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3种观赏竹种引种驯化研究

2016-11-12

世界竹藤通讯 2016年5期
关键词:箬竹竹种竹子

王 娟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太谷 030801)

13种观赏竹种引种驯化研究

王 娟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太谷030801)

竹子喜温暖、湿润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我国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开展了大量的“南竹北移”工作,将一些抗性较强的竹种引种到黄河流域以北地区。但北方竹类仍存在品种单调、成林效果差等问题。为丰富北方观赏竹种类,从上海、江苏宿迁和山东淄博引入13个竹种,在山西农业大学苗圃内进行引种驯化研究。引种适应性研究结果显示,刚竹属的淡竹、早园竹、青竹、箬竹和赤竹属的菲白竹适合在引种地种植,而佛肚竹、观音竹和罗汉竹则不适合种植。

观赏竹;引种驯化;适应性

我国竹类资源极其丰富,有40个属,400多种,约占世界竹类种质资源的1/3,素有“竹子王国”之称。竹子中空、有节,自古就倍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文人墨客,更是对竹子喜爱有加。“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道出了竹子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快时每天可生长150~220 cm,成林快,病虫少。竹子还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同等面积竹林较一般树林可多释放35%的氧气[1]。

竹子喜温暖怕风寒,喜湿润怕干旱[2],一般生长在年降水量1 000~2 000 mm的地区,在年降水量少于600 mm的条件下竹林自然分布较少[3]。我国竹类植物的自然分布很广[4],福建、江西、浙江、湖南4省为竹林主要分布区[2]。

虽然竹子主要在南方生长,但自古以来人们就没有停止“南竹北移”的努力。在金元时期便有竹类植物北引的记载,明清后陆续又有引种[5]。20世纪60—70年代,大规模的“南竹北移”引种工作使一些抗性较强的散生竹引种到黄河以北流域,竹子引种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功[2]。但长期以来,北方竹类品种单调,以刚竹属的竹子为主,且成林效果差。为此,丰富北方竹子种类、加速北方竹子的生长速度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北方多地调查发现,在北京、山东、陕西、河南、山西临汾等地竹子生长较好,其余地方少有栽培,多是在别墅区之类的高档住宅区小范围栽植。本研究旨在扩大竹子在北方的种植范围,丰富北方竹子种植种类,让竹子进入寻常百姓家。

1 引种竹种基本情况

从2009年开始,分别从江苏宿迁、上海、山东淄博等地引入竹种13种,栽植于山西农业大学苗圃,进行引种选育。栽植地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5℃,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 800 h,无霜期平均160~175 d,降雨量500 mm;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风速2.5 m/s,春季较大(4月份平均风速可达3.3 m/s),冬季次之,夏、秋季较小[6]。

引种竹种基本情况见表1。考虑到散生型竹种抗寒性较强,引入的竹种多为散生型,如刚竹、毛竹、淡竹等,此类竹种大多进行片植;同时也选用了一些较为低矮可作为地被的竹种,如菲白竹和箬竹。其中,菲白竹原产日本,高10~30 cm,是世界上最小的竹种之一,为重要的地被观赏竹种,也作盆景。在引种竹种选用中,还充分考虑到竹子的景观效益,选取了一些彩色竹种。黄皮刚竹、黄秆京竹、金镶玉竹3种竹秆为黄色,紫竹2年生以上竹秆为紫色,菲黄竹叶面有黄色近白色的条纹,这几种竹子属于彩色竹种,观赏效果极佳。佛肚竹节间膨大,秆形奇特,多作盆景栽植。

表1 引种竹种基本情况

竹子引入后,先在温室内进行假植,期间每天向叶片喷水。移植至室外时,将2~3株竹子同植入1穴,防止被风吹倒。菲白竹植于竹柳下片植。移植初期,每周浇水。夏季温度高时每周浇水2次。种植期间使用的土壤均为实验地本地土壤,属黄壤,偏碱性。

2竹种成活率调查

温度和湿度是竹子向我国北方引种的限制性因素,尤其以温度更为关键[7]。短暂极端低温对竹子影响不大,但持续低温会造成竹子发生不同程度的冷害和冻害,严重时甚至死亡[3,7]。夏季干旱炎热也会造成竹子缺水受旱死亡。从植物的适应性上来说,引入种对种植地气候的适应是逐渐累积的过程,一般3年存活下来后才可保证植物在该地的长期存活。为此,对引入的13种竹种进行了为期3年的成活率观察。

为了保证竹子安全越冬,11月初对栽植的竹子采取保护措施。散生型株秆高大的竹子采取“缠秆+覆土”的方法,即用彩条布包裹竹秆40~50 cm,高出部分裸露,然后再覆土20 cm;低矮的菲白竹采取整株覆土,枝叶均不暴露在外。越冬保护期间不浇水。至次年4月气温稳定在10℃时解开包裹的彩条,整平土地,恢复浇水。

引种竹种成活率的调查结果见表2。虽然北方夏季温度没有南方高,但光照强、湿度低,竹子容易失水。浇灌只能满足竹子根系的补水,不能提高竹子周边的空气湿度。所以,越夏成活率体现的是竹子对强光照、低湿度的适应性。调查结果显示:观音竹、佛肚竹、罗汉竹在越夏后成活率非常高,生长旺盛;淡竹、早园竹、青竹、箬竹越夏后大部分成活率可达50%以上;紫竹和菲白竹成活率稍差,只有30%;毛竹次之,黄皮刚竹、黄秆京竹、金镶玉竹均只有个别植株成活。夏季制约竹种成活的因素是高温干旱。

表2竹种成活率调查结果/%

露地越冬情况是竹子能否在种植地大范围种植的关键。调查结果显示(表2):观音竹、佛肚竹和罗汉竹越冬成活率为零,在试验区域无法露地越冬,只能用于盆栽或室内种植;黄秆京竹、金镶玉竹越冬存活率低,只有30%多。毛竹、紫竹、菲白竹越冬成活率可达60%;淡竹、早园竹、青竹、箬竹越冬成活率高,可达80%左右。与越夏的情况相似,淡竹、早园竹、青竹和箬竹在冬季时成活情况也表现良好。黄皮刚竹的次年成活率比第1年下降较多,与黄秆京竹和金镶玉竹的成活率接近。其余竹种除菲白竹外均与第1年成活率接近。菲白竹在适应1年后次年的成活率可达100%,说明其适合在试验地种植。菲白竹在第1年夏季的成活率低,可能是由于其易失水、缓苗慢造成的。观音竹、罗汉竹和佛肚竹在第1年的冬季全部死亡,次年没有成活率记载。

各竹种在移植后第3年的成活率均大大提升(表2)。青竹虽有小幅减少,但其成活率从第1年越冬即始终保持较高。引种竹子的成活情况表明,淡竹、早园竹、青竹、箬竹和菲白竹均适合在种植地种植;紫竹、毛竹、黄皮刚竹较适合种植;观音竹、佛肚竹、罗汉竹不适合种植。亲缘关系近的植物其适应性会较为相似,所以认为刚竹属、箬竹属、赤竹属的竹子都有在种植地成活的可能性。后续的观察也发现,适宜种植的竹种3年后不需越冬保护也可安全越冬。

3竹种生长表现

竹子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在南方自然条件下即可迅速生长。在北方,竹子生长季节短,生长速度慢,景观效果形成慢,有时还会出现假死状况,即地上部分干枯但根部存活。对引种竹子的长期观察也发现,移植后原有的叶子往往会脱落,这是造成竹高生长短期内停滞的原因。此时,竹子的生命力集中于新竹秆的萌发。因此,新生竹秆的数量可以很好地反映出竹子的生长状况。长势强的竹子,新生竹秆数多;反之,新生竹秆数少。竹子属禾本科竹亚科,冬季不形成离层,因此冬季竹叶不脱落。从秋季到冬季,竹叶及竹秆先出现发红的症状,偶有变黑,11月初时叶色黑绿,11月中下旬叶片干枯。竹子主要依靠竹鞭生长,从基部萌生新生竹秆。试验区域春季多风,温度不稳,竹子生长缓慢;夏季温度上升,此时供给足够的水分,竹子即可迅速生长;秋季温度逐渐降低,竹子生长量下降,直至停止生长。

引种竹种的生长表现调查结果见表3。菲白竹属于丛生竹种,且植株低矮,无法进行新生萌蘖的计数,因此在表3中没有菲白竹新生竹秆情况的记录。由表3可以看出:淡竹、早园竹、青竹、箬竹、佛肚竹在夏季均生长旺盛,新生竹秆数多;其余竹种新生竹秆数少,尤其观音竹没有萌生新的竹秆。秋季新生竹秆的情况与夏季类似,但数量稍低于夏季。冬季观音竹、佛肚竹和罗汉竹出现整株干枯的情况,不能在试验区域内存活。其它竹种叶片干枯,但地下部存活,次年仍可发出新秆。观察还发现:淡竹、早园竹、青竹和箬竹生长旺盛,新生萌蘖数多,适于试验区域种植;紫竹萌蘖少,生长不旺盛;佛肚竹虽然夏季生长旺盛,枝条长速快,但冬季全部冻死,在试验区域内只能进行保护地栽植。

表3 引种竹种生长状况

4 小结

竹子主要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地方,但是一些竹种通过适应性锻炼也可以在较寒冷干旱的地区存活。试验表明,刚竹属的淡竹、早园竹、青竹、箬竹和赤竹属的菲白竹适合在山西农业大学校区种植。尤其是菲白竹,是世界上最小的竹子,观赏效果好,可片植也可在高大的竹子下做地被使用,适合大范围推广。引种结果表明,菲白竹可以引种作为当地的一种很好的地被材料。

南竹北移种植初期,越冬需要采取保护措施。与赵好战等[5]的“缠秆+风障”或“根部覆盖马粪及树叶+风障”的方法不同,试验中对高大的散生竹采取“缠秆+覆土”、低矮的竹子则直接整株覆土的措施,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大范围种植时使用。在栽植时采取2~3株植于1穴的方法,有效避免了春季被风吹倒的现象,而且也消除了打风障的麻烦,在北方种植竹子时值得借鉴。

[1] 窦营,余学军,岩松文代.中国竹子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5):65-70.

[2]刘秋芳,张旭东,周金星,等.我国竹子抗寒性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6,19(5):59-62.

[3] 李应,陈双林,李迎春,等.气候因子对竹子生长的影响研究综述[J].竹子研究汇刊,2011,30(3):9-12,17.

[4] 李运兴.3个热带竹种在桂西南的引种栽培试验[J].广西林业科学,2007,36(1):15-18,21.

[5] 赵好战,马拥军,王维佳.竹子引种及应用技术研究报告[J].河北林果研究,2003,18(3):262-267.

[6] 王娟.黄土干旱区竹种引种栽培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10,8(6):24-25.

[7] 蔡纯,武荣花,范自川,等.我国竹子抗寒性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15,44(5):13-17.

A Study of 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of 13 Species of Ornamental Bamboo

Wang Juan
(Shanxi Agriculture University,Taigu 030801,Shanxi,China)

Bamboos usually live in the areas where the climate is warm and humid,which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ern region of China.Since 1960-1979,a large number of planting bamboo in the northern region of China has been carried out,which has introduced some bamboo species with strong resistance in the region north to Yellow River .However,the bamboo species in the north region of China are still dull and hard to be cultivated into a continuous forest,etc.To enrich the ornamental bamboo species in the northern region of China,13 species of bamboo from Shanghai,Suqian in Jiangsu and Zibo in Shandong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the nursery managed by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he results of the adaptability of introduced species indicated that Phyllostachys glauca,Ph. propiqua,Ph.acuta Chuet Chao,Indocalamus latifolius(Keng)McClure are well adapted to the condition of the new place,while Sasa fortun.Bambusa ventricosa McClure,B.multiplex var.riviereorum and Ph.aurea are not suitable for planting.

ornamental bamboo,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adaptability

10.13640/j.cnki.wbr.2016.05.004

山西省留学人员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科研资助项目(编号:2013-064)。

王娟(1981-),女,硕士,讲师,从事园林植物生理生态方面的研究。E-mail:9663259@qq.com。

猜你喜欢

箬竹竹种竹子
振兴浙西南遂昌县箬竹叶产业的对策
箬竹林下栽培试验初报
不同品种箬竹叶生化成分及抗氧化能力分析
聚类算法在竹种造纸适应性判定中的应用1)
广西干热河谷地带引种竹种适应性及其出笋特性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和竹子在一起
河南淅川竹博园竹种引种试验初报
牡竹属3个竹种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