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入职教师培养的实践策略
2016-11-08王丽娟
王丽娟
摘 要:新入职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入职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在对国内外新入职教师培训相关理论及动态进行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学校实际,从领导者的角度出发,通过转变培训方式及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等实践活动来增强对新入职教师的培训效果,加快了该部分教师迈向专业化成长的步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可持续有效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新入职教师;培养;实践
新入职教师是教育行业的新生力量,是学校未来教育的顶梁柱,肩负着传承教育的优良传统和继往开来的光荣使命。笔者多年主持郑州外国语中学的全面工作,对新入职教师进行详细了解从而进行专业化培养是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因而,结合实际工作,对新入职教师培养的实践策略做了一些研究。
一、新入职教师现状调查及凸显问题
1.新入职教师现状调查
笔者对2011年至2015年学校新入职教师(主要为新毕业的青年教师,共计52名)做了详细的调查了解,调研期间共组织召开座谈会3场,参加座谈人员52人,发放调研问卷52份,了解到基本情况如下:
(1)新入职教师队伍的现状:一是新入职教师队伍学历高,100%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学理论功底扎实,但相对在班级管理以及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较少。二是工作热情高,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个性鲜明,接受新事物快,有一定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三是青年教师队伍中男教师人数少,只占13%。四是青年教师中85%以上当初是因为热爱教育事业想当一名教师,所以对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90%。对学校整体的和谐氛围和工作环境比较满意,88%的新入职教师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有一定的期许和规划。
(2)青年教师有较为迫切的学习需求。95%的青年教师愿意参加高层次的业务提升,希望有出去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但在实际经验缺乏方面,需要一定的学习和工作过程,更希望通过学校骨干教师一帮一或者传帮带的形式多多获取。
(3)在培训方式和考核办法方面,80%的教师不希望占用太多的双休日及节假日等个人的自由支配时间,希望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办法来提高培训效率。100%的教师希望通过综合考评来评价个人培训效果。
(4)在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方面,新教师们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实践,教学技能”等课堂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对“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等涉及个人专业发展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但在科研理论需求不高,只有12%的老师认为及时的反思及科研态度很重要。
(5)在最希望的培训教师和培训方式方面,对名师、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引领呼声较高,80%以上的教师希望得到既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又能将实践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名师”给予指导。同时,对“身边同事的经验”,60%的教师认为也很重要。
2.新入职教师存在的共性问题
通过个案访谈、调查问卷等多渠道的研究中,得知我校新教师总体上学历水平较高,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学科知识,职前准备较为充分。但由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多数新教师尚未具备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对本校基本情况及所教学科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了解,显现出的主要问题如下:
(1)有理论无实践,知识结构有待补充
新入职教师很多缺乏课堂教学实践,理论停留在纸化的层面,显得很抽象,可操作性不强。对本校基础教育概况和现行教育政策法规缺乏了解;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方法和手段、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理解尚不深入;学科教学和课堂管理知识有待提高和补充。
(2)教学任务化
把教学当成任务去完成,把整个的任务化解为单个的任务,这是初入职教师登上讲台后的共同点:微观细节能够把握,缺乏宏观整体的眼光;教学时语速过快,时间上存在赶进度的现象,内容上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学科的任务化教学,容易局限于学科内部,难以与多学科相互融合。
(3)缺乏课堂教学技巧和课堂驾驭能力
新教师的备课预设成分多,往往深度不够,没有好的角度和视野,对学情缺乏分析研究,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较弱。常常表现在当学生提出教师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或是学生回答问题时与教师心目中的“标准答案”不一致时,新入职教师常常不知所措,拖延了本环节的教学时间,致使其他环节草草了事。如课堂上出现了与教学无关的偶发事件和学生不遵守纪律的情况,有时处理不妥当,甚至会影响课堂情绪。
(4)固有应试教学的影响
新入职教师的教学极容易受到自己就读中学时学科老师的影响,时不时带上自己学生时代老师讲课的影子,传承的痕迹明显。应试训练的那一套模式和技巧,会在不知不觉中同化新入职教师。
(5)环境适应能力有所欠缺
教学工作繁重、日常行政事务过多、缺少空闲时间;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人际交往存在障碍;遇到困难不知道怎样得到有效帮助等问题,也对新教师适应工作环境产生了影响。
二、完善新入职教师培训的策略与推行实践
1.明确培训原则
新入职教师培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和成人学习的特点,从新教师问题、特点和需求出发,培养新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应坚持主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适当超前原则和立足校本原则。
2.优化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要贴近老师们的教学生活,要体现教师的学习需求,要有吸引力;要翔实、具体、言之有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操作,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学以致用;难易适度,不能让教师感觉成为负担,而是工作的必须和补充。培训要以校训校风为导向,以校本教材为载体,使培训“有的放矢”“有声有色”。具体的培训内容包含以下方面:
一是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设立师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教学常规训练、新课改教材教法专题、教育科研、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各个专题。
二是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务必达标过关,包含教师礼仪、教师书法及教师语言等基本内容。
三是课程设置多样化、目标明确化,如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清晰规划职业生涯;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叙事与教师专业成长;新课程怎样说课、听课和评课;怎样撰写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文章等。
3.完善培训方式
(1)制定教师培养工作指南,建立新教师培养体系。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新入职教师培养工作指南,建立并完善教师培养体系。
(2)师徒结对,将培训常态化、深入化、实效化。通过岗前培训、暑期培训、拜师会、经验交流会、周六培训、月汇报课、验收课、教学常规检查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新教师的每一步成长都在老教师的带领和帮扶下完成。保证每位新教师都有指导教师,鼓励“一师多徒,一徒多师”,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一名班主任指导师指导新教师学习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制订、班集体建设、学生干部培养、家访、主题班会、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学生谈心、家长会召开、评语撰写与科任教师协调沟通等;一名学科指导教师指导新教师学习学科课程标准,指导新教师听课、评课、备课、编写教案、课件制作、上课、课后反思、作业批改、学困生辅导、编制试卷、质量分析等项内容。
(3)以规范化培训管理来确保效果。以制度来确保培训效果。对新入职教师在培训时间、教学常规检查、个人修养提升、课堂效果监测、教学成绩、梯级培养模式、年终考核等各个方面均制定相关规定推广执行。
(4)开展丰富的活动,推动入职培训有效进展。一是入职一年内教师每月上月汇报课,由教师师傅、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及教学领导观课并做课后指导。二是满一学年教师在第二学年初上验收课,由所教学科全体老师观课,并在课后做评课指导。三是入职三年内教师参加学校教师技能大赛。优秀者参与省、市教育行政单位举办的“骨干教师”及“名师”选拔工程。四是鼓励参加学校组织的读书报告会。
(5)以科研带动教学,打造智慧型教师。学校每学期向新入职教师推荐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学校推荐若干,指导师另外推荐若干,帮助新教师写好读书心得、学习体会,并在读书交流活动中深化学习。同时鼓励课题参与者大力开展相关研究(如应用在具体学科教育上的子课题研究),并形成论文、课题、报告等成果。对课题的积极参与者予以奖励,对个别不够积极的参与者予以教育,长期不配合严重影响课题进度者劝其退出课题组。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课题研讨及经验分享会议,让全体参与者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并及时交流心得、增加信心、分享经验、查找不足。
4.革新培训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在新入职教师培训中,应利用多样性的手段(比如利用“班班通”、微信、微博、“校信通”等先进手段,吸引教师参与培训及评价、开展问卷调查与网络投票等多种方式)来推动培训内容的实践化,并对培训效果予以更科学的考核考评。
5.保障培训条件
要基于专业定向与专业奠基的原则,全面系统设计,在学校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新入职教师的培养予以大力支持。此外,要积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争取更大的人力及经费支持,获得更多更好的师资力量及培训资源,必要时候可打破学校界限,立足区位优势,争取利用更多的优秀教育资源,把教育专家请进来,把新教师送出去,组织或参加更多更好的培训。
总之,新入职教师的培养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系统工程。在培训实施与开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教师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建立新教师入职培训标准,促进新教师培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要尊重新教师学习与成长规律,变革新教师入职培训的模式与方法,使培训内容契合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特点与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时见,谭建川.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国际比较[M].西南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指导[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3.张典兵,马衍.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引论[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4.崔允漷,柯政.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刘光余.论基于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07(2).
7.唐江澎.走向为了成长的评价[J].人民教育,2012(11).
8.王昌善.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述评[J].继续教育研究,2003(5).
9.韩宝庆.关于我国教师职后培训的几个问题[J].教育探索,2006(8).
10.苏明辉,姜晓丽.我国教师专业化实施途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
11.权玉萍.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现状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8(24).
12.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13.翟继岩.美国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14.杨洁.K中学教师校本培训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15.刘媛媛.中学教师培训问题研究——以太原市中学为例[D].山西大学,2015.
(作者单位:郑州外国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