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磅礴力量 凸显党报担当
2016-11-14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内容提要 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涝灾害,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把做好防汛抗灾报道作为“两学一做”的特殊考场,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科学调度,创新集团媒体联动融合报道模式,实行全媒体矩阵联动、全方位采访报道、全天候滚动播报,提升了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速度、宽度、厚度、高度和亮度,彰显了党媒集团在重大事件中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打赢防汛抗洪攻坚战凝聚了强大正能量。
关键词 防汛抗灾 报道创新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今年6月18日“入梅”、特别是7月初以来,湖北遭遇历史上罕见的“暴力梅”,降雨总量、强度、范围,均大大超过1998年,突破多个历史极值。持续的暴雨,造成全省江河湖泊险情频发,城市严重渍涝,村庄农田淹没,基础设施毁损,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威胁。
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涝灾害,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以下简称“湖报集团”)党委闻汛而动、雷厉风行,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敢于担当,积极主动履行党媒集团职责使命,把做好防汛抗灾报道作为“两学一做”的特殊考场,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科学调度,创新集团媒体联动融合报道模式,实行全媒体矩阵联动、全方位采访报道、全天候滚动播报,提升了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速度、宽度、厚度、高度和亮度,彰显了党媒集团在重大事件中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打赢防汛抗洪攻坚战凝聚了强大正能量,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
一、高度重视,精心谋划
(一)闻汛而动,紧急部署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年长江流域将有超过1998年的汛情。据此,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把防汛救灾报道列入今年重点报道组织安排。
7月1日晚,湖北防汛应急响应级别由四级提升至三级。湖报集团闻汛而动,迅速启动重大灾害报道应急机制。7月2日上午,党委书记、社长、董事长邹贤启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动员部署抗洪救灾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并成立由集团“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头负责的抗洪救灾新闻报道指挥协调小组。
紧急动员会决定:集团全面进入“防汛抗灾”紧急状态,中止一切休假,中止一般性出差,集中力量,保持全员、全天候通讯畅通,随时待命出发。
7月2日中午开始,集团旗下《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农村新报》《三峡晚报》等纸媒和荆楚网、大楚网、手机报等新媒体近200名记者接到指令,中止周末休息,紧急集结,冒雨赶赴指定采访地点。其中,《湖北日报》第一批成立了10个报道小分队,分别由一名集团领导、一名部门主要负责人、3至S名记者组成,当晚即从防汛抢险一线发回《为了机场的安全》《东河大桥的救援竞赛》《直击东风垸抢险》等一批现场感、感染力俱强的佳作。
(二)身先士卒,领导带头
在这场特殊的新闻战中,集团领导身先士卒、以上率下,深入防汛抢险一线采访写稿。党委书记、社长、董事长邹贤启,总编辑陈剑文、总经理胡思勇等8位党委领导,带队深入受灾严重的黄陂、红安、罗田等地现场指导、带头采写新闻稿件,陆续发回《微光下的抢险》《那夜,他们护着临盆的母亲挪过渡槽》《决战“两湖”》《青山倒口湖抢险纪实》《闻汛而动生命第一》等一批鲜活生动、思想性强的重头力作。
集团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极大地激发了前后方将士的斗志。集团旗下各媒体主要负责人、《湖北日报》13个新闻中心的主任全部到防汛一线采访,成为主汛期写稿供稿的主力军之一。后方采编人员也纷纷请缨,要求上防汛一线采访报道。
(三)全力以赴,着力报道众志成城的抗洪图景
湖北是今年梅雨期全国受灾最严重的省份。防汛抗灾报道,也是抗洪救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严峻汛情,湖报集团派出的报道力量创历史,到一线指挥采访报道的集团领导阵容创历史,在一线带队采访的部门主任规模创历史。
在采访力量调度上,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湖报集团记者的身影。随着汛情不断升级,集团及时提升防汛抗灾报道应急等级,科学调配采编力量,《湖北日报》小分队由10个增加到16个,各新闻部门老将新兵全部上一线采访,评论、编辑、出版等部门也抽调业务骨干到一线增援。集团参与人数最高蜂达409人。
在报道安排上,集团各媒体不惜版面,突出现场报道,突出思想深度,突出舆论导向。《湖北日报》“全力以赴、抗洪救灾”报道专题,设置“重点”“现场”“人物”“纵深”“重建”“广角”“影像”等板块,消息、评论、现场、通讯、综述、图片各种体裁齐上阵,对抗洪救灾进程全景式扫瞄,被湖北省新闻阅评组评价为:“气势恢弘、鼓舞人心”。《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根据各自特点,开辟动态、直击、人物、事件、影响、故事等板块;新媒体平台开辟防汛报道专题,整合纸媒的图片、文字和原创的视频、稿件,24小时滚动播报。
在报道规模上,根据汛情发展不断加大报道力度和强度。《湖北日报》除一版防汛救灾要闻报道外,“全力以赴、抗洪救灾”专题报道日均6个版、最多时达8个版,仅7月3日至16日,《湖北日报》就推出100个版的防汛报道;《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每天保持3-8个版的报道规模。据统计,7月2日至19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投入防汛救灾报道的版面累计达318个,发稿1301篇、图片596张;新媒体平台共发布各类稿件超过2万条,直播时间约1900分钟,为湖北抗洪救灾工作传递了强大正能量。
二、高扬党的旗帜,强化舆论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2·19”讲话中指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都必须姓党。
《湖北日报》及集团所属媒体,始终坚持党性立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做好抗洪救灾报道、正确引导舆论作为当前压倒~切的大事来抓,把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指挥调度作为报道重点,坚定全省党政军民夺取防汛救灾胜利的信心决心;着力报道党员千部、人民子弟兵和普通群众在一线不畏牺牲、奋力拼搏的精神,持续传递众志成城、不胜不休的防汛抢险正能量;客观报道各地汛情灾情,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冷静引导社会预期、安抚疏导公众情绪。
(一)主动设置报道议程
以《湖北日报》为旗舰的集团各媒体,紧扣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主动设置报道议程,自觉高举党性大旗,把党组织、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重点,聚焦防汛抗灾中涌现出的党员先进典型。《湖北日报》7月3日一版刊发评论《让党旗飘扬在抗洪一线》,旗帜鲜明地号召党员做防汛救灾一线的旗帜、党组织做防汛救灾一线的堡垒,凸显党报的舆论导向;此后,该报采写、刊发的《最后撤退的党员干部》《冲不垮的党员精神》等多篇典型报道,均突出这一新闻价值导向;在版面设置上,采取“重点”“现场”“纵深”等板块划分,既突出主题,又对采稿供稿发挥“指挥棒”作用。
《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及各新媒体,在深度挖掘防汛救灾典型人物、典型故事的同时,主动设计话题引导公众,弘扬正能量。如《楚天都市报》新媒体“看楚天”客户端“防汛救灾正急,让说三道四的杂音见鬼去吧”的话题讨论,引导大家正确认识洪涝灾害,专心投入救灾和自救工作。荆楚网#湖北防汛抗旱#话题总阅读量突破1亿人次,6600多人参与讨论。
(二)强化评论旗帜引领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湖北日报》作为集团媒体旗舰,充分发挥党报的评论优势,高举社论评论旗帜,围绕防汛救灾的信心、保障、担当等关键词,精心撰写了一系列社论、评论员文章、言论,如《把我们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层层压实防汛救灾责任》《发扬九八抗洪精神谱写新的英雄战歌》《亮出党员的身份》等,强化了党报舆论引导使命,凝聚了社会共识,体现了责任担当。
集团旗下都市类媒体、新媒体,都强化了评论的运用。《楚天都市报》坚持每期刊发本报}平论员文章,《暴雨浸袭,让我们守望互助》《众志成城才是震撼人心的最强音》《责任心,筑起生命安全大堤》等评论,针对当天舆情热点而评。荆楚网自7月1日至今,共发表“科学防洪”“依法防洪”“应急谋远看还湖”等系列评论168篇,一天最多推出防汛抗洪评论4篇,其中《给水出路,就是给人活路》《挺起防汛抗洪的政治纪律》《依法防洪,人民至上》《长江抗洪要“全流域一盘棋》等评论,先后被人民网、中国网、中新网、网易、搜狐等20多家主流门户网站转载;“动向观察”栏目策划的“说说江湖事儿,寻找湖北的‘北”一组(5篇)系列评论,被网易、今日头条、汉网等30多家媒体转发,动向用户阅读量达3.3万多人,微信阅读转发达6200多人次,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省政府门户网站在防汛救灾专题中新增了评论专栏,编发《抗灾救灾,拒绝谣言》等评论文章,微平台发布《不忘初心,在抗洪救灾中勇往前行》《洪水险情考验党员“初心”》《全民齐努力,抗灾迎朝阳》《“大学生也在救援”这道风景应该有》《抗洪救灾,“中国力量”必胜》等防汛评论8篇,对社会舆论产生积极引导作用。
(三)严格防汛救灾稿件导向把关
重大汛期,也是信息活跃期,各种网络信息铺天盖地、鱼龙混杂,报道如果出现导向偏差,很容易造成舆情事件。
湖报集团进一步加强旗下各媒体刊发、推送稿件的审核把关,强化了审稿流程、明确了审核责任。所有涉及敏感问题的稿件,均须按程序逐级送审,涉群体性事件等稿件须通过内部途径反映。
集团还积极当好党委、政府的观察哨、嘹望哨,安排专人每天收集、报送全省各地汛情、灾情、舆情,及时预报预警,共向上级机关报送重要灾情、险隋、舆情信息60余条,出具舆情敏感点分析的《暴雨舆情简报》4期。
(四)主动作为,让真相跑赢谣言
重大事件特别重大灾难发生之时,往往也是形形色色谣言的“流行期”。这些谣言通过朋友圈等渠道疯传,容易误导群众,引起社会恐慌。
集团媒体充分发挥主流舆论平台资讯权威、公信力高等优势,积极主动作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第一时间发布权威部门的消息,让真相跑在谣言前面,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为防汛救灾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谣言止于真相。《湖北日报》多路记者分别驻点蹲守省防指、水利、气象、长江委、民政等部门,时刻了解汛情、险情、灾情等权威信息,及时通过集团新媒体滚动播报,挤压了谣言滋生的土壤。
7月7日,武汉某居委会向社区居民散布《紧急通知》,称“汤逊湖水位高出野芷湖15米,请附近居民迅速撤离”。这则借区防指名义发出的通知,被好事者发到网上,引起当地居民恐慌。“动向”客户端及时跟进,迅速还原真相、澄清谣言,安定了民心。
防汛期间,荆楚网开辟了“辟谣”专栏、开通谣言举报电话,针对“汤逊湖大堤现20米裂缝”“天河机场路段塌方”“新洲旧街溃口”等一批谣言,及时予以澄清,并推出查处防汛谣言案例专辑,对制谣传谣者形成震慑。
三、全媒体互动、全方位采访、全天候播报
防汛抗洪重大事件发生地,也是全国备大媒体的新闻竞技场。
集团推动融合报道,采取统一指挥、统一采集、滚动发布、多元呈现、多媒传播的模式,强化旗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与联动、备新媒体之间紧密互动,统筹采访力量、整合发布平台、共享新闻资源,实行集团媒体融合推进、协同作战,全天候、全方位滚动播报。
(一)统筹调度指挥,发挥集团作战优势
每到汛情关键节点,集团防汛救灾新闻报道指挥协调小组就召开会议,统一部署备媒体下阶段报道工作,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优势互补、相互补位的集团作战优势。
集团编委办建立了防汛抗灾QQ群,集团领导和各媒体负责人、参与防汛报道人员齐聚群中,成为报道组织、信息分享、前后方互动、采编互动的平台。新媒体集团将全媒体指挥中心改作防汛报道指挥中心,每天由总值班领导组织召开防汛指挥调度会,发挥指挥调度、报道策划及会商等作用。
前方记者受知识储备、现场条件等制约,防汛专业术语、汛情灾情数据等核实有困难,驻守防指、水利、气象、民政等部门的后方记者,及时协助前方记者核实数据、采访专家,及时将防指会商情报等在群里分享,为前方报道组排兵布阵、采访报道提供后台支撑。
新闻竞争在于“快”、在于“抢”。统筹调度指挥,为集团新闻报道先一步、快半拍提供了机制保障。
(二)每名前线记者就是一个新闻发布源头
根据防汛形势,集团有280多名记者驻守全省各防汛抗洪点,他们不仅为所供职的媒体写稿,还有责任为网站、新闻客户端、微平台等供稿,每名一线记者就是一个新闻发布源头,防汛报道QQ群、微信群成为新闻信息的“集散中心”。前方记者通过QQ群、微信群即时发送现场动态、图片、视频,供新媒体按需采用。
各新媒体根据需要,随时向前线记者“订制”现场实况直播的视频和文字,实现采访资源、新闻资源共享。7月3日下午,麻城市响鼓墩水库紧急爆破泄洪,在此蹲点采访的记者第一时间将手机拍摄的爆破视频、照片上传QQ群。随后,配有极具视觉冲击力视频的爆破分洪新闻出现在湖北日报官微、荆楚网、动向等新媒体上,弥补了纸媒报道的时间滞后性,将新闻发布时间提前十多个小时,大大提高了传播效率,节约了采访成本。
通过报纸、新媒体及航拍、视频直播、H5等平台和手段,实行24小时全媒体滚动播报,让传统媒体摆脱了文字、图片的扁平化传播,实现传播方式的立体化、多元化。
(三)新媒体成防汛报道“黑马”
在防汛救灾报道中,集团荆楚网、手机报、动向客户端等新媒体充分发挥“快”“全”等自身优势,开辟防汛救灾报道专题,滚动播发气象、汛情、交通、安全等提示警示,采取现场直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努力在呈现方式上出新出彩,将新闻性、指导性、服务性有机结合,提高了报道传播力、感染力,扩大了自身影响力。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暴雨直播#栏目总阅读量达1.3亿人次;《楚天都市报》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在防汛期跃升至全国第二。动向客户端、《楚天金报》武汉ZAKER的抗洪救灾大直播,成为网友了解抗洪救灾信息的重要渠道。
VR全景、H5等新技术、新元素的运用,使得传播方式、呈现形态新意迭出,让报道更加直观生动。腾讯·大楚网推出的“武汉洪水VR全景直播:全市防洪形势严峻”专题,将防汛重点区域以全景模式展现在读者面前,网友留言和评论也同时出现在屏幕上。《2016让我们一下就记住的那些抗洪人》《武汉人的上班精神》《敬礼,向险而行的子弟兵》等H5产品,以其新颖的报道方式,引起微信朋友圈大量转发。其中,《敬礼》被14个省份的网友广泛分享,点击量突破1000万人次,该创意和表达方式受到中央网信办高度评价,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在机关微信群中力推。
统筹整合媒体采编力量,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协同作战、融合发展,报纸、网站、手机报、“两微一端”网上网下联动,共奏了一血“同唱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大合唱,共同营造了众志成城、不胜不休的防汛抗灾舆论氛围。
四、把做好报道当作考试在防汛一线锤炼党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在灾情面前,集团把一线当考场,在一线锤炼党性、锻炼队伍。
(一)执行指令不打折扣不讲条件
执行纪律不讲条件。接到赴防汛一线采访任务时,《湖北日报》经济新闻中心主任周芳9岁的女儿刚在医院做完手术,“防汛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我没有理由留在医院、留在孩子身边。”她在女儿不舍的眼神中冒雨出发了,带着一支小分队追着险情走,一路辗转监利、钟祥、荆门、京山、洪湖等地,哪儿危险就冲到哪儿。鄂州记者站站长杨念明接到参战指令时,正带着家人在外地休年假。飞机刚降落到哈尔滨机场,他接到电话后二话没说,立即告别妻儿,转乘两趟高铁返回家,开着自家的越野车直接上了大堤采访。
顶着磅砣大雨,趟行齐腰深的洪水,顾不得满身泥泞,辗转奔袭采访,通宵达旦写稿,成为集团一线记者防汛抗洪报道的常态。
7月4日,《湖北日报》文化新闻中心主任费莉带领一支小分队到汉川市采访汈汊湖防汛情况,当晚11时许刚写完《汈汊湖保卫战》一稿,就接到新的指令:转场蔡甸区消泗乡采访转移受灾群众。她闻令而动,冒着倾盆大雨摸黑赶到新的目的地。
(二)防汛救灾是一堂生动的党课
防汛救灾战场,也是一个生动党课的大课堂。记者们置身其中,灵魂受到洗礼,心灵得到净化、党性得到升华。
7月1日深夜,应城市大富水河抗洪救援开始。2日清晨,摄影记者刘曙松在现场采访从洪水中转移的村民,直到下午4时没有吃一点东西。当部队冲锋舟给被围困的村民送水和馒头时,饥肠辘辘的刘曙松看见馒头两眼放光,几次冲动想拿一个来吃,但最终用党性战胜了饥饿,没有与灾民争馒头。他在社交平台上写道:“馒头事小,但在特殊时候与灾民争食可耻,守住身心非常重要,我挺过来了……”
武汉东湖团山隧道口发生滑坡,《楚天都市报》机动部副主任张皓赶往现场采访。因隧道口淤塞,人车无法通过,他从排水沟爬到山体开裂的隧道上方采访,不顾工作人员“太危险”的提醒,坚持采访完现场才撤离。他说,连续一周战斗在抗洪救灾一线,吃得少睡得少,常感体力不支,但受灾人员奋力自救、救灾人员奋不顾身的场景,激励着自己继续拼力前行。
在防汛一线采访,有时还要冒生命危险。女记者胡琼瑶到团风县北部山区采访抢险先进人物,因山路滑坡,交通车一只车轮子悬空,险些翻进路边水塘。在危险面前,她没有退缩,弃车步行数公里,终于找到采访对象,圆满完成了采访任务。
防汛救灾报道再次检验了集团记者快速反应能力、吃苦精神和“带露摘花”的能力,采编队伍党性进一步得到锤炼、作风进一步得到提升。
大学生记者团作为集团的品牌,也派出大学生记者参加防汛采访。这些“准记者”不仅从防汛一线发回了报道,而且经受了艰苦锻炼、提升了能力素质,增进了群众感情,扩大了记者团的知名度、影响力。
(三)艰苦一线采访增进群众感情
一批年轻记者深入抗洪救灾一线,与人民群众、子弟兵共患难、同进退,“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欢乐着人民的欢乐,感动着人民的感动”,与受灾群众、救灾官兵结下深厚情谊,实现了自我价值和心灵的提升。
在抗灾救灾一线,记者们更直观、真实地了解到受灾群众的疾苦,亲眼目睹基层干部群众顽强抗击洪灾的感人场面,更愿意用笔和相机聚焦来自基层的感动。有记者在朋友圈写道:雨灾中,人民警察、消防武警、基层干部真辛苦!他们天天泡在水里,睡眠不足,远不是一两个镜头、一两句赞美能概括的。
正是这发自肺腑的感动,让记者写出《嘘,让他们睡会……》《面对妻儿,他只有一个军礼》等充满真挚情感的新闻佳作。
与防汛抗洪勇士同进退,让群众对记者像对子弟兵一样亲切。记者王淳在武汉南湖花园冒雨采访渍水情况时,过路群众主动为他撑起雨伞。这种感情上的收获,远比发表几篇新闻报道珍贵。
坚持群众路线、紧密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集团防汛救灾报道再次证明,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洪流中捕捉到“新闻大鱼”,写出真正有情感、有力量、有温度、有生命力的作品。中宣部新闻局在《新闻阅评》中指出:新的传播形势下,党报如何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如何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如何锤炼队伍党陛,湖报集团在这次抗洪救灾报道中作出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