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资源,在开放中服务社会惠及学生

2016-11-11姜乃力

教育家 2016年37期
关键词:科普活动科普实验室

文/姜乃力

高校资源,在开放中服务社会惠及学生

文/姜乃力

高校是专业文化知识传播的主阵地,是最新科技知识的发源地与创造源泉。高校有着丰富的各类设施资源,其教学与科研工作引领着社会的知识创新与发展。但目前,许多高校的场馆设施利用率不高。高校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将有关资源向社会开放,并在这种开放与服务中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受到人们关注。

高校科普教育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科普教育可以更好地弘扬科学精神,引领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提高人们抵御伪科学的本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如今的大学生,既是专业文化知识的接受者,也是未来最新科技知识的传播者与应用者。 其掌握科技知识与技能的状况,与他们日后服务社会的能力密切相关。但是,由于目前高校专业划分过细,学科的相互融合与最新科技知识进入教科书的滞后,以及高校整体科普传播机制的欠缺,许多学生对其他领域的知识了解甚少, 获取相关新科技知识的渠道闭塞。因此,搞好学校的资源开放并适时开展学生的科普教育重要而且必要。

高校实验室人员设备资源丰厚

高校拥有较为完整的科研设施、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拥有优质而独特的科普资源。高校实验室具有发展生产、从事高科技和先进技术研究、促进国民经济建设的硬件条件,所有这些都为高校的对外开放服务与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为高校面向社会开展智力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目前高校实验室服务的对象与范围仅限于学校本专业的师生,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很低。

高校实验室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因地制宜地向社会开放并提供服务,是高校实验室必须认真面对的新课题。高校通过实验室开放,既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也可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从而达到教育资源共享、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目的。高校实验室依靠丰富的仪器设备资源,先进的科学实验条件和密集的智力知识优势,既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现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可促进自身的发展。

高校具有密集的智力知识优势,有一批懂技术、高层次的专家学者,所有这些都为高校科普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这些专家学者长期辛勤耕耘,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众多科研成果,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教育大军的中坚力量,是人类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宝贵遗产的继承者与传播者、新知识新文化的创造者。他们是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实施者,是专门人才的培养者,更应该成为公众科普知识传播队伍的主力军。

与中小学生相比,高校大学生不仅是科普教育的受众 ,还是有知识、有文化的科普教育传播者,他们是科普教育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的科普教育,是全民科普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整合高校科普教育、科普传播资源,形成良好的高校大学生科普教育社会环境和氛围。深化高校大学生科普教育实践,创新科普实践模式,注重培养高校大学生科学素养,提高高校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科学实践能力,是时代的要求。

以科普教育实践拓展学生视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规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 应当组织和支持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其结合本职工作进行科普宣传;有条件的学校应当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以及其他场地、设施,举办讲座和提供咨询。

我国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是按专业和学科进行的,大学生对其所学专业和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着比较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从而为其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很多学生仅满足于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或本专业的知识,对于科普类知识和科技类新闻兴趣不浓。高等学校具备很好的软硬件条件,有条件和能力向社会和全体学生提供开放服务,并在服务的过程中提高相关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并获得自身价值的提升。

在知识经济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今天,学生知识面过于狭窄、对人类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缺乏必要的了解,将难以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求,也与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才培养的新趋势相悖。因而,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较高的科技创新素质与能力,不仅是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和国民整体素质的必备因素, 更是广大青年成为人才的前提条件。

为此,高等学校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术造诣,而且要让大学生有更宽广的视野,对其他专业和学科有所了解,尤其要对最新科技动态有所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好高校科普教育工作, 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科普教育的积极性,吸引广大师生自觉参与相关活动,提升科普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

近年来,许多高校积极尝试实验室对外开放,面向社会开展服务,教师与学生在业余时间担任科普志愿者,在辛勤付出的同时为公众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科技素养做出了努力。当然,在这样的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困扰,如科普宣传的形式相对单一,科普内容的知识面不够宽泛,受众人数相对有限,师生参与科普的热情没有充分激发出来等。而科普基地的建设受经费所限,展品等设施存在着不能及时更新换代,难以满足信息化社会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等问题。

构建高校科普教育保障新体系

搞好高校科普教育工作,转变观念并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很重要。加强高校科普教育工作的保障体系,是确保高校科普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关键环节。目前,高等学校管理者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科的科技成果与教学成果等方面,对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未涉及的科普教育等工作重视不够。广大教师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与自身业务发展密切相关的本专业领域,内容包括课题、论文、教学科研成果等,对于与业务考核、职称评定、教学评估无关的科普教育不够重视,或将其视为不务正业。

由于人们对高校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高校科普教育工作在学校的地位难以得到保证。许多高校对科普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科普教育制度不健全、科普教育队伍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科普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科普教育工作成果难以得到承认。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认为,科技评价问题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对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等工作激励不足等方面,并认为要增强评价指标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补充和完善科教结合支撑人才培养、服务与贡献、科学普及等指标。

搞好高校科普教育工作,不仅要提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更应在建立和健全保障体系方面加大投入,要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要通过制度建设,提升科普教育工作在高校的地位、加强科普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保证科普教育经费的落实、将教师开展科普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果纳入教师考核指标体系,保证科普教育成果得到承认,保证科普教育工作稳定、健康、持续开展。

创新高校科普教育工作的形式

高校科普推行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必要的科普活动基地,缺乏活动载体,缺少常规化的组织。单纯依靠兴趣爱好者和社会力量,难以让科普活动真正长久地开展。要使科普教育工作正常开展并取得实效,首先要建立规范化的科普基地,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科普工作,精心组织策划科普活动,增强高校实验室的科普功能,提高高校科普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科普教育的有效组织载体,建立大学生科普活动社团,成立大学生科协,建立各种学生兴趣爱好小组,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是调动学生参与科普教育的有效方法。成立科普活动社团可以把不同院系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让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大学生科技活动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增强大学生科研群体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而且可以搭建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新平台,扩大大学生科学活动的参与面,激发大学生的科学热情与学习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的热情。

科普教育工作既要坚持面上的广度和持久性,又要采取多种形式增加其深度。比如,每年组织大学生参加当地的科技周活动。同时,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等纪念日到来时,由大学生社团负责策划、设计、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大学生是科普教育的重要力量,新时期的大学生科普教育应在活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科普活动策划、组织能力。通过积极开展科普教育,使大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意识的同时,提高科学能力与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

责任编辑 漪江

猜你喜欢

科普活动科普实验室
南京师范大学“科学大篷车”公益科普活动
科普达人养成记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展少年风采
全国各地开展无线电科普活动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