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耕耘在家乡的教育沃土上—记遵化市兴旺寨乡石人沟小学校长刘立

2016-11-14杨艳青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校园学校老师

■杨艳青

耕耘在家乡的教育沃土上—记遵化市兴旺寨乡石人沟小学校长刘立

■杨艳青

它是一所美丽的山村小学。学校位于遵化城西北30多里处,周围都是山,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栗子树,每年的5月底至6月中旬,是栗树开花的季节,此时,整个校园都弥漫着栗花那浓浓的独特的香味。这所栗树环抱中的幽静的校园,就是遵化市兴旺寨乡石人沟小学。

花开花落,一年又一年,转眼,这所学校的校长刘立已在这个地方工作十几个年头了。他,一个19岁就走上讲台的年轻人,自从踏入校园那刻起,便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绽放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想。为了家乡的教育,面对师资力量的匮乏,他毅然放弃了从商挣大钱的机会,而选择当老师进校园;为彻底改变人们对农村小学的认识,他竭尽全力倾心打造出了山村最美校园;为了守住校园这片净土,他亲手编写了校本文化教材《追寻烈士足迹,传承民族精神》,成立了全市第一个特色班级——“包森班”;为建设校园特色,提升校园文化底蕴,他挖掘传承民族艺术,组建了一支六百多人的腰鼓队……学校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回来好好干吧,家乡需要你!”

回想起当年的求学经历,刘立至今仍难以忘怀。

刘立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回忆,他当年上小学时,四个班级只有一名老师上课,每节课只能学一点点内容,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说:“我们这里缺老师,现在只能这样上课,将来你们中间如果谁能考大学,一定要读师范,毕业后回来当老师,让以后的孩子不再像你们这样上课。”老师的话,深深地印在刘立幼小的心灵里,促使他长大后考了师范,走上了从师的道路。

2001年,刘立刚刚师范毕业,乡联小校长——也就是当年那位小学老师就找到他,让他先去学校给学生代课。刘立随着这位老校长走进了联小的校园。展现在他眼前的是怎样的情景呢?全校12个班级,只有10名老师,刘立带一个班,校长也要亲自带一个班,才能正常开课。

校长告诉刘立,这里虽然是山区,但是距县城只有三十几里路,那些在编制的公办教师大多想方设法调进城里去了,不在编制的代课教师又嫌工资低,有些人到别处打工去了,有些家长也把孩子转到城里去上学了。最后,老校长语重心长地说:“回来好好干吧,家乡需要你!”

村里的乡亲们听说刘立回来了,也纷纷领着孩子来找他,对他又是嘱托,又是叮咛,希望把孩子交给他管。从乡亲们的话语中,刘立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就在刘立满腔热忱地投入到教师角色时,父亲找到了他,提出让他跟自己一起干。当时,正是这片山区开矿采石卖铁粉的红火时期,一部分人已经靠这个发家致富了。父亲也有一个采石场,他考虑自己年纪大了,想趁早培养刘立一段时间,将来把采石场交给他。父亲觉得,孩子去学校当老师一个月挣不了几百元钱,而矿石场一天的效益就可以顶他一年的工资。刘立经过慎重考虑,告诉父亲,他忘不了自己上小学时老师说的那番话,他觉得开矿石办企业只是暂时的,也只能是少数人发家致富,而要彻底改变山区的贫穷面貌,还要发展教育。最后,父亲终于理解了儿子,当时,他拍着儿子的肩膀说:“孩子,干出个样儿来!”

从此,刘立怀着对家乡教育的美好希冀,带着乡亲们的期盼,走上了他向往已久的教师岗位。

刘立一走进校园,就显现出了他的青春活力。学校里处处是他不知疲倦的身影。数学老师请假了,他拿起课本去教数学,英语老师调走了,他提着录音机去讲英语,体育课没人上,他又站在操场上带领学生们做操、打球……就这样,刘立成了兴旺寨乡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随着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断进步与成长,2011年年底,他被正式任命为石人沟小学校长。

1.2.5 实验结果保证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室内质控每板实验均做高、低两个浓度水平的质控,室内质控均在控,实验数据认为可靠。另外本实验室参加了国家卫计委和美国CDC串联质谱室间质评,成绩优秀。

“为了学校,你真是拼了!”

打造一所美丽校园,让师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是刘立作为一名校长的梦想。

上任之初,他首先对学校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了解。石人沟小学原为唐山钢铁集团属下的石人沟铁矿工人子弟学校,校园建在半山坡上,海拔110多米,视野开阔,周围是连绵的山岭和茂密的树林。校内一幢三层高的教学楼始建于80年代,没有院墙,只是用铁杆栅栏围着。2014年归属地方后,乡教育办将周边十几个村庄的小学全部合并到这里,共600多名学生,二十几名教师。当时,摆在刘立面前的问题是:教学楼老化,需要维修,学生教室、宿舍紧张,需要扩建,而一些专用教室和电化设备也毫无着落,更让人着急的是,几百名住宿生吃饭时还站在露天地里。同时,他还要面对个别青年教师不愿意固守山区,一心要调往城里,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也不断地转入城里学校去的问题。调查分析后,刘立决定在抓好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首先开展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把改变校容校貌作为重点工作来做。接下来,他把村干部、家长请到学校,与老师们一起开会,共商良策,在会上他表示:我们不能一提起山村学校,就让人想到教室简陋、设施陈旧那种破落景象,我们这里距离县城不过几十里,而教学环境与教学设施却相差甚远,也不怪有些教师、学生要往城里转,是我们的学校还没有达到让老师、学生、家长满意的程度。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把学校建好建美,留住老师,留住学生。他以自己的真诚,得到了村干部和家长的支持。

搞建设首先要有资金。刘立向上级申请拨了一部分专款,又与村干部协商,各村各户捐了一部分钱款。还不够,他便跑矿山,走企业,争得周边不同行业的大力支持。干活缺少人手,他率先吃住在学校,就这样,全体教师齐上阵,节假日不休息,在那段时间里,不知他有多少个夜晚没睡好,他真正尝到了废寝忘食的滋味。经常是他在一堆堆建筑材料前坐守到天明,一个剩馒头、一瓶矿泉水就是一顿饭……学校里一位老大姐看到他眼睛熬红了,身体累瘦了,特意包了饺子,给他送到学校,刘立端起饺子二话不说,吃得风卷残云,老大姐看着他的吃相,感慨地说:“为了学校,你真是拼了!”刘立抹抹嘴说:“不拼不行啊!”

拼的又何止是刘立一个人呢?他的家人也同样在跟着他一起受累。就在刘立夜以继日为学校奔波的时候,他的母亲腰椎病又犯了,而妻子怀着身孕挺着大肚子,既要照顾上学的女儿,又要伺候生病的婆婆,还要到山上捡栗子,到田里收庄稼,由于劳累,妻子险些流产。而这些,刘立在众人面前一字未提。直到妻子生产三天后,他才匆匆赶到医院,站在病床前,他看着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满心愧疚,随即却趴在儿子身边睡着了,睡着睡着,还说起了梦话,仍然是关于指挥着老师们刷护栏、擦玻璃的学校的那些事,听到这些,妻子一肚子怨气烟消云散了……

众志成城。在刘立的带领下,学校上下一心,终于,一座崭新的校园呈现在人们眼前。教学楼、铁栅栏维修一新,省级图书馆改建成功,美术、音乐、科学实验室、多媒体等专用教室也各具特色,校园也实现了全网络覆盖,教师全部应用电化办公、多媒体教学。尤其是面积为200多平米的大餐厅的落成,可以同时容纳200多名学生就餐,给住宿生创造了便利条件。如今的石人沟小学已旧貌换新颜,不但原有的老师没有调走的,还吸引了一些名师来任教,更有许多邻近的外乡的孩子甚至相邻的兴隆县的学生纷纷转入进来。建造一所美丽的校园的梦想,在一步步坚实的耕耘中变为现实。

培育精神家园,共建校园文化

为师生培育出一个温暖阳光的精神家园,构建养育师生心灵的校园文化,是刘立一直努力的一个目标。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一些追求物质、追求享乐的不良风气也慢慢渗透进了校园。在一些学校里,出现了部分教师不安于现状,利用业余时间偷偷兼职或做买卖,而学生们在一起比吃比穿比花钱,就是不比学习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刘立一直在苦找良策。

一个偶然的机会,刘立看到了遵化抗战英雄名人录,恰巧其中的包森烈士就是当年转战在兴旺寨野瓠山一带的抗日名将。他牺牲后,埋在了野瓠山村附近。看到这里,刘立眼前豁然一亮,他马上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议,在会上,他首先摆出了学校的种种不良现象,然后强调说:“我们要以包森烈士为素材,在师生中大力宣传抗日英雄事迹,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传承民族精神的教育,提高师生道德水准,让校园回归正气。”

说干就干。刘立除上网查阅资料,翻阅书籍,更多的是亲自走访附近村中老人,向他们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包森在这一带的战斗事迹。后来,有人告诉他,在兴隆县沙坡峪村有一位老人,是当年包森支队里的战士,刘立听后激动不已,他不顾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立即动身前去探访。那一天,他推着自行车翻过一座又一座山梁,羊肠小道上铺满了厚厚的白雪,走起来一步一滑,就在他快要到达老人的家时,脚下一滑摔倒了,连人带车滚到了山下的雪窝里。他从雪窝里爬出来后,就扛着车子继续向前走,终于见到了那位老人。

老人听说了刘立的来意,为他的诚意所感动,详细地讲述了当年包森支队在兴隆、遵化一带打日本除汉奸的各种传奇故事。分别时,刘立看到老人生活简朴,屋舍简陋,又从兜里掏出500元钱留给了他。直到回到家里,他才发现自己的腿上被划了个大口子,鲜血把棉裤都湿透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和整理,一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追寻烈士足迹,传承民族精神》的校本教材编写出来了。后来,刘立还在本校确立了一个学英雄、爱祖国的典范班级,命名为“包森班”,这是整个遵化市第一个特色班。清明节时,他带领师生到包森墓前,为烈士扫墓。站在烈士墓前,学校一名年轻的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原来英雄就在我们的家乡,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长眠于脚下的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和英雄的信念、理想比起来,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心安!”

在刘立的不懈努力下,校园里形成了比工作比学习、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创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刘立强调,要扎根生活,多挖掘民族的经典的东西,让孩子们从小多接触经典文化,给予孩子们美的濡养。腰鼓表演是流传于当地民间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优美的舞步、整齐的鼓点、多变的队形为表演形式,既表达了人们庆祝节日的喜悦心情,又体现出敲鼓人的高超技艺和团队精神,刘立把它引进到校园中,组建了本校的校园腰鼓队。如今,校园腰鼓队已由开始的二十几人,发展到一百人,最后全校学生一个不落,组成了六百多人的声势浩大的腰鼓队阵容。每当表演时,六百多人的队伍整齐排开,随着节奏,敲响花样多变的腰鼓,整个校园也仿佛随之沸腾了……

走在绿意葱茏的校园里,每天,看着孩子们蹦蹦跳跳地来到学校,听着校园里传出的朗朗的读书声,他就有一种由衷的快乐;一天一天,看着孩子们点点滴滴的进步,陪伴着孩子们一起成长,是激励他不断前行的方向,这,就是刘立,一位扎根家乡教育沃土的一线农村校长的心声……

猜你喜欢

校园学校老师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