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初中语文科学施教的几点看法
2016-11-14韦进力
韦进力
摘 要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施教策略的科学性。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掌控好指导、点拨之度,实现教学策略的真正有效性。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构建新的语文课堂学习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做好适时、适度的“点拨”,让我们的耕耘下语文新课堂语言丰富、不脱离本真、趋于高效延伸。
关键词 新课堂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032-01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工程。作为新时代下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为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贡献力量。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认真领会课改理念,实施好创新教育,为初中语文把好关。其具体实施方案可以参考以下一些建议:
一、加强语言积累,为学好语文铺下基础
1.加强文本诵读,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一些补救和强化训练的办法,诸如适当增加一些熟读背诵的课文和片段;也可以在课外将历代佳作范文、中外优秀作品列为学生熟读背诵的内容等,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不断的揣摩和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使中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诵读中逐渐的厚实起来。
2.引导博览群书,在博览中积累语言。博览群书,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是中学生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积累引导中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和阅读面,并为他们提供阅读机会,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籍、书目给学生,培养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在不断的博览中积累丰富的语言。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知识,把语文与生活连接起来。语文课程是开放而有活力的,也是为生活服务的,生活语文化,语文生活化。学生的语言学习不应局限于有限的课堂学习上,而要把视野扩展到更为广阔的大自然。生活语言是丰富的、多彩的、鲜活的、广泛的,等着学生去发现、去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丰富中学生的课外生活,引导学生融入现实社会,投身于大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最终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二、呼吁语文教学回归本源
1.加强汉字教学的研究,教学是注重打好基础。教师在平时上课一定要注意打好学生的写字基础。注重学生对字形与笔画的理解,准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倡导写好字,用准字的良好社会风尚。特别是低年级教学中要注重识字、认字、写字的教学,不要过早地把阅读理解强加于小孩。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提出能够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学习问题,并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科学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问题的答案。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整合,学以致用,有利于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在课堂上还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自己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也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讨论回答。可以说,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学生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
3.以读促说。朗读是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必要手段。古人有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教学突出教学内容的文本意识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作品本身的感染力,让学生主动地感知、探索、创造和积累,这与现行的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朗读教学,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我经常是放录音让学生模仿,同时自己也会经常带头朗读。不仅如此,我还经常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方法,在课堂上开展朗读竞赛,调动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由于现在升学的压力,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只讲一些考试会考的内容,然而与考试无关的内容或者关系不大的内容,很多老师根本不涉及。对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很多老师讲得很少或是根本不讲。而我非常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每个单元的口语教学我都要上,同时设计很多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说。每节课我还会提前五分钟进班,让同学轮流,每天让一个人读书或讲故事,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参考文献:
[1]丁莉娟,赵志升.有效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