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和健美操锻炼对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2016-11-10张馨娇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本体踝关节太极拳

张馨娇

太极拳和健美操锻炼对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张馨娇

目的:探究并剖析太极拳和健美操对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选取68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某大学2013级的学生,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其均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就健美操锻炼,(对照组,n=34)与健美操和太极拳锻炼(观察组,n=34)的运动干预效果及对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展开探讨。结果:从稳定极限测试方面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测试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方面分析,观察组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太极拳运动项目在提高肌肉力量方面的效果比较显著,健美操运动项目在提高人体感觉方面的效果比较显著,所以,建议将二者结合应用,来提高对人体静态平衡力的积极影响,此外,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这两项运动项目。

太极拳;健美操;锻炼;静态平衡能力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9.005

查阅大量资料得知:静态平衡是:当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力或合力力矩为零时,物体没用线加速度和角角速度,此时物体处于平衡、静止或者均速运动状态。而平衡控制是一种复杂的多系统协调机制,调查发现:本体感觉、大脑的整合作用、神经支配、正常肌张力等是维持人体平衡的主要因素,稳定、良好的平衡能力是提高人体锻炼效果和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就此,文中选取68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均分人数后,分别采用健美操锻炼和联合锻炼,即太极拳和健美操,其中后一种运动干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维持人体静态平衡能力有积极的意义,就此展开实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68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某大学2013级的学生,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其均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就健美操锻炼,(对照组,n=34)与健美操和太极拳锻炼(观察组,n=34)两种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展开探讨,其中对照组中男学生占19名,女学生占15名,学生年龄在19岁到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12±0.71)岁,身高分布在1. 70cm<X<1.82cm之间,平均身高为(1.76±0.07)cm,观察组中男学生占18例,女学生占16例,学生年龄在18岁到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07±0.82)岁,身高分布在1.71cm< X<1.81cm之间,平均身高为(1.75±0.08)cm,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基本资料对比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健美操锻炼,观察组学生采用健美操和太极拳锻炼,运动时间均为12周,通过测试学生的平衡能力、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分析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对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其中测试平衡能力时,要求学生脱鞋,双脚站立于测试台上,双手叉腰进行。

1.3观察指标

运动前后,分别对两组学生的平衡能力、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等指标进行测试,并做好相关数据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文中涉及数据均在SPSS20.0专用软件中输入,计数数据的表示和检验分别是:[%,X2],计量数据的表示和检验分别是:[(x±s),t],若数据检验后,证明(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之,不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运动干预方式的稳定极限进行对比,具体如下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干预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测试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学生运动干预前后测试对比分析 (x±s)

对两组学生的实施不同运动干预方式的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对比分析 具体如下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 干预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测试结果均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众所周知,健美操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普及性极强,于音乐、健身、舞蹈、集体操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同时健美操也是一种有氧运动,该项运动以中低程度的全身运动和持续一定时间为主要特征,促使运动者的心肺功能得到锻炼。此外,健美操还具有减肥、强身健体、增强身体素质的功效,特别适合广大女性群体。太极拳是一种极富中国传统特色元素的汉族文化形态,查阅资料得知,太极拳是在17世纪中叶,温县陈家沟人练习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并借鉴众家武术,同时融合中医思想、易学思想等,编造出一套具有内外兼修、阴阳开合作用的新拳法,这就是太极拳命名的由来,太极拳作为一种富有特色的运动项目,促使练习者的神、气、形得到全面锻炼,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文中针对太极拳和健美操两种不同运动项目进行探究、剖析后,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对比分析两种运动对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情况。实验表明:太极拳和健美操对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有积极的影响,二者结合起来锻炼,能够达到人体身心健康的目的。

表2两组关节力矩测试对比分析 (x±s)

从上述实验中了解到,两组学生进行锻炼过程中,通过测试稳定极限可以看出:健美操和太极拳结合起来锻炼,以健美操种类多、节奏快的特征,达到人体肌肉相互配合,维持平衡的效果。以太极拳锻炼来提高锻炼者向前的活动度,使得膝关节投影超过脚尖,实现对人体前移重心能力提高的目的。二者相互结合锻炼,相比单一的健美操锻炼,其维持静态平衡能力的效果更明显。通过测试踝关节本体感觉可以看出:太极拳能够提高跖屈力矩和背屈力,而健美操以长时间锻炼,达到增强排肠肌力量,并提高踝关节跖屈力矩的作用,从两种运动锻炼的结果中还可以看出,踝关节力量是平衡功能的重要因素和决定性因素。总之,将太极拳和健美操结合起来锻炼,相比单一的运动干预方式来说,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效果更明显,有助于促进锻炼者身心健康。结合本次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干预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稳定极限测试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太极拳运动项目在提高肌肉力量方面的效果比较显著,健美操运动项目在提高人体感觉方面的效果比较显著,所以,建议将二者结合应用,来提高对人体静态平衡力的积极影响,此外,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这两项运动项目。

[1]虞定海,王三,杨慧馨,等.24周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30(12):1115-1116.

[2]陈彩霞,雷萍.探究太极拳和健美操锻炼对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J].体育时空,2015,(11):107-109.

[3]蓝秀芦.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静态平衡、下肢本体功能和柔韧性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12(24):231-234.

[4]徐海,徐奕鹏.本体感觉强化训练辅助静态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0):11-13.

[5]谢凌锋,肖少华,黄杰,等.移动式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5(4):250-252.

张馨娇,女,陕西丹凤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健美操教学与训练,商洛学院。

猜你喜欢

本体踝关节太极拳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眼睛是“本体”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工艺知识表示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42式太极拳
中医康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48例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