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

2016-11-12高红

关键词:家庭护理慢性心衰常规护理

高红

【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院外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院外治疗期间给予家庭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6个月后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再入院治疗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慢性心衰患者治疗中,患者在院外治疗期间仍能够得到有效护理,其对降低疾病复发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家庭护理;常规护理;慢性心衰;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02.0.02

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上也被称为慢性心衰,其已是影响人类健康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慢性心衰具有病程长且易于反复发作等特点,若患者长期住院治疗,不仅增加家庭负担,而且也加重了卫生资源紧张程度[2]。但患者若脱离院内护理干预,部分患者不能按医嘱服药与自我保健,致使其再入院率增加,导致患者病情进展。为了探讨患者院外治疗期间有效护理方法,本文选取慢性心衰患者53例,给予家庭护理干预,患者再入院率得到了明显控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1例,女55例;年龄57~81岁,平均年龄(62.4±3.6)岁。患者心功能分级:Ⅱ级29例;Ⅲ级52例;Ⅳ级25例。排除标准:不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实验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肿瘤患者;神智障碍患者。按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后,排除了其对研究结果影响,组间对比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院外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复诊期间,询问患者服用药物治疗及自我保健情况,对于治疗依从性较差患者,由护理人员负责向患者耐心解释遵医嘱用药及健康生活方式对疾病转归影响,同时给予患者用药及生活指导。

1.2.2 观察组

患者院外治疗期间给予家庭护理干预:(1)建立患者个人档案:将患者的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心功能分级、患者治疗依从性、文化程度、职业、联系方式等资料输入电脑中,为其建立个人信息档案,为医护人员随访做好准备。(2)出院随访:患者离院3个月内,每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家庭访视2次,其他3个月每月进行电话随访或家庭访视1次。了解患者病情控制、服用药物、不健康生活方式改善等情况。对于治疗依从性不佳患者,及时给予健康宣教,以提高患者及家属自护能力;对于情绪控制不佳患者,及时给予有针对性心理疏导,并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让患者家属清楚家庭温暖对患者病情转归的促进作用,使其能够主动给予患者关心与鼓励,以增加患者治疗信心。(3)定期举办患者及家属家庭护理辅导,其内容包括:第一,病情观察:当患者或家属发现患者出现下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如:乏力、气短、嗜睡、倦怠、烦躁、泡沫状痰、咳嗽加重、夜间胸部憋闷等。第二,饮食指导:饮食原则:应为少食多餐,让患者清楚饮食过饱可诱发心衰发生或加重病情。限钠摄入:心功能Ⅱ级患者钠盐摄入约为2.5 g/d,心功能Ⅲ-Ⅳ级患者,钠盐摄入约为1 g/d。若患者出现水肿症状时,应采用无盐、低钾饮食。适量限制热能与蛋白质摄入,以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增加维生素与适量无机盐摄入,以保护心肌。增加纤维素及新鲜蔬菜与水果摄入量,以预防便秘发生。禁止吸烟与饮酒等。第三,运动指导:患者病情稳定时,可做一些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活动,以脉搏<110次/min或比休息时加快20次为度,当患者有气急、心慌、异搏感或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卧床休息。第四,用药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合理用药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告知患者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体重、尿量、心率等变化情况,若有异常时,应及时复诊,以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干预6个月内再入院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再入院治疗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心衰由于缺乏理想化根治方法及疾病本身因素影响,日常生活中诸多诱因均可导致患者病情发作,其不仅可加快病情进展速度,而且也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与精神负担。家庭护理干预是院内护理延续形式,其通过电话或家庭随访等方式让患者在院外治疗期间仍能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专科护理服务,其利于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及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3]。本次研究观察组病例通过出院随访、护理辅导等方法,医护人员可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并可监督患者按医嘱正确用药、合理饮食及运动等,不仅提高了患者及家属自护能力,也有效控制了心衰发作。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6个月内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对于心衰患者采用家庭护理干预,其不仅解决了目前卫生资源紧张矛盾,而且也延缓了患者病情进展,对减轻患者痛苦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孟慈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家庭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1):91-92.

[2] 刘红梅.慢性肺心病的综合治疗及其家庭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9):341.

[3] 戴 晖,闫海春,闫丽雪,等.医院到家庭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再住院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0):3747-3749.

[4] 杨德英,谯 虹.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09):2472-2473.

[5] 孙桂玲.自助式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复发率的护理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08):1173-1174.

本文编辑:刘帅帅

猜你喜欢

家庭护理慢性心衰常规护理
胫腓骨骨折患者体外固定装置术后家庭护理效果分析
浅析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的原因及家庭护理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社区家庭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贫血及低蛋白血症与其预后相关性研究
黄芪生脉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