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事做好——访泰州学院院长温潘亚
2016-11-11李玉婷
文/本刊记者 李玉婷
把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事做好——访泰州学院院长温潘亚
文/本刊记者 李玉婷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泰州基础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4年,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结果全省均分71.60,泰州市是81.28分,高出省均9.68个百分点,位列全省13个地级市第7名。
近日,记者走进泰州学院,带着对教育现代化的探索和思考与温潘亚院长探讨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记者:从2010年9月出台的《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2013 年1 月《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正式颁布,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已在逐步明确。泰州学院作为一所以师范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展了哪些活动?
温潘亚:泰州学院作为一所以师范为办学特色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提升地方教师教育的专业建设水平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主要体现在为地方输送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师资,为地方基础教育提供在职培训,为教育管理、教学研究等提供指导性服务等。
2015年8月,泰州学院开始推动实施服务泰州行动计划,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便是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子项目。我们先后走访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地方基础教育学校等共20多个单位,调研了解基础教育现状,思考如何推动泰州教育现代化的转型发展。
学院目前正在开展“163”行动计划,即围绕“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一主题,以推进“教育质量提升、教师队伍优化、教育公平促进、教育结构调整、国际教育拓展、教育生态营造”六大工程,实现“服务理念、发展路径、育人方式”的三大转型。
与此同时,我校泰州素质教育“5+2”工程已经开始全面实施,包括主题德育、自主课堂、青春活力、实践体验、未来素养等五大行动培养计划和区域推进展示机制、学校微创新激励机制。我们通过项目建设,展示观摩“微创新”优秀实践案例选编、素质教育“5+2”工程先进学校集中汇报评审、校长论坛等活动方式,使素质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记者:多年来,泰州市围绕江苏省基础教育的发展,一直在均衡资源,优化结构,着力提升师资水平和落实各种教育惠民政策,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取得了哪些成果?还存在什么问题呢?
温潘亚:到目前为止,泰州市基本完成了以实验、图书、体育、艺术器材配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中小学“四配套”的建设工程。创新实施教育现代化应用特色项目“微泰课”,成为30多万学生全天候的“免费名师”,“哪里不会点哪里”目标成为现实,项目已经升格为“江苏泰微课”,在全省推广使用。
教师队伍水平不断提高。泰州学院通过国培、省培项目,与省内外知名高校合作,积极参与泰州市对课程教师实行全员培训,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建成尖端、普及全员的教师培训体系,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工程,该项目被教育部列为国培计划。“泰州师说”网络培训项目全市教师参培率100%、合格率93.6%;“一师多能”和重点学科培训有效缓解教师队伍结构性问题。此外,建立区域性教研中心、名师工作室以孵化骨干教师,促进教师队伍流动,并逐年提升研究生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使教师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随着教育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义务教育学杂费免收、教科书免费提供、公办学校免费寄宿等措施相继出台,义务教育逐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与此同时,学校、家庭、社会和留守儿童自我教育四位一体关爱网络的建立,让流动就业随迁子女也享受到同城待遇;“教学为民”热线也成为市级机关优质服务品牌,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对照江苏省教育教育现代化指标要求,泰州市基础教育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例如基础教育布局仍有待优化;教师结构配置不尽合理,“超编缺员”现象普遍;城乡结构、学科结构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理想;部分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教学理念陈旧、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等。这些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记者:针对基础教育教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泰州学院在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时是如何解决的?又将哪些方面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呢?
温潘亚: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物的现代化,本质上还是人的现代化。这个“人”既包括教育的培养对象,也包括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目前,泰州地区基础教育师资达标压力较大,学历提升需求旺盛,泰州学院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和75年开展师范教育的历史积淀,主动与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在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举办或与其他高校联办学历提升培训,为基础教育教师的学习和工作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同时学院还建立了“政校学研”一体化模式,由政府搭台,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与人力优势的示范辐射作用,推进送教下乡活动,开展教学研究、课程研究、教材研究等,着力提升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
>>泰州学院“阳光志愿者”活动发布现场
办好教师教育专业,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是泰州学院服务泰州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学院准确定位,与省内其他师范高校错位发展,面向乡村义务教育阶段,以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专科性与多科性相结合的高素质师资为目标,聘请教育行政部门、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参与论证,科学制定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国家《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相关课程,合理安排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技能课程的课时和学分比例,筑牢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基础。
拥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是教师教育专业建设的关键。学校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一方面选择优秀教师“下水”开展专业实践,到中小学、幼儿园了解当前课程改革动态,汲取“营养”,也为中小学、幼儿园提供学科知识服务;另一方面聘请优秀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承担课程教学、开始专题讲座,共同开发课程。三年来,学院的教师教育专业师资走进基础教育课堂占比80%。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的保证。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基础教育中部分新进教师专业基础差、职业能力差、工作无激情、文本解读错误普遍等问题较为突出。这既有生源的原因,也有师范生培养学校教育的原因。学院意识到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抓学生的入学教育、专业教育,成立了教育发展社团,通过对典型教育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兴趣;其次加强课程整合,重构师范类专业课程体系,整合专业课程,开设辅修课程,并在小学教育专业中推行专修加综合的培养模式,以适应乡村复式教育的需要;再次,改革课堂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更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泰州学院从岗位技能需要出发,着力培育复合型、创造型教师。实施课外师范技能训练营活动,每位师范生都要入营通过师范传统技能、现代专业技能、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实践拓展技能的训练与考核,除强化训练传统的“三字一话”技能外,还着力训练学生分析教材、解读文本,以及课程设计、教学评价、编制试卷等,以拓展学生一专多能的职业素养。与此同时,学院开展了各种与教师教育相关的主题活动,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化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创造性格。学生毕业实习前,还要通过课堂观摩试讲考评,不合格者还要经过专业培训,直至考评合格后才能进入18周的毕业实习环节。
泰州学院有着75年的教师教育传统,由此也赢得了“名师摇篮”“三泰黄埔”的美誉。我校对服务泰州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助推泰州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责无旁贷。2011年,我校就曾经面向泰州的兴化市、泰兴市招收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县来县去”定向师范生;2012年,学校开始招收中加国际合作学前教育学生;2013年,泰州学院开始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师范生,可以说是一年一个大变样。今年,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服务泰州行动计划,深化改革,不断探索,与地方政府合作,积极推进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培养扎根农村、甘于奉献、一专多能、素质全面的本土化乡村教师,为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实现泰州基础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温潘亚
泰州学院院长,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