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6-11-10毕方喆林少娟余向群张瑞琛
毕方喆+林少娟+余向群+张瑞琛
摘要:文章阐述在“互联网+”这个大背景下,会计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于会计课程的要求与建议,并需求解决方案,通过分析问卷、查找材料、调查访问等方式,较好地解决问题,为会计课程的设置做出努力。
关键词:“互联网+” 会计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8-0121-02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互联网+”主要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等特征。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着,会计人才需要有更高的能力。
一、“互联网+”发展形势下会计课程改革分析
目前我国会计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教育层次逐渐提高,会计课程体系趋于完善,会计新型人才大量涌现,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会计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会计教育目标不清晰,层次之间界线不明朗,会计课程设置还有不合理的地方,教学内容落后于会计制度的更替,会计专业考核方式单一,会计教师在专业课讲授中注重概念且方法的讲述比较单一,案例教学比较少,专题讨论也不多,校企的合作较少等。 “互联网+”发展背景下,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等形式,而是更加多样化,PPT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板书,学校增加了尔雅、慕课等网络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网络提出问题、上交作业。这对教师运用电子设备的要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采用学生更能够接受的方式,提高效率。因此,将会计课程与互联网相结合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发展,对人才所需的方面更广,对人才能力需求更多样化。因此,会计课程应增加公共选修课的设置,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以及未来从事工作的打算进行有选择的学习,术业有专攻,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把课程内容学细、学精。
二、问题分析
本问卷调查总共回收了92份样本,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大三的会计专业学生,其中大二专业学生较多。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所学课程中会计课程仅占10%,只有不到15%的学生会计课程设置超过50%。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会计课程应多方面设置,但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极为重视,达到75%,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也是学生希望主攻的方向,也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会计专业毕业生对自己的定位及就业方向。选修专业基础课的选择人数也达到了69.57%,不难发现会计专业学生对于财会审计这一方向有着较大的兴趣。高校课程设置偏向于会计基础与实践课,金融类课程、财会以及电算化比例也超过了60%,我们可以发现审计课程设置比较少。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对于本科会计毕业生定位在银行、事业单位以及中小型企业的财会这样一个就职方向,审计属于经济监督工作反而设置较少。将近70%的学生倾向于实践教学,不难看出学生想尽早摸清自己专业以后的职业定位以及工作内容。强化案例教学以及更多选修模块的也占有一定比例,而选择理论教学为主的学生为0。选择多模块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专业外素养,会计人才也是会参与到经营管理活动中来,“互联网+”发展形势下的会计人才需要培养更全面的素质。认为需要考研究生的学生为57.61%,研究生对于目前更高的职业定位还是很重要的,新形势下会计专业学生要想具有就业优势,研究生是一条途径。64.13%的学生选择了“一般”,经济、金融两大行业,更应该注重大局观素质的培养。在“互联网+”的影响方面,教学方式多元化和全球化趋势增强这两个选项均占到77.17%。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有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顺应时代潮流,应当提倡”与“适度改革,辩证看待”这两个选项占比分别为47.83%与46.74%,学生们对此虽有分歧,但大部分还是保持了积极的心态。在会计课程改革方面,有68.48%的学生选择要利用高新技术创新教学模式,64.13%选择根据时代特点改革教学内容,55.43%选择利用新媒体加强专业知识宣传,39.13%选择利用社交工具交流沟通。“互联网+”形势下新的教学潮流,学生会更加倾向科技新模式来进行教学,结合专业以及时代特点更能达到效果。对于“互联网+”形势下如何培养会计人才,多媒体、互动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组建教学团队打造优质课程也是学生希望看到的,也更愿意与青年教师进行交流,并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科研活动,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对于如何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各方面的能力都需要锻炼提高,特别是增强综合素质,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于当前形势的认识和自身要求比较明确。在未来就业单位方面,选择外资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学生比例分别为35.87%和38.04%,选择内资企业的则为13.04%,其他较少。这其实更多地反映了学生对自己职业定位、薪资情况的诉求。而对于未来从事工作,选择财务工作的学生为39.13%,金融机构的为28.26%,审计为15.22%,税务则为9.78%。大部分会计专业的学生还是更倾向于从事传统的会计工作,也有不少学生定位于银行、国家金融机构这样的部门,剩下一部分则是考公务员意愿较强。
从问卷回馈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学校会计课程设置较为满意,但也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一些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实践,锻炼实际操作能力;还有一部分学生主张学校提供到企业进行实习的机会。在设备方面,大部分学生进行会计操作的地点是学校机房和宿舍,基本能保证每人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操作所需设备较为齐全。
三、解决措施
(一)改革会计教育内容,使会计教育课程设置多元化
在会计课程设置方面,首先,传统会计教育只注重会计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其他相关基础知识的补充;其次,对于国际教学案例也缺少一定的探讨,使得学生也缺少了一定的国际视野;再者,问卷分析表明高校对于会计课程设置在审计方面较少。因此,各大高校应该丰富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学习;学习模式的多样化也非常重要,多安排实践教学,增加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可以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知识;在“互联网+”的发展下,各类多媒体应用于会计课程,更易于学生接受理论知识。
(二)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学生还应掌握实践能力以及操作多媒体软件的能力,这就要求对会计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增加上机实践的次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尽早适应未来的工作,此外,分析总结能力也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对所学的阶段性知识的不断总结,更利于吸收接纳新的事物,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结合时代背景改革会计课程
“互联网+”不断发展,会计课程设置的改革也要迎合时代要求,才不会使大学生落后于社会。首先,利用多媒体,适当进行调查研究,不断进行交流沟通,交换意见,以此作为改革的参考,还可以通过高新技术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增加新鲜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各高校应明确并调整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传统的会计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级会计人才,但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这种教育目标开始显露出许多问题,即会计人才综合素质不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缺乏,专业技能单一,实践经验不足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会计人才的需要。为此,需要把培养复合型应用会计人才作为当前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即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在各高校会计教育针对不同层次,人才复合化也有不同的要求,应根据需要进一步加以调整。
(五)加强人文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
事实证明,如果人文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学生被工具化了,学生从业的质量将受到影响,大学培养人这一最基本的职能将遭到削弱,大学的持续创新能力也将受到影响。而会计专业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追求科学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具有适应变化的灵活性和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专业学习上,也应该用复合式的培养方式,使本专业和相关学科融合。其主要形式有选修课制、主辅修制、双学(历)位制和第二学位制,一般这两个学历(学位)之间联系密切,且往往能发挥“1+1>2”的协同效应。
总之,“互联网+”是一个长久而快速的发展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只有与社会发展整体趋势相协调,不断改革大学生会计课程,设置真正适应时代潮流、能够充分丰富学生技能的优质课程,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慧莉.“互联网+”时代基础会计课程的翻转教学设想[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5,(12).
[2]宋迎春.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微课程探讨[J].商业会计,2013,(20).
[3]应益华.互联网时代会计目标及职能重构与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探索[J].商业会计,2016,(4).
[4]张琳.基于MOOC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