专版,版式设计受到“Chinanews设计”的重点关注。两微一端发挥技术优势,快速推出读者最想看到、最有竞争力的新闻,多篇微信稿件点击量达到10万+。整个报道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肯定。
推出“上合会议”系列报道。2015年12月14日至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郑州召开。郑州报业集团成立了“全媒体指挥中心”,统一部署,会前预热,会中报道,会后总结梳理。《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共推出百余个特刊专版,刊发稿件、图片600余篇(幅),新媒体客户端快速推出多篇专题图文并茂的微信稿件,多篇宫微阅读量达到10万+、其中三篇超过S0万。
推出《郑州欢迎你》原刨MV歌曲。为了迎接“上合会议”在郑州召开,集团旗下的中原网精心制作了原创MV歌曲《郑州欢迎你》,向世界生动推介郑州。MV上线一个小时,网络点击量即破20万,3小时点击量破百万,会议期间突破千万,一个月突破3000万,目前总点击率已接近1亿,创造了河南新闻史上的一个奇迹。
四、总结思考继续向前
近年来,郑州报业集团积极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模式和机制,取得了一些成效。我们认为,要加快媒体融合和新媒体发展,应该坚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打破体制机制和薪酬考核壁垒,真抓真改真行动。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媒体融合和新媒体发展是一场革命,已经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怎么快做、怎么真正做好的问题。媒体融合和新媒体发展不是对传统新闻生产方式的修修补补,不能局限于某一传统媒体内部的微调、空调,而是要敢于打破旧有的体制机制,敢于打破人员身份限制,实行年薪制,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少劳少得,拉开收入差距,着眼大视野、大格局,推进大改革、大调整,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革、创新、发展。
二要坚持做强党报,弘扬主旋律、守好主阵地。近年来,郑州报业集团一直坚持“做强党报、做大都市报、做活新媒体、做优多元化”的“四做”发展路径,其中“做强党报”是核心,是基础,是前提。改革和创新,要重点考量主流舆论的声音有没有唱响、党报这个主阵地有没有加强。在这个基础和前提下,再做优、做活新媒体。
三是要紧盯技术前沿,善于学习和采用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现代传媒的发展,内容为王、渠道和技术领先。必须着眼行业前沿理念,学习、引进和使用新技术、新装备,构建新的传播平台,通过新的传播方式吸引和留住受众,实现新闻传播与受众阅读的体验式互动,真正占领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前沿阵地。
四是要敢于投入,中央、省市都要加快对媒体融合和新媒体发展的扶持和支持。媒体融合和新媒体发展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媒体单位要舍得投入、敢于投入。在传统媒体经营收入断崖式下滑的背景下,中央和省市的资金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建议中央和省市进一步出台有针对性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措施,加快不同层面、不同级别的媒体融合和新媒体发展。
媒体融合和新媒体发展是一项新课题,也是一个持久的长远课题,必须持续推进,久久为功。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媒体对融合发展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实践,但还没有哪家媒体建立了真正成熟完善的体制机制,也没有哪家媒体形成一套具有普遍参考价值的盈利模式。郑州报业集团将在以后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中结合所属媒体的特点,结合中央和省市的要求,继续大胆探索、创新前进。
(作者是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州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兼市委网信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