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安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2016-11-14朱超才

关键词:冷链生鲜安徽

朱超才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2.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商贸流通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促进安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朱超才1,2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2.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商贸流通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安徽农产品冷链物流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通过对安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机遇和挑战的分析,提出了在冷链物流设施、冷链物流企业、冷链物流平台和冷链物流人才四个方面的建设思路和策略,以促进安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安徽生鲜农产品生产的发展和城乡居民对高品质生鲜农产品的需求。

安徽省;农产品;冷链物流

近年来城乡居民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增加较快,更加注重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我国冷链物流的流通对象主要是指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六大类生鲜农产品,通过冷链物流可以使生鲜农产品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低温环境,更好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产品损耗。[1]自2010年实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有了快速的发展,至2015年水产品与肉禽类冷链流通率为41%与34%,蔬果冷链流通率为22%。但是与发达国家水产品、肉禽类农产品冷链流通率高达100%、蔬果冷链流通率高达95%相比[2],差距仍然较大。安徽是农产品生产大省,居民人口较多,农产品市场流通和消费需求数量都十分巨大。近几年安徽冷链物流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绝大部分农产品仍然采用常温生产、常温储运、常温销售的方式进行流通,农产品流通损耗巨大,如海鲜等水产品仅合肥市年损耗率就达15%,蔬果、肉类与水产品冷链流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每年因冷链物流缺乏损失近50亿元。[3]因此,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流通转型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随着安徽农产品生产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变化,为更好地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快安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政策利好

自2010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出台之后,五年间国家对冷链物流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国务院及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数十项政策。[4]《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冷链物流是排在十二项重点工程之首,强调要加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提升重要节点的冷链设施水平,完善冷链物流网络;《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健全覆盖农产品各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物流企业冷链服务要求与能力评估指标》国家标准实施为提高经营监管水平、保障食品安全、规范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和理论支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社区自提柜、冷链储藏柜等新型社区化配送模式,完善冷链仓储建设。此外,安徽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这些政策的持续利好,无疑给冷链物流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农产品生产规模稳步增加

安徽是农业大省,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质量优。随着农产品生产组织方式和结构的调整,近年来主要生鲜农产品生产规模稳步提升,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十分旺盛。根据对2005年和2010-2014年安徽省蔬菜、肉类、水果、水产品、禽蛋、牛奶、茶叶等主要生鲜农产品产量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十年间主要生鲜农产品总产量增长44.10%。除禽蛋产量相对比较稳定外,其它农产品2014年产量与2005年相比较肉类增长8.13%、水产品增长25.97%、蔬菜增长52.64%、水果增长87.56%、牛奶增长152.22%、茶叶增长86.58%。这些生鲜农产品在省内外市场,甚至部分优质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流通,必须要有冷链物流系统的支持。由此可见,安徽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需求和发展空间巨大。

表1 2005-2014年安徽省主要生鲜农产品产量

注:数据来源: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2015)

(三)城乡居民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增加

伴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消费模式升级,消费者对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当前安徽省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城镇人口规模不断增加,2014年末城镇化率49.15%,预计到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54%。[5]通过2015年和2010-2014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析(如表2所示),十年间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75.48%,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93.22%,食品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加关注农产品的新鲜度、营养性、多样化和食品安全,对反季节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乳制品等消费量显著增加。尤其是“80、90”后年轻居民农产品购买渠道更多依赖生鲜超市,对于食品宅配、速冻食品等消费方式容易接受。安徽城镇化规模效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可以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表2 2005-2014年安徽省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注:数据来源: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2015)

(四)农产品国内外市场流通更加便利

安徽省属于我国的中部地区,具有承东接西、连南接北、临江近海、长三角腹地等区位特征,正在打造成“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近年来随着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安徽交通运输条件有较大的改善,为生鲜农产品进出安徽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截止2014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7.4万公里,实现了市市通高速,南北向6小时过境、东西向3小时过境;内河航道总里程6525公里,完成港口吞吐量4.38亿吨;有合肥、黄山、阜阳、池州4个民用运输机场和安庆1个军民合用机场;合肥高铁米字形构架基本形成。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安徽正在着力构建集水陆空一体的全方位开放平台,未来沿线国家或地区市场联系更加紧密,生鲜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和频次将大幅增加,必然对冷链物流的市场服务提出更多需求。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安徽省冷链物流近几年虽有一定发展,具有一定的冷链设施基础,但相对于巨大的农产品产销量来说仍显严重不足。[6]在农产品场地,安徽省大多数农产品仅采用简陋厅棚进行简单产品保鲜处理,难以达到冷藏保鲜标准。在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交易中心冷链物流设施明显不足,规模小、功能少,大多仅存在适用于水产品与肉类冷冻设施,而缺乏适用于蔬菜、水果的冷藏设施。据《安徽省冷链物流行业报告》数据,安徽省人均冷库容量12.4kg(不计超市冷冻设施),冷藏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5%,低于全国人均冷库容量13.1kg与全国冷藏车占比0.46%,大部分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均常温储运与销售。由于冷链物流设施不足,安徽省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在采摘、储运、销售等环节损失率高达28%,约667万吨,经济损失巨大。即使部分农产品采用冷藏车低温运输,但是在装卸的过程中,绝大多数零售企业并未配备专门用于低温食品的装卸场地,无法实现全程冷链,损害农产品品质。对于奶类农产品,放置于常温几个小时便已变质,无法饮用。同时,由于农产品零售商缺乏冷藏冷冻设施,农产品保鲜期极短,常常不得以低价清仓,又出现“菜贱伤农”等现象,农产品零售商收入得不到保障,农产品行业普遍低迷。

(二)冷链物流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因为冷链物流企业前期资金投入较大,需要配置冷藏冷冻配送车、冷藏周转箱、恒温设备等,还需购买土地建设冷库,仅建一个专业冷库就需要上千万元资金,收回成本时间漫长,因此一般的中小企业无法承担。[7]安徽省虽然有各类物流企业2000多家,但是专门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尚不足30家,相对于安徽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巨大需求,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的数量与质量均全面滞后。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服务缺乏规范。安徽省冷链物流服务是以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自营运作模式为主,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较少,缺乏对农产品整体物流环节温度控制和行业资源整合能力。在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2014年中国冷链物流企业百强”名单中,冷链物流年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3家,50强企业收入门槛为7500万元,安徽本地冷链物流企业无一上榜,可见安徽冷链物流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缺乏有竞争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

(三)冷链物流技术应用缓慢

冷链物流是专业性最强、复杂度最高的细分物流行业之一,高效运作需要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因为设备和系统的引进需要高额的投入,并且收回成本周期较长,安徽省绝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先进技术应用缓慢。[8]目前,安徽地区只有少部分企业有条件对生鲜类农产品进行产后的预冷操作,低温环境下分等级加工操作还未普及,运输过程中还采用棉被加冰块等原始的温度控制手段,在全程冷链运输当中缺乏先进温度自控技术的应用。大多数农产品由产地以初始状态或半初始状态销售,无任何冷链技术应用。冷链物流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农产品生产与冷储、运输、批发、零售等环节的融合严重不够,缺乏有效衔接,未能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产业体系。同时,由于行业统一的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各企业如同信息孤岛,造成农产品生产商、农产品销售商、冷链物流企业无法掌握准确信息,全程的冷链物流通道没有打通,阻碍安徽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四)冷链物流人才极度匮乏

冷链物流技术先进,要求严格,复杂度高,涉及面广,安徽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支撑,然而目前安徽省冷链物流相关人才极度匮乏。安徽省冷链物流低端人才并不缺乏,主要从事冷链物流最前端操作,只需了解冷链物流设施与设备使用方法,但由于学历、视野局限,缺乏冷链物流规划设计和管理能力。安徽有32所本科、75所专科学校,大多数都开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缺乏对冷链物流这一细分领域的关注,并未开设《冷链物流》相关课程,毕业的学生缺乏冷链物流行业所必需的制冷技术、冷藏知识、信息技术等知识技能。冷链物流企业对本企业人才培养多有重视,但是囿于缺乏专业知识与系统培训,难以培养出综合性、广视野的冷链物流专业人才。人才问题成为制约安徽冷链物流深层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推动农产品流通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安徽省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要结合安徽农产品市场的特点和冷链物流各环节现状,从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合理规划全省冷链物流布局,扶持冷链物流企业建设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在合肥城市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群及其它重要城市,合理规划一批生鲜产品农产品低温处理加工配送中心。安徽冷库资源和冷藏运输资源缺乏,要在优势农业产品生产基地、县域以及一些城市的重要流通节点,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并对冷链物流设施加大政府投入。如在沿淮、沿江地区建设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在皖北地区建设葡萄、酥梨、石榴冷链物流设施;在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建设茶叶、食用菌冷链物流设施。在农产品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农产品流通节点配置专用冷藏冷冻设施,要加强农产品预冷设施、农产品加工储存中温控设施建设,温控装备推广到整个流程中,建立起与冷链物流相匹配的检测设施,保证农产品的食品安全与较高品质。

(二)提高龙头冷链物流企业竞争能力

安徽省冷链物流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大大落后于冷链物流的需求,政府要积极扶持和引导龙头企业提高服务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培育安徽和合冷链、芜湖安得物流等一批核心竞争力高、经营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已经拥有冷链物流基础的生产商(如冷鲜肉生产企业)或者销售商(如大型商贸企业)将冷链物流业务与其他业务剥离,向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转变,加大低温保鲜物流配送中心、低温冷藏冷冻运输车等软硬件投入,提升企业农产品基地、销售渠道、客户资源等整合能力,扩大企业冷链物流服务的范围,建立覆盖全省、延伸省外的运营网络。冷链物流市场上有众荣冷链物流、中外运冷链物流等国内传统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有太古集团、普菲斯等国际冷链物流企业,还有淘宝生鲜、天天果园等电商企业和顺风等常温物流企业涉足冷链物流[9],政府要重点关注互联网时代冷链电商物流的迅速发展,积极引导大型先进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到安徽投资,加速安徽冷链物流服务能力的提升。

(三)打造智慧农产品冷链物流平台

针对安徽冷链物流资源分散、产能不均、网点不健全等问题,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技术手段较落后,冷链物流信息利用率较低的状况,要加强冷链物流行业资源整合,推动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形成全省统一的智慧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平台。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利用条形码、无线识别、卫星导航、移动信息、传感器、电子智能标示等先进技术,建立包含市场开发、客户管理、交易服务、仓储控制、运输配送、温度监控等内容的信息系统,促进冷链物流环节实现“互联互通”,打造安徽智慧农产品冷链物流平台。[10]在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在线交易、冷链过程追溯、车源货源发布、车辆和货物定位等主要功能,有效提高冷库资源和冷藏车辆利用效率,节约冷库冷藏车等设施设备投入,减少空车返程,从而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运营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平台可以使冷链物流信息输入和交换的追责机制明确化,提高全程冷链行政监管质量和效率。

(四)培养冷链物流发展所需人才

面对国内外冷链物流企业的竞争,安徽冷链物流企业要向高端化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培养高素质的冷链物流人才。除了企业引进国外高级冷链物流人才并吸取管理经验,还需要高校、政府、行业、企业协同发力,建设“政、校、行、企”合作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政府应当加强引导,鼓励高校尝试开设冷链物流专业,或在现有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增设相关冷链物流课程。引导冷链物流企业重视并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计划、分批次将部分企业员工送入高校系统学习冷链物流知识,安排一线冷链作业人员与管理人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冷链物流行业讲座和培训,建立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和企业冷链人才孵化基地。

四、结束语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是他们重点关注的两个“痛点”。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生鲜农产品资源丰富、产量逐年增长,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也在不断的变化,对高品质生鲜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商贸流通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分析安徽农产品冷链物流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存在挑战,重点提出了在冷链物流设施、冷链物流企业、冷链物流平台和冷链物流人才四个方面的建设思路和策略,以期推动安徽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供给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家庭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

[1]朱仕兄.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2(23):133-138.

[2]张玲燕.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7):38-42.

[3]李康,洪亮.安徽省生鲜电商物流优化[J].经营管理者,2015(20):260-261.

[4]陈秋凤.新常态下打造物流升级版[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5-78.

[5]荀守奎,陈杨.安徽省城镇化问题对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2):7-9.

[6]李煜,胡洪林 .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 [J].中国市场,2015(15):78-80.

[7]张润卓.辽宁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5(3):72-74.

[8]王军,赵彤宇.冷链物流园区的发展趋势[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4(7):112-115.

[9]周路菡.生鲜电商布局:如何破解冷链物流短板[J].新经济导刊,2014(7):60-65.

[10]朱超才.物联网环境下农产品冷链监控与追溯平台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485-490.

(编辑:程俐萍)

On promoting agricultural cold-cha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Anhui

Zhu Chaocai1,2

(1.SchoolofManagemen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Hefei230026,China;2.SchoolofCommerceandTrade,AnhuiInstituteofInternationalBusiness,Hefei231131,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circulation and the "supply side" reform, Anhui agricultural cold-chain logistics are faced with good opportunities. The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nd proposed construction strategy fromfour aspects: the cold-chain logistics facilities, cold-chain logistics enterprises, cold-chain logistics platforms and cold-chain logistics personne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meet th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demand for high-quality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hui;Agricultural products;Cold-chain logistics

2015-08-17

朱超才(1974-),男(汉),安徽宿松人,副教授,硕士,中国科技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物流管理方面的研究。

2015年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A2015071)

F252.24

A

1671-816X(2016)11-0780-05

猜你喜欢

冷链生鲜安徽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超市生鲜里的这些秘密你一定要知道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