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感言
2016-11-14
乡村的凋敝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公共话题,青壮年进城了,老人和孩子留在了破败的村子里。这几年,我到过了许多土楼村落。众所周知,福建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许多村子开辟成旅游景区,蜂拥而至的人把原本寂静的乡村变成了一个超级人群聚集地。其实热闹的也只是个别村子。就在这些村子周边二三公里,甚至隔一座小山坡的另外一些村子,便是另一番景象。村子里只剩下一些老幼病残,了无生气,小学校关闭了,许多人家的门锁都锈迹斑斑。我看过一个小学校,全校只有一个老师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有腿疾,走路不便,每天由爷爷护送,而这个老师临近退休。所以上头破例让这个小学校保留下来,反正不用多久也可以撤掉了。
作为一个作家,我特别关注留在村子里的这些老人孩子,他们的生活状态无疑被严重改变了。在这种剧变中,他们的内心世界肯定也是历经了各种创伤与磨砺。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们勇敢地生活?我从那个护送孩子的爷爷身上看到了一种光芒,这就是人性的温暖。尽管弃耕的土地上野草疯长,但人心是不会荒芜的。
在《小米上学》中,小米是一个智力较为低下的孩子,但庆幸的是,他有一个心智正常且富有人生智慧的爷爷,这至少可以帮助他走过一段迷惘的日子,而老校长虽然也身患老年痴呆症,但他的内心却依旧保持着对讲台与教育的热情。正是在这样奇异的境地里,小米没有缺失一个孩子所应有的爱心。这也正是人心的可贵之处。我在小说里无非就是想传递这么一种想法。当然,小说是要讲故事的,所以我虚构了这么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作者档案
何葆国,1966年冬天生于闽南,大学毕业后当过教师,现自由写作,中国作协会员,在各种文学报刊发表大量作品,已出版长篇小说《同学》等7部,以及中短篇小说集多部,曾获福建省百花文艺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