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院精英
2016-11-11
画院精英
刘红沛
我刘红沛,1960年生于江苏沛县。198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同年考入南京书画院。现为南京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金陵美术馆常务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创作中心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艺术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青年委员会委员。
我的画: 大学3年的油画学习让我认识了中国以外的绘画世界。宗教的东移、丝绸之路的开拓,文化差异相互渗透,我已无法孤立选择用单一的审美视角审视绘画世界。非洲的雕刻、欧洲的绘画、美洲的壁画、中亚的镶嵌、日本的浮世绘等绘画式样不断修正我的审美思维。中国5000年灿烂的文化孕育出独特的绘画形式,丝绸和宣纸的出现,催生着中国绘画趋向成熟。当下,科技与信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绘画的革命也不例外,传承融合、创新发展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在我的作品中亦坚持贯穿这一点。
我的画院:我是1988年大学毕业后考入南京书画院的,正好赶上画院成立10周年大庆。画院坐落在美丽的玄武湖翠洲岛上,典雅的民国西式花园洋房,竹林环抱。湖东面巍巍钟山隐印在林间,南边鸡鸣寺钟声回响,九华宝塔仿佛羞涩的少女凝视着湖面中央。玄武湖桨声,台城倒影,不同的季节给人以不同的遐想。特别是冬雪,夜深了,昏暗的路灯打在散碎的脚印与自行车车辙交织的路面上,不禁让人遥想东晋七贤把酒拨弦和东吴大帝三足鼎立的场面。
2013年,画院正值壮年,功能扩大,成立了金陵美术馆和老城南记忆馆。从玄武湖的孤岛上迁入热闹的夫子庙老门东地区。目前画院集创作研究、展示收藏于一体,正健康蓬勃发展。
京韵(壁画) 110cm×320cm 2014年 刘红沛
刘春杰
我刘春杰,1965年生于黑龙江。现为南京书画院副院长、金陵美术馆执行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我的画:实事求是讲,我从来不想做一个所谓纯粹的画家。因此,我近10年的创作都是“叙事版画”,用木刻与文字介入当下,干预生活,言说我思我想。水墨也好、木刻也好、杂文也罢,都是我用自己的思想来表现我所见所闻,在这里,尽管我的声音微弱,语调也许不准,但“我说”很重要。
我的画院:画院之于我,虽然是赋予了很多创作之外的行政工作,但更是为我提供了另一个生活的角度,在工作中,我得到了更多别样的创作灵感,在寻求艺术与行政的平衡中,我看到了另一种丰富的生活。画院的创作氛围和学术理念在传统中寻求创新的态度也使得我真正努力实践“行知合一”。
有嘴无舌 没有是非 游遍全江河 58cm×75cm 2014年 刘春杰
赵 震
我赵震,艺名赵名釜,1974年生于江苏南京。199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10年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山水)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南京书画院副院长、金陵美术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秘书长、江苏省中国画协会理事、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333领军人才、南京市五个一批优秀人才、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我的画:我尊重传统,更希望能有效地利用传统资源,保持水墨画原有的艺术品质,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发展自己的出发点。我不属于那种大刀阔斧的革新者,但却希望在艺术的内在结构和文化趣味上逐步将水墨画导向一种相对现代的状态。由此为目标,我创作的目的是希望观者感受到脱尘世之静谧和心灵的纯净。希望通过一种古雅沉雄的传统格调以及东方水墨艺术所特有的神秘色彩,在现实与传统的基调中追求超脱的绘画意境。同时摄取西方绘画的精神内涵,体现出一种表现与造型的特定内容与形式上的精确感和完美性,从而能够逐渐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水墨艺术特点。
我的画院:对于我们这类体制内的画家而言,画院就像家,就像港湾,更像是灯塔。它给予的是温暖、安宁和方向。艺术的创新之路总是会充满荆棘,当你劈荆斩棘时总会遇到困惑和阻挡,它也总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你支持和帮助。总之,有家的感觉真好!
秋山暮雨 69cm×46cm 2014年 赵震
姚 媛
我姚媛,1971年生于浙江诸暨。199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后调入南京书画院。现为第十三届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院委委员、山水画研究所所长。
我的画:艺术有时不需要说得那么明白,那么理性,那么直接,有时间接的表达更能使人感受到美的含蓄。通过绘画,或者别的艺术手段,将发之于性情的波动,回归于平静,并且通过笔墨的修炼,达到空灵、萧散的境界。这是我对绘画的真实感悟。
我的画院:2012年我以画师身份考入南京书画院,从南京师范大学调往书画院工作。感谢南京书画院为我们画师提供了一个和谐的创作平台。能让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地投身创作中,从而创作出更优秀的艺术作品来回馈画院。我现在除了创作还担任南京书画院山水画研究所所长职务,也是为画院尽自己最大义务努力地工作。
对话风景 185cm×180cm 2014年 姚媛
李鼎成
我李鼎成,1961年生于江苏连云港。现为南京书画院专职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我的画:我的画在画面结构形式上更加强调构成形式和装饰意味,而又使之不失却水墨的“自由”和“随意”感,力图营造出浓郁的东方艺术精神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将青花瓶、白猫、红椅子等视觉符号定格为个人化的“李氏”“专用”符号,以显现出突出的个人风格样式,营造出高雅的审美品格和理想的人文精神。
我的画院:南京书画院具有良好的艺术氛围。身为画院的一员,我深感光荣与自豪,更感到任重而道远。南京书画院创院初期大家云集,林散之、萧娴、陈大羽等前辈为画院开创了历史先河。如今,画院为我们画家提供了充裕的创作时间。本人注重研究美术理论,吸收和借鉴西方艺术的表现样式,不断寻求新的视点,突破创新,使得自己从更高层面上来达到艺术创作的目的。
喜马拉雅 198cm×280cm 2012年 李鼎成
庄道静
我庄道静,1963年生于江苏镇江。1985年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毕业,2001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毕业,2006年入北京大学“五个一批”江苏省高级人才研修班并赴德国斯图加特艺术院研修。现为南京书画院人物画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
我的画:艺术惟真而妙,艺术中的“真”不是具象的再现,而是艺术家对所绘事物高度的概括与表现,艺术的根是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我的创作题材源于生活中那些平淡、忙碌、雅致的都市丽人,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对未来的憧憬无不激发我的创作热情。我的画采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之工笔重彩,注意构图的新颖独特、精致的线、典雅的色,结合现代的审美与质感的视觉张力,单线平染为主,平中求丰富,追求画面的细节与故事情节的演变,虚实相生,力求画中音乐般的节奏感,赋予画面时代特色。
我的画院:画院是画师的艺术家园,它不仅能够指导画师正确的创作方向,还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学术交流平台。画院定期会议指导画师的创作思路,组织写生活动以及国内、外艺术参观、考察、联展等,让画师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创作水平。通过深入生活挖掘创作素材,创作出为大众所喜爱的艺术作品,不仅提高了大众的艺术欣赏水平,陶冶了情操,而且让人们更加热爱美好的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茗 36cm×65cm 2013年 庄道静
李 强
我李强,1965年生于江苏南京。198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同年8月进入南京书画院。现为南京书画院专职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我的画:在我的工笔山水里,通过用线的穿插组合、用色的冷暖变化,自然愉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成了我作品的基本音调。不拘泥于地形地貌,追求的是舒适淡泊、幽美寂静的意境。它既存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又是一个经过净化后的理想世界。像宁静而幽深的梦。在我的山水画里,我想让观者体会到那种令人舒畅的幽寂,那种一尘不染的纯净,那种超越于人生各种欲望之上的安祥心态,那种满溢心间的平和之气。在那时间仿佛已经凝固的世界里一股幽泉汩汩而至,分明在告诉我们:逝者如斯!
我的画院:在画院里,有大片完整的创作时间、先进的交流展示平台,极少的杂事干扰,浓厚的学术氛围,对于一个以绘画为职业的人来说夫复何求!全国的画家不计其数,而能在画院工作的屈指可数,这能不感到幸运吗?能没有感激之情吗?能不为它有所付出吗?所以,在享受画院给我带来的种种好处时,我不能忘记也要为画院作出自己的贡献。负起该负的责任,干好自己的工作,画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我认为这就是对画院最好的回报。
花雨晴天落 松风终日来 38cm×38cm 2012年 李强
沈威峰
我沈威峰,1965年生于江苏扬州。南京书画院花鸟画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青联委员。
我的画:美术就是追求美的艺术。花鸟写意画是“写”出来的,写的是“意”,笔墨的功夫在达意,从自然到内心再到纸上,所以我创作时是有感而发,有情而做。我偏爱自由抒情,法无定法,笔由心生,墨由心化,放笔率意,不经意处,偶见匠心。色墨混用是我创作时的技法,画荷塘、画竹林,融合了传统水墨相生的妙法,也开始形成我花鸟画创作的风格,以色、墨、水融合,以及画面的虚实来表现光影情趣。我认为创新是自然形成的,是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的,是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带给了我灵感。发乎自然,是艺术追求美向外的终点;真诚表达内心对花鸟鱼虫的理解,是我追求艺术美的境界,从大自然到内心世界,我在花鸟画创作上追求自己的心灵存在。
我的画院:南京书画院建院数十年来,艺术成果斐然,从创院初期的林散之、萧娴、陈大羽等前辈,发展至今,已拥有5个研究所,数十位艺术家。不同流派、不同美学追求的艺术呈现,为画师提供了更丰富和更多面向的视野,取众家之长而为我所用。而表现画家对社会、自然、人生的宏观思考,实现作品承载的物象至心象的转换—这作为南京书画院艺术追求上的传统,也作为精神补给,我致力于“追求美的艺术”的实践,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捕捉全新意义的文化内涵,吸收和借鉴外来艺术的表现手法,在不断突破和创造中,寻求新的视点。我有意识地兼顾艺术修养和美术理论的研究,从而在更高层面上完善了艺术创作。
春风醉艳 48cm×60cm 2012年 沈威峰
吴 涛
我吴涛,1967年生于江苏南京。199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同年7月进入南京书画院。现为南京书画院专职画师、国家二级美术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我的画:我画故我在。我特别醉心于线条,特别醉心于黑白分明的水墨世界。把女性具有的细腻之心完美地溶于那热烈奔放的线条中去。不事雕琢,浑然天成。当我作画时,那流动的线条,就像起伏的波浪,在心中涌现,或轻缓或激烈地起伏着、波动着,涌向前去,直到消失。在一些以“辩经”为题材所作的作品中,画面上用非常夸张或更近乎于抽象的手法以及具有强烈动感的肢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摄人心魄的气势:苍凉,威慑。这种气势猛烈地敲打着你的心灵。
我的画院:我在画院工作24年了,这是我从接受完高等教育后就职的地方,早已融入生命的血液中。我深深热爱着她。画院有良好的学术氛围,纯粹的艺术师友,大家一同外出写生,同甘共苦,在祖国大好河山、风俗人情中寻觅艺术创作灵感。大家共同切磋进步,又在作品展览中互相观摩,汲取更好的表现形式。同时,画院又提供了充沛的创作时间,每年提前计划好展览,使我安心从容地、有目的地创作。画院更注重的是学术培养,使我创作的作品更有学术价值。
西部印象 200cm×180cm 1999年 吴涛
孙 洪
我孙洪,1970年生于江苏兴化。199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为南京书画院山水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我的画:余常登山,必至峰顶。举目四望,萧瑟苍茫,云山显晦,神见形藏。顿生画境,恨不能提笔直纵,图画一快。
然,展纸濡毫,布山置水,亦费思量。吾国水墨,写心见长。游历八方,终回心乡。故,画家写意,实为写心。
余作山水,先分天地,以地为平,以天为远。又平又远,既可澄怀亦可观道。地蓄能量,要做文章。高低起伏,左转右回,前堆后延,墨须用足。余学玄宰,秀笔累积,不厌其烦。厚地如是,如是厚地,以滋万物。古树崎崛,老藤飘逸,新枝出篁,细作山径,引水绕环,又盖青瓦,又砌白墙,再弄云铺陈,巧接远山。得意间痴想花团锦簇,逐以冬心笔意,顺势勾勒。墨稿毕,试着色。万物皆生于土,籍赭作底,配以朱紫,调和青黄,边边角角统统归于地气,此为色之本也。而造化生发,随类赋彩,各尽烂妙。最后收拾停匀,花青和墨,统于一调。如此已成,然天地大美,意在红繁。余行西蜀,走粤东,游桂北,皆因花山花海折服,所以点红掇白,静心叠加,华美渐显,最终神气完足,光彩照人,此心乡也。
时势变迁,文明演绎,而山水依旧。余不惑矣,虽无绝世真见,尚可独守己道,故极力推美,自营小境,夫复何求?
我的画院:画院是艺术之巢,这里可以仰望星空,水墨画的深厚传统与我对接,创作如春蚕吐丝,柔软光洁而绵延不绝,超越了现实的繁杂干扰,嚼着历史的桑叶,在身体里蕴籍升华,终以静心修炼而成华丽的意境。
桂林写生 43.5cm×33cm 2010年 孙洪
傅明和
我傅明和,1971年生于山东招远。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师从刘大为、袁武等。现为南京书画院专职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当代汉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我的画 :2年来我一直在研究以白描形式为主的花鸟画。我对线条有一种特殊的敏感,这可能与我小时候对连环画痴迷有很大关系。最近,临摹学习了不少名家白描,受益匪浅。以后要经常深入大自然,多画写生,不断研究从自然形态转变为艺术形态的规律,训练从生活中直接创造画面的能力。
我的画院:我是2009年由部队转业至南京书画院的,能够进入画院从事专业创作,是每个从事专业创作绘画艺术的人最大的梦想。画院是一个从事专业创作的群体,它给我们画师提供了优厚的创作条件和氛围,而且还每年组织外出写生体验生活……所以,不断提高业务,创作优秀作品来回报画院、回报社会是我们的责任。
士兵 136cm×68cm 2013年 傅明和
罗 凡
我罗凡,1972年生于江苏南京。199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200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版画系,获美术学硕士学位。现为南京书画院版画研究所所长。
我的画:对我来说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要跟我表达的东西吻合,然后我很有办法地去想材质,去想它的空间、想它的结构。有时候平面的东西很有空间感,有时候立体的东西要让它平面化,然后我觉得在这个里面来回的这么折腾很有乐趣。整体的思路内在都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内在逻辑上起化学反应,这需要极高的美感。要感性的、自然的呈现这是功夫,如何深入进去,无论是语言、材质、媒介,你的想法、观念等等。
我的画院:画院策划组织的各种展览项目、学术研究和采风调研活动使我的创作更有广度和深度,使我拓展了许多相关陌生题材的研究和探索。对人文生态的关照、异域景致的领略,乃至城市生活的体验皆因活动的推进而推进成专项系列展览的创作成品。假如我所在的版画研究所有经费去实现更好更系统的研究和展览就更完美了。
Love over Gold (版画) 75cm×84.5cm 2004年 罗凡
甘永川
我甘永川,1973年生于河南平顶山。现为南京书画院人物画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青年艺术沙龙成员。
我的画:努力向宋元学习,怀着某种宗教式的使命感严肃地对待画画,并在画面中通过明与暗、冷与暖、浓与淡,以聚拢光源的方式努力营造唯美、静谧、清新、安静的理想境界。
我的画院:2012年很幸运进入了充满纯真、温暖、向上,具有良好艺术氛围的南京书画院。从一位中学老师成为一名专职画师。画院对我来说犹如一位严师,让我不断地自省与做强,更创造了无数条件,也给了我很多机遇,让我不断驱使着自己努力前进。近4年来,感到自己在不断成长与充实。身为画院的一员,深感光荣与自豪,更感到任重而道远。
新秋雨过 200cm×160cm 2014年 甘永川
方 原
我方原,1974年生于江苏南京。199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现为南京书画院专职画师、国家二级美术师。
我的画:我笔下的人物画,有的是工笔重彩的传神描绘,有的是水墨淡彩的写意手法,有的是墨浓重彩的装饰风格。山水画则有淡墨皴擦的园林、山岚,有浓墨细勾密皴的江南山水,还有抽象水墨的试验。对油画、版画多画种的涉猎,吸收多画种的精华,追求独特的绘画语境。这种画无定题、法无定法的多变画风,既是对视觉美感的不懈探求,也是对不同绘画材质性能的不断挖掘,更是对自己潜能的多方位开发。
我的画院:集聚着一批优秀的老、中、青著名书画家,他们是我的良师益友。在这个浓郁的学术氛围中,我吸收到很多专业知识和艺术营养,对我的专业艺术成长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画院为我们创造了很好的、宽松的创作空间和时间。除了案头创作,还经常组织我们外出写生,让我们的视野从画室、案头延伸向户外,让绘画艺术在与社会、自然的接触中寻求新的突破、鼓励新的尝试,产生了很好的效应,产生了不少好作品。 画院经常安排我们举办自己的展览、参观别人的展览及参与多种学术研讨活动,这对我们专业艺术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点绛唇之十一 2008年 方原
许 静
我许静,1975年生于江苏淮安。1997年本科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艺术系平面设计专业;200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书法专业,获硕士学位,师从黄惇。现为南京书画院专职书法家。
我的书法:我的书法幼承父学。从颜入手,后二王、米、赵兼学。大学时随黄惇梳理书法史,真草隶篆,各家各派皆有涉猎。尤在行草书,小楷方面下功夫较深。我喜欢行草书的酣畅流利,结体的大开大合,线质的变化多端,性情使然,跃然纸上。小楷沉静细腻,我常常以此调整心态气息,读书亦抄书,于小楷中修炼自己。心平气和自然心手双畅。书法的魅力在于每日不间断地心摹手追,技法慢慢与身体融为一体之后的那种书写的舒适感是极其享受的。而创作中得来的欢乐也是无法比拟的。书法于我来说是一面镜子,彼此观照,不忘初心。
我的画院:我是2014年进入南京书画院的,画院在我心里有一个高度,那是众多艺术大师用他们的学养才华共同建立的。书法家林散之、萧娴、陈大羽、孙晓云都是我非常仰慕的艺术家。如此传承,后辈有幸跟随大师们的脚步努力前行。现在我们画院也拥有众多优秀的年轻一代的画师。我作为一名书法家,与他们共同学习,书画双修,真是受益匪浅。金陵美术馆做了许多优秀的展览,也为我们拓宽了眼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南京书画院已然成为金陵文化的重要亮点。
草书赤壁赋 47cm×136cm 2014年 许静
詹 勇
我詹勇,1978年生于浙江温州。200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同年进入南京书画院。现为南京书画院人物画研究所副所长。
我的画:我的作品主要是以线条的勾勒和相互构成作为画面的表现形式。线条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达意又可写实,通过控制笔力、笔势和笔速以及水与墨的运用使线条呈现出顿挫抑扬、按提徐疾的变化,并以干湿浓淡、聚散疏密的对比和一波三折的运笔变化中表现出线条的节奏和韵律。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尽可能地在笔与宣纸接触中通过线条的笔触变化把内心对于作品的感受表达出来,并以此来提高和拓展自己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我的画院:2003年我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同年进入画院,那时画院对于我来说是非常的陌生。但随之而来的各种画展使刚离开校门的我还没回过神来就被迫迅速进入绘画创作的状态,虽然那时的作品相当稚嫩而院领导和前辈师长们却给予我极大的支持与鼓励。转眼到画院已12载,回望过去,点滴成绩与师长同事们对我的认可使我这颗躁动的心逐渐平静,也正是画院的广大空间、平台和轻松的学术氛围给了我无限创作的动力,同时也驱使我在更深的绘画领域里去逐步摸索和深深探求。
凤凰山·赠剑 200cm×180cm 2014年 詹勇
杨运高
我杨运高,1979年生于广西象州。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陈平工作室获硕士学位。现为南京书画院专职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我的画:我的创作理念是在写生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鲜活感受来形成作品。我认为一切作品都来源于生活,所以写生是一个重要的作品来源。在作品中主观感受与客观物象主客体合二为一。客观物象进入主体的心境中,在创作主体心中形成意象然后行之笔端。我的作品主要表达大自然的壮美、伟丽、神秘……当我的内心被大自然感召时,心中的激情通过笔墨表达出来。在创作方式上我采用了积墨的表达方式,以写意山水的形式创作作品。积墨是李家山水传统的表达方式。这与我的师承有关。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陈平先生的工作室,并获得硕士学位。陈平先生是李家山水的继承者与开拓者,积墨的表现方式是李家山水一脉相承的表现方式。实际上积墨这种表达方式非常适合于表现山川雄浑博大的气势,在创作实践中达到了心手相应、充分表达所见所思所感的艺术效果。
我的画院: 画院对于我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进院之初,朱道平老院长就叮嘱我们要坚持传统出新,鼓励我们发挥创造力,在努力钻研传统的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创作出具有新意和艺术高度的作品。在北京经常见到范扬院长,范院长对于我的创作大力支持,并为我的作品巡回展欣然题字,真是莫大的鼓励。院里的其他领导对我们的创作也是非常支持,大加鼓励。同事都是极具个人艺术面貌、艺术创作水准极高的专职画师,日常的切磋交流也使我获益匪浅。有了画院这样一个专业氛围浓郁的大家庭,使得我的创作思路有了很大的拓展。我非常感谢画院给了我一个良好的学术创作的氛围和条件,对于画院这个大家庭我充满了感激与热爱之情。
天穆之野 24cm×26cm 2014年 杨运高
赵怡文
我赵怡文,1983年生于江苏常州。2006年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写意人物专业本科毕业,导师为周京新、张友宪;2009年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写意花鸟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导师为张友宪。现为南京书画院花鸟画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我的画:我常常在画面中制造矛盾,进而在矛盾中架构和谐。我试着打破传统图式面貌,又回归传统的技法当中;付诸传统绘画的精神表达,但又将主诉语落在当代语境的表述之上。将山水、花鸟和人物三种题材归置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风格面貌。理论与悖论、遵循与背离、具象与抽象、线条与泼染,这些矛盾点穿插在我的画间,转化为画作中语言符号的支点。传统观念的缝隙间总会有通径可循,我想通过这些极具张力的实验性画作,探索中国水墨画的一种新的可能。
我的画院:画院策划组织的各种展览项目、学术研究和采风调研活动使我的创作更有广度和深度,促使我拓展了诸多相关陌生题材的关注和探索。对人文生态的关照、异域景致的领略乃至城市生活的体验皆因活动的推进而幻化成专项系列展览的创作成品。画院学术创作氛围的精纯和活跃令我感染其间,希翼我在画院的创作之路向着更深远的境地生衍与延展。
幽寂云 138cm×69cm 2014年 赵怡文
张建华
我张建华,1965年生于江苏扬州。1985年进修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198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现为南京书画院办公室主任、专职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家“江山行”画家组秘书长。
我的画:山水画作为一个传统既定画种已传承千余年,它独特的有别于任何一个外来画种的审美程式在千余年的不断传承研习和挖掘中不断被丰富、革新、演变、强化,它的博大、深邃、静谧、幽远的意境描绘,更赋予我们可望、可居、可游的无限遐想的空间。寄托了每一位山水画家真实的内心情感,是画家心灵深处的理想彼岸和精神家园。我的山水画正是顺延着这样一条传统脉络,踏着时代的节拍不断摸索向前,并在个中体悟三味。
我的画院:画院是画师美丽的衣裳,画师是画院的灵肉、躯体,画院有了画师就有了生机和内涵,画师有了画院做平台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根基。南京书画院是个优秀的团队,曾涌现出不少名家、大家、大师名作,我为能加入这样一个团队而庆幸,现在也正在努力为这个团队的不断繁荣兴盛而默默耕耘着。
高桂秋松图 69cm×46.5cm 2014年 张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