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食用肉激素
2016-11-11王桂真
王桂真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类在日常饮食中的比重较以前有了很大提升。只是近年来注水肉、瘦肉精等安全事件的发生,暴露了肉类加工环节的安全问题。滥用食品添加剂、掺杂、掺假在一些规模较小且卫生条件不达标的企业时有发生。广大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用肉安全问题,比如在饲养环节是否添加违禁药物或是添加剂,动物疾病有没有及时防疫等等。而肉类中是否含有激素更是大家关心的热点。
有些商家为了促销甚至打出了“无激素”的招牌。但事实上,我们经常吃的肉,其中是含有激素的。您看到这里是不是一愣?难道都有激素吗?绿色食品肉里也有?上百元钱一斤的肉里也有?您且慢着急,事实上,食用肉中所含的激素并不都是有害的。我们必须理性看待。
在我们经常食用的肉类中可能存在的激素可分为三种:含氮类激素、类固醇类激素和固醇类激素。
一、含氮类激素
肉中最为常见的激素是各种含氮类激素,如生长激素、催产素、胰岛素、抗利尿激素、促性腺激素、促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等。事实上,包括猪牛羊等在内的哺乳动物,身体里都有含氮类激素,就连人类自己也不例外。这些激素对人和动物的生理代谢、生长发育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果吃下的食物里本身含有含氮类激素,您大可不必惊慌。通过食物摄入的含氮类激素遇到胃液中的盐酸会产生变性,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多肽,进入肠道后被胰蛋白酶、肠蛋白酶以及各种多肽酶继续分解成氨基酸,最后在小肠被肠壁经过继发性主动运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再合成其他蛋白质被人体所吸收利用。经过一系列的分解吸收后,含氮类激素原有的功能就消失了。如胰岛素,大家都知道胰岛素是体外注射的,其原因就是因为胰岛素食入体内后会被消化分解。
不过话说回来,假如有不良商家为了鸡、猪、牛快点长肉,以加快出栏速度,注射了生长激素或者促生长激素,它们也不可能在人体内发挥作用。
二、类固醇激素
现代畜牧业常用到的类固醇激素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属类固醇化合物,主要作用是促进动物的生长。糖皮质激素可分为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及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它们都具有解热、抗炎和抗过敏等作用,能提高饲料的转化率。但是过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其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给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动物源性食品中糖皮质激素残留量的监测,并对最大残留量做了规定。
三、固醇类激素
固醇类激素多数是性激素,我国明令禁止添加到饲料中。性激素的作用顾名思义,作用于性器官,促使其快速生长发育成熟,并维持第二性征。有些不良养殖户为了刺激种猪发情,会在其饲料中添加固醇类激素。(不过这种肉一般不会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固醇类激素通常会残留在动物的性器官中,如果大量食用含有性激素的动物器官,固醇类激素的过量摄入就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在选购肉类食品时,消费者应该去大型商场、市场里的固定摊位购买合格产品。这些经检疫部门检验检疫的猪肉,抗生素、激素等的残留量不会超标,可以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