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2016-11-12刘朝霞刘建娥
刘朝霞+刘建娥
摘要:随着全纳教育思想的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随班就读教育模式逐步发展起来。随班就读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庭的支持。然而目前家庭对于随班就读工作的参与与支持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认识模糊、参与度不高、参与程度不深和支持力度欠缺等现象。因而,只有明确家庭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并充分发挥其职能,才能最大化地落实随班就读工作,保障随班就读的质量。
关键词:随班就读; 支持保障体系; 家庭; 职能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112-03 收稿日期:2016-07-12
课题项目:本文是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XJK014AFZ003)、湖南省教育科学特殊教育研究基地和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示范性特色专业(特殊教育)建设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刘朝霞(1991—),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学前特殊教育;刘建娥(1981—),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历来我们的教育实践都是将残疾学生与正常学生分开来进行教育的。而全纳教育思想提倡普通学校应给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容纳所有的学生而不管其所具有的各种特殊性。随着全纳教育思想的传播,“随班就读”作为全纳教育在中国的原型或者说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纳教育逐步发展起来[1]。随班就读是指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中接纳轻度残疾的特殊儿童,使之与普通学生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2]。
在一些国家,教育通常被认为是教师等专业人士的事情,家庭则很少参与。而在全纳教育发展得较好的一些国家,如美、英等国实践已经证明,家庭的积极参与是全纳教育能够成功开展和实施的重要因素和保障。199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也指出:“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是家长与专业教育人员的共同任务。”[3]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随班就读教育模式,其顺利开展也需要家庭的支持。然而, 在随班就读的背景下,家庭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如何发挥家庭在随班就读保障体系中的职能?这正是本次研究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1.家庭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性
完善和构建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是开展随班就读、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而构建一个有效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各层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家庭的作用尤为重要。
国内外研究表明,家长参与到儿童的教育教学之中,可带来很多的益处[4]:促进儿童的发展、支持教师的课堂教学、丰富课程等。而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在世界各国已普遍受到重视。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殊儿童家长团体也开始建立,并逐渐在争取特殊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方面显示出作用来。
家庭的参与和支持可以极大地推动随班就读实质性的展开。首先,家长参与对随班就读儿童和学校都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当前随班就读儿童的教育质量[5]。家长在特殊需要儿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角色[6]。教育通常不单是“教师的事”“学校的事”,更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特别是具有特殊性的特殊儿童。作为普通学校里的特殊群体,特殊儿童在沟通交流和生活自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故难以融入集体生活。对于他们,家长的关心和支持是最强有力的。其次,家庭教育是随班就读工作的基础[7]。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朋友,是引导孩子认识世界、融入社会的桥梁。他们的教育和引导直接影响着孩子人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家庭是个体人格制造工厂”,是儿童人格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家长对孩子的管教和对学业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孩子学习的主要原因。可见,特殊儿童的成长和学习往往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最后,特殊儿童家庭的和谐和稳定是促进随班就读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对于已入学的特殊儿童,由于自身发展条件受限,除了在学校以外,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因而家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对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影响。
2.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家庭支持的现状及问题
家庭支持主要包括家长的参与和支持。目前,家庭支持已经成为随班就读成功实施不可缺少的条件[8]。随着家庭支持地位的日益凸显,研究者对这方面的关注也陡增。通过综述前人研究,现将相关探究归纳如下。
一是家长对于随班就读的认识和接纳度方面。根据调查[9]情况反馈,大部分特殊儿童家长对于随班就读的接纳和关心程度一般。学者彭燕[10]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对残疾和全纳教育的认识还是模糊的、不够深入的。对随班就读认知的不足和低接纳度会影响到家长参与学校随班就读教育的程度,以及对这一工作的支持度。
二是家长参与随班就读工作方面。杜成在研究中表明,家长在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中参与明显不够,另外还存在家长角色模糊或缺失,以致功能无法正常发挥的问题。学者顾新荣对北京地区的调查和上海地区的研究结果一致:随班就读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数量和质量都很低,不能满足随班就读儿童的教育需求。这也体现了目前我国随班就读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总体水平堪忧。彭燕也在研究中指出,教师和学校专家在对特殊儿童做重要决定的时候,很少或者不考虑家长的参与,家长们常处于“失语”和“不被认可”状态[11]。
三是家长对随班就读工作的支持方面。根据顾新荣的调查,大多数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对其他的事情并不关心。对于学习的关注也是停留在较浅层面,主要表现为“作业辅导”“主动向老师询问孩子的学习表现”等,而对于学校管理和课程教学等更为深层的参与涉及极少。
可见,家庭对于随班就读工作的参与与支持的现状不容乐观——认识模糊、参与度不高、参与程度不深、支持力度欠缺。因而,要试图改变当前这种境况,就要明确家庭的职能,真正发挥家庭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二、家庭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1.认同和提倡
作为公民,特殊儿童和其他普通儿童一样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到普通学校接受教育。而这项基本权利的获得离不开家庭的呼吁。早期特殊儿童家长及提倡者还成立了“家长团体”,他们还通过法律的武器来维护特殊儿童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推动了相关法律和政策的改革。这对随班就读的产生和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社会大众对于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影响着孩子个体发展及随班就读实施效果。因而,作为特殊儿童“最坚强的后盾”,家庭应该为其能在普通学校学习发出“最有力的”呐喊。只有家长首先认识到特殊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极力争取,社会大众才能尽快认识、接纳,随班就读工作才能得以落实。
2.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作为普通学校中的“特殊体”,特殊儿童在随班就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家庭作为特殊儿童的永远的“避风港”,可为其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主要保障特殊儿童有经济条件接受随班就读,能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等。良好的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创设一种包容、自在、温暖的家庭氛围。当其遭遇“冷眼”、饱受委屈之时,家庭能够无条件接纳其不足,并及时给以关怀和鼓励。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促进特殊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以最好的状态投入随班就读的学习中。
3.配合学校教育教学
家长是儿童的启蒙老师,也是协助孩子连接外界的桥梁。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家长的教育,特别是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有力结合才能促进随班就读工作保质有序地开展。
一方面,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教学奠定基础。家长通过日常教育培养特殊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为其进入随班就读学校学习和生活做好充分准备。另一方面,通过家庭参与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学者申仁洪在研究中指出家庭和家长直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教育训练之中是对随班就读的直接支持与协助。另有研究者[12]指出家长很少参与或不参与孩子的教育,会直接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家庭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所提供的支持主要体现如下:一是参与学校课程教学。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着最深刻的认识,他们反馈的信息能帮助教师了解孩子的发展潜能和需要,从而为制订和执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提供最直接的参考。另外家长的课后辅导和督促对教师的教学有着辅助作用。若能取得家长的支持,无论是对孩子的学习,还是教师课程教学的完善都有着促进作用。二是参与学校管理。家长是最了解孩子实际需求的人,因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有助于使学校各个层次的决策更贴近孩子的需求。
三、促进家庭支持职能发挥的建议
1.明确家庭职能并完成角色转变
如前文所述,特殊儿童家庭对随班就读工作的参与与支持的现状不容乐观,这与家长对自身角色和职能认识不足有关。由于知识水平、思想观念等限制,部分家长难以扮演恰当的角色来支持随班就读中的孩子,甚至将随班就读工作归为学校和教师的事。由于家长角色定位模糊,家庭难以在随班就读保障体系中发挥其职能。
根据前人研究[13]可知,特殊儿童家长在随班就读中所扮演的角色不明确,而解决问题的根本是特殊儿童家长完成角色转变——不再仅仅作为抚养者、监督者,还应担任起引导者、促进者、学习者、教育者的多重作用。
2.加强对家庭的社会支持
与普通儿童相比,特殊儿童的到来使得其家庭承受着重负,包括物质上和心理上。而重负之下的家庭,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孩子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压制。重负之下,特殊儿童家长容易走入观念上、态度上及行为上的误区,最终会影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效果[14]。而背负着家庭重压的孩子自然也难以全身心投入随班就读。故特殊儿童家长只有获得支持才能成功地参与学校教育,特殊儿童也才能安心就学。
目前国家和社会对特殊儿童家庭需求的关心还不足,支持也还不够。因而国家和社会应各司其职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方面,应发挥政府支持保障作用,从法律和政策上提供支持。具体来说,首先应明确家长在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过程中应具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其次,保障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权利;最后,保障特殊儿童家长参与普通学校教育的权利。另外国家还应制定针对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政策,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社会宣传和支持作用,联合社会大众的力量以推进随班就读工作。例如,通过普及随班就读的教育理念,来提高社会大众对随班就读的社会认同感;通过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来为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家庭提供物化支持和精神援助等。
3.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方式
由前文可知,家庭参与和配合学校教育教学对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有着促进作用。只有家校联合形成合力才能最大化落实随班就读工作,才能保障随班就读的有效性。
家校合作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合作方式。三种基本方式分别是家长会议、家访、建立家庭联络簿。通过家长会议,学校教师和专家可以为特殊儿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同时让家长获得更专业的知识。通过家访,可以帮助教师获得更多有效信息,如儿童的家庭生活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等,也可为家长解疑答惑。通过建立联络簿,学校可以及时反馈特殊儿童在校情况,家长也能汇报孩子在家表现,充分实现了家校沟通。
除了这三种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还可以根据当下随班就读发展的现状,结合时代特点探索适宜的合作方式。例如,借助学校平台成立“特教家长学校”。通过对家长进行培训,传达先进教育理念,传授专业教育方法,进而提升家长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此外,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成立网站专栏、建立公众微信号和家长学校QQ群等。这不仅能密切家长和学校的沟通,还可以推送相关的教育资源以便家长各取所需,还能帮助家长们找到“组织”,分享育儿经验和感受。
参考文献:
申仁洪.论随班就读的家庭支持.中国特殊教育,2006,(2):3.
刘全礼.随班就读教育学——资源教师的理念与实践.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杜 成.家长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角色与功能的分析.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2,(1):19.
王强虹.对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思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1):91.
顾新荣.随班就读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现状分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4):1.
彭 燕.特殊需要儿童家长在全纳教育中的角色.现代教育管理,2010,(9):95—99.
石 畅,徐赛华,欧阳彦丹.家长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态度现状的调查报告.湖南教育(C版),2016,(6):54.
顾玲玲.随班就读工作中家校合作的几点策略.现代特殊教育,2016,(5):71.
李 术.论全纳教育中的家长参与.中国特殊教育,20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