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毛泽东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研究

2016-11-11居斌斌

决策与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抗战时期

居斌斌

[摘 要] 毛泽东抗战时期的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是其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毛泽东在抗战期间所撰写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其对于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经济建设总方针的提出及“公私兼顾”“减租减息”政策和大生产运动的开展,建立完善的财政制度和倡导节约精兵简政、注重组织群众和发展合作社经济。这四个方面的思想内容对于当今中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抗战时期;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抗日根据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图分类号] F09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6)10-0078-05

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全民抗日成为中华民族的首要任务。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在敌人后方建立抗日根据地,放手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任务。自此,在华北和华中等广大地区,中国共产党开辟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各根据地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加之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因而抗日根据地军民只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经过八年的斗争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开辟了大小19个抗日根据地,各根据地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尤其是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成果为军事斗争和政治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依据国情,特别注重经济建设的实践,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建设思想,这些思想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一、经济思想的主要体现

(一)经济发展总方针的提出和“公私兼顾”

毛泽东在《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一文的开篇就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1] 891这个总方针是由具体的抗战斗争形势所决定的。1939年,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当局丧权失地,一边消极抗日,一边积极反共,致使抗日根据地的经济供给已经失去国民政府的支援。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陕甘宁边区和各地方抗日根据地必须自力更生发展根据地经济,以求自给自足。

毛泽东提出,在抗日根据地发展经济既要注重公营经济的建设,又不能忽视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发展公营经济的目的是供应政府军队的军需,而大量的个体和私营经济能够缓解群众的生活压力,减轻群众的生活负担。“我们的自给经济愈发展,我们加在人民身上的赋税就可以愈减轻”[1] 894。人民的生活条件好了,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抗战的伟大事业中。“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在公私关系上,就是“公私兼顾”,或称为“军民兼顾”[1] 894-895。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抗战时期根据地的经济发展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公营经济和私营经济都要得到发展,经济供给不但要能够保证军队物资用品的基本要求,还应该保障根据地群众的基本生活来源,只有人民群众摆脱了经济困难,党和军队才会有源源不绝的动力。

(二)“减租减息”政策和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工作的主要目标,因而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开明地主和爱国民族资产阶级纷纷成为抗战一份子。为了团结抗战力量,孤立投降派和顽固派,中共中央在根据地的土地政策也由原来的没收地主土地变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加租加息”的政策。这样既可以团结抗日力量,又不会打消农民生产积极性。其实,最早实行“减租减息”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大革命时期,这一政策被写入国民革命政府的法律之中。后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减租减息”政策变为一纸空文。抗战时期,共产党人的“减租减息”政策在抗日根据地切实实行,收到了极好的效果[2] 5。

大生产运动的开展是进行经济生产的最直接手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奋力作战的同时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功,包括农业的开垦、水利工程的建立、棉纺织业的发展、轻工业手工业以及贸易的开展。毛泽东在《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中提到:“党委、政府和军队,必须于今年秋冬准备好明年在全根据地内实行自己动手、克服困难(除陕甘宁边区外,暂不提丰衣足食口号)的大规模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1] 911大生产运动的直接意义是使各根据地摆脱了经济困难的局面,逐步实现供需品的自给自足。更主要的是边区根据地的工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让党中央开始注意到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建立完善的财政制度和倡导节约、精兵简政

发展经济需要配备完善的财政制度。毛泽东在《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一文中首先批判了只注重财政工作而忽视经济建设的片面性观点。他认为“未有经济无基础而可以解决财政困难的,未有经济不发展而可以使财政充裕的”[1] 891。财政收入必须有坚实的经济基础,财政工作和经济工作必须要统一。“经济和财政工作机构中的不统一、闹独立性、各自为政等恶劣现象,必须克服,而建立统一的、指挥如意的、使政策和制度能够贯彻到底的工作系统。这种统一的系统建立后,工作效能就可以增加”[1] 893。

毛泽东提倡勤俭节约,他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之一。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勤俭节约不但是一种美德,而且是另一种支援经济建设的途径。“实行节约的结果,可以节省一大批不必要的和浪费性支出,其数目可以达到几千万元”,“节约是一切机关都要注意的,经济和财政工作机关尤其要注意”[1] 896。提倡节约的同时,毛泽东几次提出在全党全军干部中搞精兵简政,陕甘宁边区率先进行精简,其他抗日根据地也纷纷效仿。“慵兵散政”的现象不但削弱军队战斗力,降低政府工作效率,还造成巨大的浪费,严重者可能会滋生贪污腐败等恶劣事件。精兵简政的普遍实行对于减少消费,促进节约,减少人民负担,提高党政军的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注重组织群众和发展合作社经济

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战胜艰难困苦的重要法宝,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必须要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毛泽东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他在文章中无数次提到依靠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我们要发展公营经济,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人民给我们帮助的重要性”[1] 893。发展根据地经济需要“把群众组织起来,把一切老百姓的力量、一切部队机关学校的力量、一切男女老少的全劳动力半劳动力,只要是可能的,就要毫无例外地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成为一支劳动大军”[1] 928。毛泽东把“组织群众”当作开展经济工作的一项方针。

在组织群众的基础上,有效发展合作社,同时通过发展合作社进一步组织团结群众,从而促进经济建设。抗战时期的合作社经济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发展,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就农业生产而言,分散的个体生产效率低,产量低,农民想要摆脱贫困十分困难。而采取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就可以“众帮一”“今天帮你家,明天帮他家”。这种做法有多种形式,有的是“变工对”,有的是“扎工队”,还有的是“互助社”[1] 931。这种集体互助的方式被称为“农业生产合作社”。除此之外还有3种类型的合作社:综合性合作社、运输合作社以及手工合作社。其中综合性合作社又包括生产合作、消费合作、运输合作以及信用合作等[1] 932。合作社经济在抗战期间得到了更成熟的发展,为新中国建立后开展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以及工商业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二、对当今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几点启示

根据地建设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发展的重要基础。抗战期间,毛泽东的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是各抗日根据地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总纲领,同时也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思想指挥行动。在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的指导下,各抗日根据地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摆脱了经济困难的局面,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各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群众抗日情绪高涨,革命热情浓烈,为中国共产党取得人民的信任、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时至今日,这些宝贵的经济思想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依然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正确的方针指引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十分注重经济建设,尤其注重制定经济计划,并强化计划的指导作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使新中国的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为之后中国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正确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方针是实事求是、根据国情和实际所作出的科学决策,抗战时期毛泽东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总方针就是着眼当时国内抗战实情提出的,并起到了关键性指导作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具有历史性意义,我们党的大政方针和经济建设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以前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改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从此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提出的统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十八大”会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二)需要激发个体和私营经济的活力

抗战时期,毛泽东非常注重抗日根据地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各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形势在困境中得以复苏、发展,离不开个体和私营经济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需要市场,资本主义也需要计划。自此,个体和私营经济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也显著提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扩大就业、拉动内需等具有重要意义。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全党上下更要团结一心,深化改革开放,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供给侧改革,完善市场经济秩序,激发市场经济活力。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鼓励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创新发展更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个体和私营经济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更容易盘活市场,提高经济活力,所以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取得新突破,从而实现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目标。

(三)必须充分依靠、发动群众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建设敌后根据地,不但实现了经济的独立自主也实现了抗战的全面胜利。“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减租减息、精兵简政等政策都体现了毛泽东关心人民群众生活、一心为人民谋福利的思想[3]。直至今日,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依旧要筑牢群众观念、践行群众路线。当今中国的各项伟大事业的成就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努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经验来源于安徽小岗村农民们的智慧;中国制造享誉全球的背后是无数中国工人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正是无数广大人民群众的微观力量的整合。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今天,我们更需要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以刺激市场经济的活力,而全民创新、大众创业就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根本体现。

总之,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经济建设思想不但具有理论精髓更具有现实意义,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重要理论瑰宝。对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研究不但要结合当时的情境,还要用时代性的眼光挖掘其蕴含的宝贵价值。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陈廷煊.抗日根据地经济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张 艳.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当代价值[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

[责任编辑:肖偲偲]

猜你喜欢

抗战时期
论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与传播
抗战时期边区人民调解制度的评价
抗战时期贵州的出版业探究
从《电影与播音》回望抗战时期川渝电化教育的发展
抗战时期桂林音乐团体简介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抗战时期重庆版《新民报》的编辑思想及办报特色研究
抗战时期贵州难民救济历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