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笑散合丹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2016-11-12李严

关键词: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

李严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并发症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治疗花费及不良反应少,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中医治疗;西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07.0.02

消化性溃疡属于消化道系统中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好发于人体胃部及十二指肠区域,因此,也常被称之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1]。由于消化性溃疡病程周期较长、且易复发,临床诊治较难,目前,我国在消化性溃疡中常采用西医进行治疗,但并发症疾病较多,且疗效不理想。本文旨在研究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选取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5±6.5)岁。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9.5±7)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3例,胃溃疡患者11例,复合型溃疡患者6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6±5.5)岁;其中胃溃疡患者1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1例,复合型溃疡患者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西药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以及甲硝唑进行治疗。给予奥美拉唑20 mg/次,2次/d,4周为1个疗程,阿莫西林0.5 g/次,3次/d,2周为1个疗程,甲硝唑

0.4 g/次,3次/d,2周为1个疗程。

1.2.2 观察组

采取中医辩证法,根据患者病情分型进行治疗,其具体措施如下:(1)气滞血瘀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胃胀痛、舌头暗紫、舌苔见斑,其临床治疗主要以化淤止痛为原则,采取失笑散合丹进行治疗,药用为:郁金14 g、砂仁8 g、灸甘草14 g、五灵脂8 g、丹参18 g、当归14 g、延胡索12 g、香附10 g、蒲黄12 g。(2)肝郁气滞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胃腕胀痛、舌头淡红、时常叹气等症状,其临床治疗主要以疏肝理气为原则,采取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药用为:郁金10 g、延胡索

9 g、白芍10 g、积壳9 g、香附8 g、川芎8 g。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唾液分泌恢复正常,烧心、反胃、恶心等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患者溃疡部分愈合;有效:患者唾液分泌较为正常,恶心、嗳气等症状获得明显改善,经胃镜检查,患者溃疡部分基本痊愈;无效:患者烧心、反胃、恶心等症状加剧,经胃镜检查,患者溃疡部分无改善或增大。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消化性溃疡主要因患者生活不良习惯影响、如生活饮食不规律、吸烟、酗酒,胃酸分泌过多,致使患者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从而引起消化性溃疡[2]。就一般情况而言,消化性溃疡男性发病机率较大,据临床研究表明,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疼痛、反酸、黑便、胃穿孔、胃出血,西医则认为消化性溃疡主要是因患者溃疡区域周围组织病变、增厚,影响患者管腔宽度,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及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发消化道溃疡,因此,在消化性溃疡治疗方面,西医主要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反应为原则,在用药方面,多选择解痉挛、胃黏膜保护剂、促进胃动力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虽然这类药物能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后期副作用及并发症较多,且毒性过猛,后期复发率高[3]。而中医辨证学认为,消化性溃疡属呕吐、胃痛、便血、心下痞、胃脘痛范畴,主要以改善患者胃肠粘膜血液循环、活血化瘀、强化胃黏膜为原则,采取柴胡疏肝散、黄芪建中汤、失笑散合丹等温和药物进行治疗,从而有效抑制胃蛋白酶及胃酸分泌,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降低后期复发率及并发症[4-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

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取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治疗花费及不良反应少,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盛强.中医治疗120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6):116-117.

[2] 李国林.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0):121-122.

[3] 罗秀珍.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8):1242-1243.

[4] 倪德良.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价值研究[J].医药前沿,2014,(10):367.

[5] 易伦春.中医治疗100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21):10.

本文编辑:孙春宇

猜你喜欢

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
弱视的中西医治疗概况
变应性鼻炎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不足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观察
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
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潘妥拉唑钠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