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效果分析

2016-11-12吴惠霞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高压氧

吴惠霞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治疗基础上行早期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脑水肿恢复情况以及脑出血病损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脑水肿的情况及脑出血病损评分明显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效果明显。

【关键词】高压氧;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02..02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在血压骤然升高时,脑部小动脉急速破裂,从而导致脑实质出血的病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致残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工作。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是开颅手术,可以及时清除脑部的血块及血肿,缓解压迫症状[2]。但是术后脑组织的持续水肿,影响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高压氧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式,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早期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效果进行分析,旨在寻找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幕上出血25例,基底出血15例,幕下小脑出血13例,半球皮层下出血7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2.3±18.9)岁;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4.7±16.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出血部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临床纳入标准[3]

(1)经CT或MRI检查,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变会议的诊断标准;(2)年龄在80岁以下,初次发病;(3)出现肢体功能障碍;(4)行开颅或者钻颅手术后。

1.2.2临床排除标准

(1)排除患有血液病、应用抗凝剂或者其它肿瘤导致的脑出血;(2)溶栓后或者脑部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脑出血;(3)排除严重心、肺、肾等系统障碍疾病;(4)严重视力或者听力障碍,不能配合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后严格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抗生素预防感染、营养神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及综合康复治疗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CT或MRI检测脑部无活动性出血后,开始行早期高压氧治疗。患者在高压氧治疗期间,常规口服维生素C100 mg,3次/d,及维生素E100 mg,3次/d。将高压氧的压力标准调节至0.15~0.25 Mpa,进舱后加压25 min,稳压60 min(面罩吸氧2次,中间间隔

5 min),后减压25 min,1次/d,10次为一个疗程,连续行2个疗程。为保证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安全,本研究采取高压舱内吸痰以及舱外持续心电监护,以便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1.4 疗效评价

(1)疗效评定标准。分为4个等级:①显效: 治疗后瘫痪或失语基本恢复,能独立行走。②有效:瘫痪或失语有所改善,肌力提高1级以上。③无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无改变或恶化。④死亡。总有效率=(显效 + 有效) / 总例数 。(2)根据临床表现对两组患者脑水肿的面积情况以及脑出血病损情况进行评价。脑出血病损评分(SIAS)主要是评价患者上下肢的运动情况,其中上肢2项,下肢3项,每项0~5分,总分为15分,得分越低表明病情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通过检测将所获得的数据集中归类,录入数据库。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30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脑水肿面积及脑出血病损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脑水肿的面积明显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I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由于患者自身脑血管病变,容易引起早期脑部的缺血缺氧,从而导致脑组织的功能障碍,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的症状。高压氧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可以迅速改善脑与机体的缺氧状态,还能提高血液内氧的溶解含量,增加氧分压及血管的弥散能力,减少氧自由基及炎性介质的产生,减轻脑损害及脑水肿的状态,有利保持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及脑组织的血氧供应[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早期高压氧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水肿的面积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上下肢功能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可以避免发生脑血管的功能性麻痹,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高压氧可以增加血氧含量及血氧张力,增加毛细血管的氧含量,改善损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及灌注;2、高压氧还可以阻断脑细胞缺血缺氧-脑组织水肿的恶性循环,促进脑损伤部位的可逆性修复;3、高压氧还可以降颅压,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缺血缺氧部位获得氧供。

总之,早期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吕安,陈治标,陈治军,等.早期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5):

273-275.

[2] 翁睿光,陈汉平,刘 军,等.冬眠疗法并高压氧治疗术后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4):251-252.

[3] 刘 凯,魏进旺,张 弘,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6):

155-156.

[4] 张跃强,高小辉.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后早期采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及可能作用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

34(5):1383-1384.

本文编辑:徐 陌

猜你喜欢

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高压氧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疗效的临床分析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高压氧联合天麻素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电针配合高压氧治疗神经性耳鸣27例观察
高压氧与药物联合治疗美尼尔症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