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环境下聋校数字资源平台的建设
2016-11-09刘彬
●刘彬
移动学习环境下聋校数字资源平台的建设
●刘彬
编者按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校的教与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近年来,南京市聋人学校依托“互联网+”积极探索,成效显著。本期专题刊发一组文章,反映他们在数字平台资源建设与应用中的实践思考,希望提供有益借鉴。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校数字资源平台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着力打造移动学习环境下的资源平台建设,形成移动学习环境的资源平台架构,抓好移动学习环境的资源应用,是校本数字资源建设的发展策略。
移动学习环境;聋校;校本资源平台建设
一、校本资源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各校都十分重视校本资源建设工作。谈及校本资源建设,大家往往想到的只是课件、视频、试题数量,却忽略资源管理、调度和应用等方面,资源建设质量存在一些问题。
(一)信息孤岛林立
在以往的校本资源建设中,经常是按资源的种类不同分别进行建设,可以说是想到哪就建设哪。比如,学校想给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立马建设一个网络图书资源库;想给学生更多的练习资源,立马开发一个试题资源库。这些资源库的建设虽然能满足一时之需,但是时间一长就会显现问题:各种资源不能有效互通,建设的越多就会形成越多的信息孤岛,不仅增加了师生使用的难度,还增大了资源管理本身的难度。
(二)资源繁而不精
资源的建设,尤其是校本资源建设是不是资源越多越好呢?经济学中关于判断资源价值的倒U型曲线理论认为,不管哪种资源,当资源的数量达到一定的高峰时,资源的价值就会不断下降。一名同学到校本资源库中搜索关于“勾股定理”的学习课件,这时资源库呈现出了十多个相关资源。那么,这名同学有限的学习时间将被大量浪费在资料的筛选环节上。所以,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过多的资源呈现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造成资源浪费。
(三)移动支持匮乏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学习场景正向移动化的方向发展。刚刚建立起来的资源库,已经不能适应移动学习的需要。原有资源的格式,不能在移动学习终端上打开;资源的呈现,在移动学习终端中错乱、变形;资源的上传、查询和下载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校本资源平台亟须形成一种新的架构和标准,以适应移动学习的发展。
(四)应用流于形式
学校建设了各种资源库后,师生依然去百度查找和下载资源。这是为什么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忽视了“怎么去用”的问题。海量的资源已经放在校本资源库中,我们总是以为“万事大吉”了。其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对师生进行资源使用的培训,开发更加合适的应用程序,组织资源应用的活动和竞赛等。资源的应用成效才是检验校本资源建设成败的决定性指标。
二、基于移动学习环境的资源平台建设的策略
(一)整体规划,明确原则
规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与设计,是一个整套行动方案。科学的规划是校本资源建设的基础,它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资源内容层面的规划,一个是技术架构层面的规划。内容层面这里不做讨论。在技术架构层面,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校本资源建设必须与学校现有的基础管理平台相对接,实现学校信息系统的高度统一;坚持资源管理平台通用性、开放性原则,实现现有和今后应用程序的便捷调用;坚持资源管理和资源应用相互分离原则,保持各应用之间资源的统一;坚持与移动学习特点和需求相结合的原则,以适应移动学习环境下的挑战。
(二)注重适用,提升实效
资源的适用性主要体现在对人的适用性和对学习设备的适用性两个方面。对人的适用性是指,校本资源库不同于区域性或者综合性的资源库,资源种类齐全、资源量多不是校本资源库追求的最终目标。它应该是经过本校教学人员筛选、处理和发布的,以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为根本价值依据的资源集合。对学习设备的适用是指资源的格式、调用应该开放,可以被各种不同类型学习设备所调用,以发挥资源“最少受限,最大使用”的目标,特别是基于移动学习环境的资源平台更需要重点考虑对移动学习设备的支持,充分满足移动学习随时、随地、随需的需要。
(三)加强互动,保持活力
学习资源也是有生命周期的。以往我们的资源随着时间或客观条件的变化,如教材改版、教学大纲修订、教育对象变化等,资源的价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为了让资源库保持永久的活力,我们加强了资源平台的互动性。一方面建立资源灵活的可更新机制,资源库中的资源可随时更新和升级;另一方面资源平台要有良好的互动机制,通过建立师生资源使用的互动空间,完成对资源的分享、讨论和评价,从而完成资源的积累、更新和淘汰。互动性更加强调学校全员的参与,只有全员或大部分师生共同参与建设,才能保持校本资源平台的生命力。
(四)注重引导,着力应用
资源只是一种学习的工具材料,校本资源建设的基础在“建”,关键还在“用”。资源建设得再好,不能用或者不方便用,再多的资源也只是一堆占用服务器存储空间的垃圾。要想把资源用好,首先需要加强资源应用程序的开发。开发使用简便、用户操作体验良好的资源应用程序,让师生能够方便、快捷地访问到所需要的资源是应用好资源的前提。然后,需要加强资源应用程序的使用培训,教会师生使用资源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还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比赛和网络交流引导师生使用资源。
三、基于移动学习环境的资源平台架构
基于移动学习环境,遵循资源建设策略,我校最终形成了以校园管理平台和资源管理平台为基础、以WEB和移动APP为应用平台、资源和应用相分离的校本资源系统架构。
在该系统架构下,系统的基础数据来自校园管理平台,用户信息和使用权限可以保持与其他校园应用系统的高度统一,形成基础数据信息的共享共用,消除了信息孤岛。资源管理和资源应用相分离,可以实现一个资源多个应用同时使用,各应用程序之间的资源可以保持同步,充分保证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资源管理的效率,节省了存储空间。
我校资源管理平台系统实现了各种资源的分类、上传、管理和存储等功能。资源种类主要包括试题、课件、学件、图书、视频等。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一个管理平台实现所有资源管理,避免各类资源之间的分离,以提高管理效率。2.各种资源以知识点为分类依据,方便各种应用,可以按照知识点进行适当调用。3.资源管理平台不负责资源的具体应用,而是使用开放调用接口的方式,形成各个资源应用程序的关联。4.上传、修改和更新资源等操作,不仅可以在普通台式电脑上进行处理,也可以在移动学习终端上随时操作。5.对每个资源进行数据分析,通过记录资源的下载、分享、推荐和评价情况,为资源的使用价值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进行资源的“优胜劣汰”,最终保持校本资源的生命力。
在此基础上,我校开发了以下移动资源应用程序。
(一)校园移动图书馆
通过“校园移动图书馆”,学生可以在移动终端上进行各类图书资源的下载、阅读以及撰写读书笔记。教师通过程序可以建立网上读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读书活动中师生可以相互讨论、发表读后感、相互评价等。
(二)校园移动多媒体资源
“移动多媒体资源”包括教师教学课件、学件、微课视频以及校园学习生活相关的各种类型的教育教学材料。可以对资源进行评价、推荐,还可以关注特定用户的资源,以便轻松找到自己老师上传的资源。这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校园移动作业通
“移动校园作业通”集课前测试、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自主测验和统一考试为一体。通过该应用程序,教师可以网上布置练习,学生在移动学习终端上答题,系统自动批阅和进行数据分析。
(四)校园移动互动空间
“移动校园互动空间”是师生网上自我展示和相互交流的园地。师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网络空间,可以自主发布学习资源和学习体会,甚至可以直接使用移动学习终端进行拍照和录制视频发布,为群组的合作探究学习和个体的课后拓展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
四、基于移动学习环境的资源应用策略
(一)系统培训,技能提升
提高教师们在移动学习环境下的资源运用能力,帮助他们掌握移动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技能是首先要完成的任务。自2013年9月开始至今,学校利用周五和假期的校本研训时间聘请教学专家、技术专家与学校的骨干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师实施相关技能培训。
(二)团队引领,任务驱动
随着资源管理系统的陆续建成,如何让这一系统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是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为此,学校于2014年12月正式成立了数字化教学研究团队。团队由若干学科教学骨干教师和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组成,围绕着如何在移动学习环境更好地利用技术推进教育教学的问题,不定期地开展交流与研讨。
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员一方面对于资源管理平台及相关应用程序作细致测试,发现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确保软件更适合学校实际教学需要;另一方面,学校鼓励团队成员结合资源平台的具体应用申报研究方案,引导教师们带着问题和任务在自己的教学中积极开展尝试,并总结经验与方法,在团队交流的基础上逐步向教研组推广,通过方法传授与研究课展示,让更多教师了解资源平台在教育与教学中的作用。
(三)情境模拟,做中学习
移动学习环境下的有效教学、合作共学与微课助学是常用的策略。我们一方面组织数字化团队的骨干成员围绕着培训方案与培训内容有序地制作资源平台软件学习的相关微课;另一方面,充分调动数字化团队成员的力量,在指导参训教师借助微课开展在线学习的同时认真落实线下的个别辅导。
(四)课内应用,课外拓展
我校在有序开发资源管理平台的同时,积极开展移动学习环境下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确立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平板与白板相结合、合作探究与引导精学相结合的原则,并生成了“三段八维度”教学策略,对指导教师有效开展移动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指导教师运用策略实施教学的同时,教师们也在逐步探索着资源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运用,从“课中精学阶段”引导学生借助“移动互动空间”展示并评价学习成果,到“课后拓学阶段”引导学生借助“移动互动空间”“校园图书馆”开展交流与讨论;从“课前预学阶段”引导学生借助资源平台中微课开展合作共学,到“课中精学阶段”引导学生借助“移动作业通”开展评测固学,再到“课后拓学阶段”引导学生借助“移动作业通”开展分层教学,资源平台正在衔接课堂内外、拓展学习空间的移动学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以移动学习为核心的中小学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B-a/2013/02/05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聋人学校,210007)
G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