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6-11-11孙景峰刘佳宝

中州学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中国共产党

孙景峰 刘佳宝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实践和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思想新举措,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加强,为有效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提供了宝贵的机遇。与此同时,主流意识形态的弱化、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和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也给党的形象塑造和提升带来不容忽视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着力提升自身的廉洁形象、历史形象、价值观形象以及党员队伍的个体形象,从而为全面提升党的形象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6)08-0013-05

政党形象是指“政党的属性、政党符号、党员队伍及政治参与能力给党内外公众留下的相对稳定的综合感知和整体印象”①。良好的政党形象有助于维护政党权威,坚定民众的政治认同,巩固政党的执政合法性,降低执政成本,提升执政绩效,实现政党的有效政治整合和政治动员,从而为政党提供稳定有序的执政环境。世界范围内政党政治发展表明,执政形象是影响执政党自身发展和功能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任何政党若要长期保持执政地位都必须具备优良的执政形象。②中国共产党一直注重通过各种途径对自身形象进行塑造和维护。当前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努力探索新的政党形象建设路径。

一、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面临的机遇

当前,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面临着宝贵的机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有效提升了党的绩效形象

中国共产党的绩效形象集中体现为在领导国家开展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在此过程中展现的效率和能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具体治国理政实践中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根本目标,构筑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格局,探索开拓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展现出社会主义全新的形象。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中国逐步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有力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良好的绩效形象。③中国共产党在把蛋糕做大的同时又努力将蛋糕合理分配,力图将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国民。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居民收入逐年增加,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了党的绩效形象。

收稿日期:2016-07-04

作者简介:孙景峰,男,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乡453007)。

刘佳宝,男,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新乡453007)。

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实践塑造了党的全新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全新执政理念并出台了相应举措,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切实改进了工作作风,从而有力维护和提升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就改革发展和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他先后提出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重要论述。2014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有力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使党的形象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3.党的形象建设理论和学术研究成果为党的形象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非常注重党的形象建设。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便注重将自身形象与共产主义旗帜紧密结合。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指出:“关于党名,党外许多人主张我们改,但改了一定不好,把自己的形象搞坏了。”④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特别重视维护和塑造党的形象,他指出:“就是在前一段时间里,对毛泽东同志有些问题的议论讲得太重了,应该改过来。这样比较合乎实际,对我们整个国家、整个党的形象也比较有利。”⑤江泽民关于“旗帜就是形象”的科学论断,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塑造自身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的理论与实践。⑥胡锦涛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作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形象建设高度重视,他强调:“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⑦党的历代领导人对政党形象的论述,为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于党的形象建设的研究不断向广度拓展、深度延伸,研究视角和话语体系也经历了从宣传性到学术性的转变。当前,我国学术界对于政党形象的研究集中在政党形象的概念、意义、特征、建设路径以及影响因素等,对于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研究则集中在内涵、特征、分类、历史考察和主要内容、主要目标、主要功能、影响因素、价值取向、基础动因、路径选择、历史发展、作用与意义、原则规范与方式方法等,为党的形象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4.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强,有力提升了党的廉洁形象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习近平同志在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⑧这凸显了党的最高领导人前所未有的忧患意识和反对腐败的坚强意志。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老虎、苍蝇一起打”的著名论断,强调“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2月,在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层级最高、形势最复杂、成效也最为显著的反腐败斗争中,先后有130名副省级以上官员因违纪违法接受调查,至少有近50名“军老虎”被公开通报。⑩中国共产党依法严惩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消极腐败行为,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有力提升了党的廉洁形象。endprint

二、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面临的挑战

在面临宝贵机遇的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仍旧面临着多重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党的廉洁形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个别党员领导干部的消极腐败问题是当前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中最为突出的问题。2014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指出,在“群众对官员负面形象的厌恶排名”中,“贪”(30.7%)、“渎”(24.8%)和“假”(17.4%)位列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负面形象厌恶排名的前三位。这些数据在客观上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遏制与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尚不完善,“一把手”缺乏监督、权力制约机制亟须建立、腐败土壤未能根除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建立反对腐败的长效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法治化和制度化,是中国共产党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此外,在惩治物质上腐败的同时,如何有效解决与应对党员领导干部精神上腐败的问题,根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沉疴顽疾,也是中国共产党廉政形象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2.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的弱化倾向,给党的价值观形象带来挑战

意识形态是政党政治合法性的理念和精神基础,是政党形象建设的首要条件,体现着政党的价值观形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的加剧导致了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民众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加上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浪潮的冲击,各种标榜“普世价值”和“自由民主主义”的西方社会思潮通过对外交流、自媒体传播等途径渗透至社会的各个层面,部分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出现淡化的倾向。个别党员干部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前,不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更是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整合和凝聚作用,让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形象不能深入人心。面对主流意识形态弱化的倾向和民众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现状,如何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关系,在承认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同时防止主流意识形态弱化的倾向,是党的价值观形象建设必须面对的挑战。

3.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损害了党的历史形象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借否定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基本事实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的错误政治思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的不良影响让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沉滓泛起。进入21世纪以来,自媒体的快速发展更是加快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严重损害了党的历史形象。历史虚无主义集中表现为用假设否定事实、用支流否定主流、用主观分析否定客观规律、用个别现象否定本质趋向,甚至编造历史、肢解历史、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贬低人民群众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抹黑革命先烈、诋毁英雄人物、污蔑党的领袖、美化反面人物。历史虚无主义的目的不在于总结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教训,而在于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反思否定党的历史,否定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通过虚无历史消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减弱民众对党的政治认同,让民众丧失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具有强烈的欺骗性、迷惑性和渗透性,严重损害了党的历史形象。

4.党员队伍个体形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影响着党的整体形象的提升

党员个体形象、各级党组织形象和党的整体形象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归根结底要靠全体党员的个体形象来体现。据一份《党员领导干部形象社会态度调查》显示,认为“党员领导干部形象有待改观”者占比为73.2%,表明人民群众认为党员领导干部形象仍然存在较大的改观空间。与此同时,部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没能得到有效发挥,丧失了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些基层党组织把关不严致使一些动机不纯者混入党员队伍,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部分基层党员的宗旨意识薄弱,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能有效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此外,改革开放以来,新兴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不断产生,其中的先进分子逐渐被吸收加入各级党组织,党员队伍和成分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既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也让党的形象建设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三、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实践路径

面对当前形象建设的宝贵机遇和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着力提升自身的廉洁形象、历史形象、价值观形象以及党员队伍的个体形象,从而全面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1.加强廉政建设,着力提升党的廉洁形象

消极腐败现象的蔓延影响了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给党的形象造成了巨大伤害。中国共产党要想取信于民,必须对消极腐败行为坚持“零容忍”的态度,持续不断地强力打击腐败,坚定不移地铲除腐败现象,这是加强党的形象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反对腐败和廉政建设中应努力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廉政教育,创新教育形式,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中国共产党应重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理念教育,通过丰富教育内容和创新教育形式,帮助其树立廉洁意识和奉献精神,培育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气。其次,制定专门法律,规范权力运行,提高廉政建设的法制化和制度化水平。中国共产党应建立健全一套完整有效的防止党员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的规章制度和法律规范,不断完善公务员选拔和任用制度、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公务员品德考核制度,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落到实处,保证反腐败斗争的持续性。再次,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腐败成本和风险,减少腐败机会和预期收益。最后,出台保障机制,改革公务员收入分配制度,消除党政机关公务员腐败动机。这要求在廉政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提高基层公务员的薪资待遇,另一方面优化公务员薪资待遇结构,减少灰色收入存在的空间。

2.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促进政治认同,有效提升党的价值观形象endprint

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切实巩固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基础。当前,面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弱化倾向和价值观多元化的客观现状,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让全体党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增强民众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认同,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价值观形象。中国共产党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为民众所理解和接受。当前,中国共产党还应通过多种媒介和途径,以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在宣传思想工作中不断推进党的执政理论的普及,从而促进民众对党的政治认同,并将其转化为执政合法性的理念和精神基础。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应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利益格局重新调整,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利益整合功能,更加开放包容地代表和反映新兴社会阶层的根本利益,从而进一步扩大自身执政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增强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最终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

3.加强作风建设,塑造和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的个体形象

作为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评价主体,广大人民群众不仅会从党的指导思想、执政理论和方针政策中认识和判断党的形象,更会以他们身边的共产党员个体的真实表现为基础生成对党的形象的认知。因此,只有全面塑造和提升党员个体形象,才能建构良好的中国共产党形象。首先,中国共产党应加强全体党员的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当前,加强全体党员的作风建设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同时将新的时代内容、时代精神和时代特色融入党的作风建设中,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作风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作风。其次,中国共产党应有效发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形象代言人,其形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党的整体形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励精图治的全新实践,充分展现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应以党中央领导集体为形象建设的标杆,切实提升自身形象。最后,中国共产党应着力提升基层党员的形象。基层党员必须锤炼党性修养,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强化党员宗旨意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基层党组织应严把党员“入口关”,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践行“公开、严格、优质”的原则,通过入党动机、政治素质、理论素养、道德品质、个人成绩、民意支持以及实际调查等多项综合指标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严格考察贯穿组织发展的全过程。

4.科学评价党的历史和领袖人物,努力塑造党的历史形象

当前,中国共产党应该努力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不良影响,全面重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形象。首先,应系统梳理和正确评价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对于党史中存有争议的重大问题应敢于正面回应,让历史和事实说话。习近平总书记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的历史有过科学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其次,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形象真切地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形象,应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评价党的领袖人物的功过是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的历史与领袖人物,必须建立在全面客观的历史分析和研究基础之上,坚持高度的政治性和现实针对性的统一,从而实现对党的领袖人物全面、历史、辩证的评价。最后,应加强对党员干部和社会大众的党史党情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应将党史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各级学校教育的必修课程,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让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非凡历程,深切体会到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全面塑造中国共产党的卓越历史形象。

注释

①孙景峰、陈倩琳:《政党形象:概念、意义与建设路径》,《探索》2013年第3期。②丁晋清:《“四个全面”: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新构建》,《光明日报》2016年3月27日。③孙景峰、刘佳宝:《对中国道路世界意义的再探讨》,《理论与改革》2016年第1期。④《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第100页。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97页。⑥管文虎、邓淑华:《塑造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年第4期。⑦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8日。⑧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4、388页。⑩牛旭东:《十八大以来反腐三个看点》,《检察日报》2015年12月8日。何鹏程:《长期执政条件下的政党形象塑造》,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第78页。参见齐燕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设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19页。李飞龙:《党的建设科学化与政党形象——基于CIS理论的视角》,《前沿》2011年第3期。杨家兴、杨宁:《微时代下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四重路径》,《唯实》2013年第6期。《习近平论党的作风建设——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党建》2014年第8期。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6日。

责任编辑:浩淼文刀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