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间换空间 让校园电视作品有“生命”—三见张洪亮老师
2016-11-14刘子君
刘子君
用时间换空间 让校园电视作品有“生命”—三见张洪亮老师
刘子君
在学校工作的十多年里,笔者一直从事与电视制作有关的工作,也一直关注校园电视这类部门的工作。一般来说,一个校园电视作品,想做到吸引人是很难的。因为可以创作的内容是有局限的,思路也总是被某些因素所限定的。而张洪亮老师的出现,改变了笔者对校园电视制作的看法,并对校园电视作品产生了新的认识,更提升了自身在校园电视制作方面的水平。
一、第一次“见”张洪亮老师
2012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发现了第一个对自己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校园电视作品—《你是我的阳光》。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高三女生欧阳晨曦,家境殷实,她毅然选择到参加农村的支教活动。在农村的支教过程中,艰苦的生活条件与自家的洋房别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欧阳晨曦与天真、朴实的农村孩子们之间发生了一些感人的故事,离别的时候与孩子依依不舍,很自然的留下了泪水。作品最后对女孩进行采访,她娓娓道来做人做事的道理:“在这里看不到很多外在的,形形色色的,虚的东西,所以你只可以反过来看自己内心的东西,这正是我所需要的……”现如今,一个18岁的孩子能讲出这样的话是多么有意义的事。笔者很自然的融入故事情景之中,感动之处,也落泪了。
因为对这个作品感兴趣,笔者搜索了其创作者,他叫张洪亮,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语学校一名从事电视制作的教师。自此以后,笔者经常在校园电视群中关注张老师上传的作品。受到《你是我的阳光》作品的启发,在此后的校园影视作品创作中,笔者也会尽量增加采访镜头,尽力把观众带到一个真实的世界。
二、第二次见张洪亮老师
2013年11月,笔者参加了在无锡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影视节活动。该活动设有“金犊奖”,其提名奖分六类,每类只有5个提名,共30件作品,这是在全国千余件作品中挑选出来的,也就是说能入围“金犊奖”提名就已经是很高的荣誉了。在颁奖典礼环节,每个创作者有5分钟上台发言的机会,可以介绍作品。笔者的作品《放梦》被主委会评选为“金犊奖——最佳导演奖提名奖”,而张洪亮老师的作品则在另一类提名名单中。
图1 《放梦》拍摄现场
张洪亮老师的入围作品叫《变形记》,讲述的是一个行为习惯不好的城市孩子,通过体验穷苦的生活,改变了自身的行为习惯。这部纪录片分上下集,时长有1个小时左右。因为此前对张洪亮老师有所了解,心中非常期待他对作品的介绍,虽然只有短短5分钟,也可以现场学习一下。张洪亮老师一上台就说:“大家好,今天请大家不要投我的作品,因为我拿了7个金犊奖了,主委会称呼我是‘养牛专业户’。因此,把这一票投给别人,因为他们比我更需要。”笔者对张洪亮老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一是敬佩张洪亮老师作品的质量与数量,二是敬佩他的情怀。随后,张洪亮老师介绍了这个片子的拍摄过程。专家的评价是:“你一个人完成了电视台一个团队的工作。”
图2 张洪亮老师参加“第五届全国优秀校园电视节目颁奖会”
三、第三次见张洪亮老师
2016年4月11日至14日,笔者参加了为期4天的全国校园电视研讨会暨南京市校园电视培训班。本次活动是由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中小学校园电视专业委员会和南京市电化教育馆联合举办。在这次活动中笔者第三次见到张洪亮老师。
活动的第一天,张洪亮老师点评作品《画梦》。在点评时,告诉我们作品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并指点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类问题。例如,单机拍改为拍双机拍时,光线要一致;用音乐渲染气氛的条件;关键的标志道具可以给长特写,表示有故事要说;镜头要干净,不要拖泥带水等。他对待作品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想到平时自己拍片子的时候,会犯其中的某些毛病,缺的就是这种无微不至的精神,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痛改。
活动的第二天,欣赏手机拍摄作品。作品展示的方式很特殊,照片在屏幕上出现时仿佛是被手指一张一张拨动出现的,让观众感觉是用iPad播放的。由此看出,张洪亮老师对手机摄影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不仅仅对摄影本身,还对手机的硬件、软件都有深刻的体会。这些作品让笔者体会到:拍摄作品时,要热爱生活,要用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笔者曾经和学生说过,当你通过镜头观察世界的时候,你看到的东西应当比别人看到的更美。
活动的第三天,玄武湖实战拍摄。笔者在南京市鼓楼区团队,在前一天讨论剧本到凌晨2点,磨出一个剧本《重读南京——寻找古城墙的故事》。本团队中的教师责任心都很强,干劲也十足,大家为了拍好片子,把家底都搬来了:高清摄像机2部,航拍2套,5DⅢ2台。大家各司其职,有主导演、主摄像、航拍摄像、花絮摄像,还有众多群众演员,大家用了一个上午拍摄,下午在南京大学附属中学剪辑,主摄像与导演也来到剪辑现场。剪辑过程中,很多音乐和图片素材都由团队教师从网上陆续传过来,我们不断调动素材,讨论如何剪辑更好,大家越做越带劲,对片子的质量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天一直忙到晚上10点才把片子生成出来,终于完成了实战作品。
活动的第四天,是作品点评与赏析环节。说实话,笔者非常期待校园视频专家——张洪亮老师对本组影片的点评。张洪亮老师说:“这次的作业我感到很吃惊,作品的整体质量非常高。以前培训的时候,到了点评时间,没有片子,是最让我头疼的事。”上午的点评中,看到不少作品,其中有一个作品名叫《约会》,其拍摄手法,构思与场面调度都非常专业,张洪亮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本组作品在下午才被点评到,该作品中有几个原则性的问题没有逃掉张洪亮老师的法眼,其中包括越轴、人物位置调度等。
四、结束语
三见张洪亮老师,让笔者对其心悦诚服。也提高了我校编导校园电视的专业水平。对“用不一样的视角看问题”“放大矛盾”“场面调度”等技术和手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个好作品,一定要有独特的视角,这是创意;一个好的镜头一定要让观众感到这是一个特定时间、地点拍摄的,这是调度。一个好的剧情,一定要用好标志性的道具,这是标志语言。一个好的纪录片,一定是要用长时间的跟拍才能获得有效的素材,用时间换空间,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
刘子君,本科,中教一级。江苏省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21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