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足球的发展瓶颈与实施对策研究

2016-11-10张劲松潘大洋潘锦生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足球校园

张劲松 潘大洋 潘锦生

高校校园足球的发展瓶颈与实施对策研究

张劲松 潘大洋 潘锦生

《中国足球总体方案》已颁布一年之久,校园足球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展现状如何?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在校园足球开展过程中还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本文从辽宁省高校校园足球开展的现状从发,了解校园足球在其开展过程中取得哪些成效和存在哪些制约因素,并尝试性提出校园足球在高校的发展对策。

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瓶颈;实施对策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9.061

2015年2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总体方案》,意味着中央层面主导的足球工作全面启动。[1]时至今日,《方案》已经颁布整整一年,校园足球作为《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如何?是否实现了校园足球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作用和培养全面发展的足球后备人才的核心价值目标。校园足球在其发展过程中还面临哪些困难和不足,本文从辽宁省高校校园足球开展的现状出发,对高校校园足球开展状况进行梳理,找出影响校园足球的瓶颈所在,并尝试性提出高校校园足球的发展对策,为校园足球的又快又好发展以及国家足球战略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借鉴。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以辽宁省高校为研究范围,以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15所高校为研究对象。15所高校中包括部委院校2所,省属本科12所,市属本科1所;综合4所,师范3所,理工6所,财经1所,医学1所。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cnki以及仔细研读《中国足球总体方案》,详细了解国家的足球发展战略及校园足球的发展现状,为本次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向15所高校体育部主任、体育教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体育部主任发放15份,回收15份,有效1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达100%;对体育教师发放300份,回收300份,有效30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达100%和100%;对学生发放600份,回收555份,有效52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达92.5%和86.7%。

1.2.3访谈法以高校校园足球的发展为内容,对有关专家和15所高校体育部主任进行深度访谈。

1.2.4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和Excel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理分析。

2.高校校园足球开展现状

2.1高校体育管理者对校园足球的重视

学校领导的态度是影响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的决定内因素,如果领导重视,那么该校的足球运动开展情况就比较好。[2]目前各高校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加强足球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学习、培训,改善现有的足球场地条件、增加校代表队参赛经费等等,通过这些做法来进一步提高校园足球的开展水平。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和各学院的主管学生的领导能够经常亲临训练、比赛现场为球队指导和加油,充分显示了学校对校园足球的重视,这为校园足球活动的良好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2足球项目已成为高校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足球项目以其具有的独特魅力和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其中。足球所具有的独特项目特点对参与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宽阔的场地条件,有利于提高参与活动青少年的视野范围;高速运动的同时,需要对场上形势有明确清晰的观察与判断,以应对比赛攻防转换的瞬息万变;在运球、传球、射门、跑位等技战术实施过程中,需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方向,甚至是丰富的想象力;团队配合的战术要求,对青少年合作意识、协调配合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具有显著的效果。[3]以及足球项目对场地设施要求较低,已经成为高校体育中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校开展了足球必修选项课程和课余体育活动,建立了校园足球竞赛体系,高校校园足球的开展丰富了阳光体育的内容,是阳光体育贯彻实施的良好的选择。

2.3大学生对开展校园足球的认识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态度的调查显示结果见表1。

表1大学生对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认识 N=520

由表1可以看出,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受到了大学生们的认可,大学生认为校园足球开展“有必要”及以上的人数达到83.5%,这说明大学生对校园足球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足球运动受了高校学生的热爱,大学生这种对足球运动的认识为校园足球的开展奠定了一定思想基础,这种思想认识可以推动校园足球在高校中进一步的发展。

2.4建立了完善的校内外竞赛体系

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取得较好成绩的另外一个支柱就是拥有完善的竞赛体系。[4]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所调查高校都建立了校内足球竞赛体系,建立了常规的联赛制度,吸引了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内足球联赛的开展也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形成校园文化中一道风景线。还有的学校建立了女子足球竞赛体系,比如辽宁工业大学的“玫瑰杯”女子七人制足球赛每一年吸引广大女生积极参与足球运动,丰富了女生的课余体育活动,为女生参与足球搭建了平台。在校外足球竞赛方面,各校都组建了学校足球代表队,参加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和省教育厅组办的各种足球比赛,而且从近年来特步中国大学生五人制校园足球联赛和校园足球联赛辽宁选拔赛的参赛队伍数量来看,参加学校数在明显增加,这也说明各校对足球项目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而从各校足球代表队的训练情况来看,只有不到50%的学校常年开展训练,多数学校采用赛前集训的方式进行赛前训练,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取得较好竞赛成绩。

2.5高校足球场地设施条件进一步完善

校园足球的开展离不开优越的场地条件,通过调查15所高校拥有天然草坪2块,人工草坪15块,土场地4块,基本能够满足学生足球课教学和课外足球活动,但是人均足球场地面积还与国家的要求相聚甚远,在于体育部主任访谈过程中了解到有不少高校还有新建足球场地的想法和计划,来进一步开展足球运动,这些高校多是新建新校区的高校,而其他高校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没有新建、扩建足球场地的想法,所以校园足球的开展场地条件仍然是一个关键环节。

3.高校校园足球开展面临困难和瓶颈

3.1经费问题仍然是影响校园足球的主要因素之一

经费是组织开展校园足球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离开了一定经费的投入,校园足球将失去开展下去的物质基础。虽然,目前各高校都增加了对校园足球的经费投入,但是校园足球所需经费涉及方方面面有课内足球教师的课时费、课余体育活动工作人员、裁判员的奖励等相关费用以及外出参赛队伍服装、需器材、参赛队员保险费用、教练员报酬费用等等。普通高校的经费主要是从学校行政经费中下拨,然而这部分经费非常有限,不足以支撑队伍参加更多的比赛和校内开展更多的足球竞赛活动。

3.2校园足球竞赛组织形式单一

虽然大学生对校园足球的开展持肯定的态度,但是通过调查可知,大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参与率较低,每周能够坚持锻炼3次以上的人数仅为38.3%,高年级学生和女生的比例则更低。这样的结果与大学生对校园足球的认识(大学生认为校园足球开展“有必要”及以上的人数达到83.5%,)两者间产生了较大矛盾。原因就在于高校对校园足球缺乏系统、科学地指导,学生大多以个人的形式参与足球活动,随机性强、效果较差;学生自发组建的社团组织较为松散,缺乏专业化的指导,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高校课外体育“精英化”现象严重,多数学校都是以竞赛来代替群体活动开展,结果造成只是那几个精英在运动场上表演,大多数学生只能成为看客,不能参与其中。[5]

3.3高校足球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足球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责任心和专业化程度是影响校园足球开展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通过调查了解到,我省高校足球教师都拥有较高学历,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我省高校足球教师很少参加足球培训班,有80%的教师未获得专业足球教练资格,这说明我省高校足球教师在专业化程度上不高,高校在足球教练员自身能力培养方面投入精力不足,没有定期举办相应的专项技能培训,不利于校园足球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同时,调查了解到高校足球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在课时酬金、职称评聘等方面高校对体育教师还存在不合理的做法,若要从根本上促进我省高校足球运动顺利开展,我省各高校应对体育教师(足球专业师资力量)重视起来,并制定有关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3.4意外伤害事故对校园足球开展的影响

足球作为一项剧烈的体育活动,活动中难免出现意外损伤,轻者碰伤、扭伤,重者骨折甚至残伤。另外,足球比赛场地大、时间长、对抗激烈,足球比赛规则特有的允许合理冲撞,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比率增大,比赛的偶然性造成学生出现非常规动作,多是违反人的生理解剖和力学特征,容易造成学生肌肉拉伤。这样,足球的对抗性与风险性使得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容易出现体育伤害事故,给体育教师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阴影和给高校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很多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删减了对抗竞技性较强的教学项目足球,这对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造成了严重干扰。

3.5学训矛盾成为影响大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主要因素

校园足球是在校园内完成文化课学习之后开展的足球训练活动,校园则是活动开展的主战场。大学阶段大学生肩负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承担着就业的压力。学习、就业需要时间,足球训练也需要时间,这时学训的矛盾就出现了。同时,许多教师和家长都还保留着传统的思想,认为学生来学校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有些学生想要参加日常的训练和比赛,一定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学习和考试成绩。在这个仍旧以成绩优劣的社会风气和教育体制下,学生成绩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着他们能否顺利毕业和找到理想的工作。最终为难的还是学生,他们必须要在学习与训练场地之间做出选择。在重重矛盾和压力下,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积极性势必会受到不良的影响。[6]

4.高校校园足球的发展对策

4.1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管理者对校园足球开展的认识

校园足球的开展是振兴中国足球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体育管理者必须从根本上认识校园足球,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校园足球政策,充分认识到校园足球蕴含着强身健体价值、阳光体育价值、足球知识和技能普及价值、足球人才培养价值、素质教育价值和文化建设价值等六方面价值所在,在具体的工作中加强校园足球活动强宣传工作,不断增加校园足球在课程开展、课余活动、场地设施和校代表队训练等方面的经费投入,逐步完善校园足球赛制,完善学校体育管理机制的运行,促进校园足球的蓬勃开展。高校体育管理者还应树立足球强校的意识,以取得优异的竞赛成绩和举办高水平的足球比赛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个热爱足球、参与足球的体育文化氛围。

4.2进一步完善高校校园足球的竞赛体系

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应建立校级、校际间、以及全国性赛事体系,鼓励各校代表队参加各种足球赛事,通过灵活多样的竞赛体系培养观赛者与参与者对足球的兴趣和提高足球运动的参与率,共同营造良好足球氛围。同时,各高校加强校内多层级联赛体系的建立,实行联赛的升降级制度,使人数多、足球实力强的学院与人数少、足球实力相对较弱的学院都能在不同的层级赛事中奋勇拼搏,不至于挫伤弱势群体的参与积极性。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还应不定期组织召开校园足球发展经验交流会有利于管理者、教练员、运动员进行心得交流,并及时总结,共同商讨促进校园足球活动的相关事宜,促进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

4.3加强足球教师专业化培养

校园足球运动的普及以及学生足球技术的提高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足球教师队伍。高校要对足球教师的培养重视起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教师参加全国、全省范围内的各种培训班,扩大专业视野,提升专业能力。同时,各校不仅要不定期聘请知名足球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宣讲国家足球战略和校园足球前沿动态,而且还要邀请明星球员进校园,与广大体育教师进行切磋交流,为广大学生树立典范作用。

4.4构建校园足球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体系

高校要建立学校体育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足球场地、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足球教学、训练和群体活动要落实专人,建立层层责任制,树立相关责任人员的安全意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师和教练员要因材施教和科学训练,充分做好训练前的热身活动,引导学生科学地参加足球运动,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此外,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运动员平时训练、外出比赛期间的“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只有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校园足球开展过程中的体育伤害事故,使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解除后顾之忧,才能促使学校和家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足球活动。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校园足球在高校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足球运动成为大学生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在增强大学生体质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校园足球的发展也存在口号式和文件式的发展,缺乏实质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举措,影响着校园足球的目标实现。

5.2建议

转变观念,加强高校管理者对校园足球的重视是开展好校园足球的关键。同时,完善竞赛体系,加强足球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建立校园体育意外伤害预防体系等方面措施是校园足球开展的保障。

[1]常晓冬,鞠秋爽.新形势下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5,02.

[2]青成明,罗钮欣.成都市中小学足球运动开展情况调查[J].科教文汇,2008,04.

[3]候学华,王彬等.校园足球核心价值体系构建[J].山东体育科技,2013,06.

[4]张沛锋.校园足球活动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2,08.

[5]张劲松等.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06.

[6]孔斌.校园足球活动推广过程中问题的探析[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辽宁省高校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JG15DB166)。

张劲松(1972-),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体育,副教授,辽宁工业大学体育部;潘大洋,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潘锦生,辽宁工业大学体育部。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足球校园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铁岭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