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泰国诗琳通公主《琢玉诗词》中宋词翻译——以李清照词为例
2016-11-10胡蕾
胡蕾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4)
浅析泰国诗琳通公主《琢玉诗词》中宋词翻译——以李清照词为例
胡蕾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4)
宋词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各族人民文化不断交流碰撞中,宋词也是向世界传播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窗口。中泰自古就是友邦,在双方建交后两国关系得到了全面发展,因此中泰翻译尤其是宋词翻译在两国的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
翻译;宋词
诗琳通公主从1981年首次访华至今已经来华二十多次了。由于她对中国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又曾在北京大学学习汉语,因此她创作了十多部关于中国的作品,还翻译了许多古代诗歌和现代小说,在促进中泰文化交流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中泰翻译概况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年间中泰就已经有使节往来;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多次到达暹罗。1975年7月l日中泰两国正式建交,中泰文化经济交流不断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扩大这也极大的促进了中泰语翻译发展。
(一)中国作品泰译主要成果。
中国作品泰译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文化、学术、影视三个方面。
文化方面主要有:小说《三国演义》等,后来又有诗琳通公主翻译的《行云流水》、《蝴蝶》等作品。学术方面主要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经济》、中医书籍《中医历史》、《中医基础学》、《实用草药》等。影视方面主要有:电视剧《三国演义》、《包青天》等影片,放映后这些影片在泰国获得了好评。
(二)中国古代诗词泰译情况。
最早把中国古代诗词翻译为泰语的是黄荣光,他翻译整理的《中国诗歌发展史》打开了中国古典诗歌泰译的窗口。先有黄荣光《中国诗歌发展史》、魏治平《中国文学史》、陈壮《中国诗歌》; 此后,通塔按·纳占农出版了 5 部诗歌泰译作品,即:《月影刀锋》、《雅诗美辞》、《道家诗人陶渊明》、《赠花与君》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后又有诗琳通公主的翻译作品—《璀璨经典诗歌》和《琢玉诗词》。
二、《琢玉诗词》概况
诗琳通公主翻译了许多中国的文学作品,包括一百多首古典诗歌,这是《琢玉诗词》最初的原型,译作最早是“泰国德教会紫真阁”①出版的《诗琳琅》;后来泰国法政大学得到公主殿下恩准,又将其中的三十四首诗词翻译编辑成《琢玉诗词》出版。
三、《声声慢》原作与译作评析
词,始于唐朝,盛行于宋朝,特别注重韵律美,并且每种词牌名都有固定的音律特征。宋词流派主要分为豪放和婉约,婉约派中最具代表性的女词人莫过于李清照,她作品无数《声声慢》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叠音绝唱”②足以说明该词在宋词中的地位。其中泰文对照如下:
《声声慢》词人采用了入声韵与双声叠字、隐喻并用的手法,加重了悲切的基调,字字尽显作者无尽的愁。
上片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交代了词人当时所处的三种情境,即:词人动作“寻寻觅觅”,周边环境“冷冷清清”,词人内心“凄凄惨惨戚戚”。相应的译文中也使用了十四个对应的叠字“■■ ■■ ■■ ■■ ■■■ ■■■ ■■■■ ■■■ ■■■ ■■■ ■■■ ■■■ ■■■■■■■”译者匠心独具,以叠字对应原作的叠字,以押韵相仿的泰文词语来代替原文的叠字,使词人那种惆怅的感情通过动作、环境表现出来。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正值骤热骤冷之时,国破家亡、丧夫之痛、流离之苦,使得词人内心更加愁苦。“■■■■■■■■■■■■■■■■■■■■■■■■■■■ ■■■■■■■■■■■■■■” 这句译者采用了直译法,逐字逐句地翻译出了原文的意思。
紧接着“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在这清冷、孤寒时节,举起三两杯淡酒,奈何淡酒无法敌西风,此举也不能消除心中的无尽的愁思。译者翻译为“■■■■■■■■■■■■■ ■■■■■■■■■■■■■■■■■■■■■■■■■■■■■■■■■■■ ■■■”对于“三杯两盏淡酒”,将其直译为“■■■■■■■■■ ■■■■■■■■■■■■■”酒是“三杯两盏”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这萧萧秋风呢?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里的“雁”可包含了词人的两种情感:古有鸿雁传书之说,词人与赵诚明新婚不久,丈夫因公外出,易安居士便做此词以表相思之情,有《一剪梅》为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再次相遇却再也没人传书了,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北雁南飞表明了秋意来临,由于北方被金人所占作者流落南方,大雁由北向南又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 ,这也是词人现实处境处境的忧愁。泰译文为“■■■■■■■■■■■■■ ■■■■■■■■■■■■■■ ■■■■■■■■■■■■■■■”,“雁”在中国古代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中暗合了人的悲欢离合,泰语中将其译为“■■■■■■”未传达出引申意义,很难凭借字面信息去理解,但采用了末尾押韵的技法:“■■”“■■”。
词下片首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中“黄花”应是菊花,菊花在古代诗词人心中有特殊的意义,“泰译为“ ■■■■■■■■■■■■■■■■■■ ■■■■■■■■■ ■■■■■■■■■■■■■■■■■■”。“黄花”在词中加衬托出词人凄婉的心境,也是高洁孤独的象征,暗示词人孤苦飘零的晚景。译文“ ■■■■■■■■■■■■■■■■■ ”泰译文中直接将“黄花”译为“菊花”,如果缺乏中国古典文学常识,也难以理解,但句尾同样也采用了押头韵的表现手法:“■■”和“■■”。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译文“ ■■■■■■■■■■■■■■ ■■■■■■■ ■■■■■■■■■
■■■■■■”一个人坐在窗边,如何才能早点天黑呢?可越等越觉得时间漫长、难捱。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从个人动作及内心世界再次转到环境,古人悲秋,萧萧秋意,北雁南飞已悲凉,这样的时节孤独难熬,到黄昏桐叶瑟瑟、细雨滴疏桐,更是让人觉得无限惆怅。“ ■■■■■■■■■■■ ■■■■■ ■■■■■■”对于“黄昏”这个意境选用“■■■■■”让人感觉是慢慢入黄昏,又能感受到气氛冷到极点,无边夜色就此漫延开来容易将读者带入此时此刻的氛围中;“细雨”作“■■■■■ ”,何况“■■■■■”,秋雨淅淅沥沥如在眼前;但将“梧桐”译为“■■■■■”,若不加注,读者也难领悟其中的意象。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种情形,纵便有千词万语也无法表达,更何况一个“愁”字呢!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词人内心世界及其细腻,饱受了颠沛流离之苦,碰上这秋季黄昏的种种情形,“愁”无边,传达出词人难以言表的孤苦。泰语译文“■■■■■■■■■■■■■■■■■■ ■■■■■■■■■■■■■■■■”,“■■■■■”便概括了各种悲凉情景,再现了原文的意境,更有韵味,结尾处用设问的方式,令读者更能感受到词人的惆怅之情。
这首词是在词人流落异地的背景下作成的,句句围绕心境用环境来不断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凄凉之感。通过客观事物:酒、风、雁、花、梧桐、细雨这些事物来表达作者浓烈的“物是人非”之感,译文也对这些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了精心的处理,处处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并烘托出作者的“此时、此景、此情”,使读者能快速融入到这种氛围中去。
四、小结
翻译宋词过程中,要还原诗歌的本来面貌就必须解读中国宋代文化文学,同时也要了解宋代特殊复杂的时代背景。宋词中往往使用一种或多种意象来抒情,若译者在翻译时对一些词语或意象把握不当,也是对文化解读错误的表现。诗琳通公主的翻译不拘泥于一定的形式,在不改变诗作原意的基础上,保持了“形美”、“音美”、“意美”。
注释:
①泰国德教会紫真阁:泰语名■■■■■■■■■■■■■■■■■■■■■■■■■■ ■■■■■■
②燕忠忙,邓涛,汪溉.从翻译美学两个角度评《声声慢》的两个译本.《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3)
③诗琳通公主译.《■■■■■■■■■■ 》,Nanmee BookCompany,124—127
[1]许渊冲.“毛主席诗词”译文研究[J].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79 年第 2 期
[2]曾芬.从“三美论”角度评析如梦令英译本[J].青年文学家,2011 第19 期
[3] 张孜婷.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在李清照词的英译中的再现[J].语文学刊(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 年第 7 期
[4]岑容林.诗琳通——中泰人民的友好使者[J].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6期
[5]施荣华.中泰文化交流[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1997.
[6]田禾,周方冶.列国志·泰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诗琳通公主.琢玉诗词[M].Nanmee BookCompany,1998.
[8]王振国、李艳琳. 古诗英译比较[J].语教学,2001( 4) .
[9]许钧.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M].译林出版社,2001
[10]马冰琼.从中泰关系活动中看中泰翻译历史特征[J]青年文学家·语言研究,2013年第4期
G112
A
1671-864X(2016)10-0069-02
胡蕾(1991.03-),女,汉族,云南永胜人;在读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研究方向:傣泰语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