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抗战时期的中间势力的时代特征及其历史贡献

2016-11-10张维娜

人间 2016年29期
关键词:时代特征抗战时期资产阶级

张维娜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简述抗战时期的中间势力的时代特征及其历史贡献

张维娜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学者胡绳晚年时提出的“近代历史舞台上的三个角色”这一新命题,指引着更多的研究者将注意力转移到近代历史舞台上除国共两党以外的中间势力。研究抗战时期中间势力的时代特征有助于我们在传统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深刻理解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更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重大意义。

抗日战争;中间势力;历史贡献

一、抗战时期中间势力的时代特征和地位

中间势力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它的生存与发展无疑受到社会环境的巨大影响,因此在中国的政治发展中,中间势力不可避免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一,构成成分的复杂性。就阶级而言,其中有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就职业而言,包括教授、律师、新闻工作者、民族工商业者、社会名流及华侨等。第二,思想的多样性。中间势力的思想涵盖了从追求君主立宪一直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中信仰三民主义、西方自由主义的人占据很大比重,但由于中间势力的主体是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这决定了中间势力的主体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希望走出一条既不同于国民党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独裁专政,又不同于中共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第三条道路”是他们的一致追求。第三,中间势力一般没有自己的军队。中间势力以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为代表,除了地方实力派之外,他们一般没有武装力量作后盾。第四,政治立场的动摇性。这是中间势力的根本特性,这决定了中间势力不可能形成一个统一强大的组织,不能担负起中国革命的领导重任,在国内外的复杂斗争中必然要发生动摇分化。正如胡绳晚年所指出,中间势力分化的结果,就是他们在经历了抗战炮火的洗礼后,最终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选择接受了中共的领导。尽管如此,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间势力具有历史进步性的一面,他们在中国革命发展过程中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到抗战时期,其重要作用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的历史贡献

(一)团结国共以及动员全民族一切有利于抗战的积极力量。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没有停止剿共,淞沪停战之后,蒋介石把“攘外必须安内”作为处理对外对内关系的基本准则,先后发动了对根据地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围剿,并且一再宣称“安内是攘外的前提”。由此可见,蒋介石集团从一开始就没有建立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识。

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广大中间势力从民族利益出发,不顾个人安危极力呼吁国共再次合作以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7月成立的中华民族解放同盟的基本政治主张和斗争任务,就是“要以联合各党派一致抗日、团结中国民众推翻汉奸政府,争取民族独立,树立人民政权为宗旨”①。面对愈来愈严峻的抗战形势,地方实力派从自身利益出发,主张先抗日,为抗日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西安事变”后,地方实力派多数要求和平解决,反对内战。一些有影响的民主人士在《救国时报》发表共同救亡宣言,赞成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抗战全面爆发后, 地方实力派成为抗日战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民族大义面前绝不含糊,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 集中全部力量投入到抗战中, 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牺牲精神。

(二)充当国共合作的桥梁纽带,捍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转变对华策略开始实施“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军事战略”,在此背景下,蒋介石于1939年的五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随后不断地与共产党制造军事摩擦,发动了“皖南事变”。面对国民党不断制造反共磨擦破坏统一战线的反动行径,中间势力极为愤慨,纷纷发表电函、文章,召开座谈会公开批评国民党的反共行为。第二,中间党派还以第三者的身份,奔走于国共之间,力图打破僵局,维护团结抗战局面。整个抗战期间,国共之间虽有矛盾,且时有磨擦,但统一战线毕竟没有破裂,国共两党毕竟以合作姿态迎来了抗战胜利,这其中显然凝结着中间势力为维护统一战线奔走的辛勤汗水和心血。

(三)自身力量逐渐壮大,成为国共争斗中的一个重要砝码。

七七事变前,中间势力大体上各自为阵,未能从整体上显示出政治影响力,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这种势力获得了发展的历史机遇,随着战争的深入进行,中间势力在参与一系列政治变革的同时,开始走向联合,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纲领,壮大自己的组织,吸收了更多的人士参加到自己的队伍中来,形成了一个比较强大的“第三者”政治集团,有了力量调解国共关系、制止分裂活动、维护统一战线团结的影响力。

三、结语

回顾中间势力的历史发展可以发现,中间势力萌芽于大革命时期,形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力量整合于八年抗战中。他们在抗战后一度活跃于中国政治舞台,之后很快在解放战争中转变。中间势力虽然不像国共两党那样有政权和军队,但当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尤其在国共冲突激烈时,他们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成为中国革命和国共中间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可以说他们是抗日的重要力量,是维系国共合作的纽带,是国共抗日救国的同盟军,表现出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因此,任何历史时期都有必要重视民主党派的力量,尤其是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需要更加积极的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来深化改革,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释:

①《中华民族革命同盟成立宣言》[N]救国时报1936-1-4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9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中国第三势力史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4]梁漱溟问答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5]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皖南事变资料选辑[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K265

A

1671-864X(2016)10-0060-01

张维娜(1992-),女,汉族,陕西宝鸡人,研究生,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时代特征抗战时期资产阶级
时代特征与德育走向——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第30届学术年会综述
充分认识品牌时代特征 努力提高品牌创建水平
出滇抗战时期龙云对滇军的治理研究
抗战时期乌苏里江边的中苏情报站
“危险的侵略者”
基于大数据时代特征分析研发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具体策略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抗战时期的周恩来与统一战线工作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