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马嵬驿民俗旅游开发存在问题探讨
2016-11-07董佳利
【摘 要】 文章以陕西省兴平市马嵬驿民俗文化村为研究案例,分析了其在关中地区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过分地商业化,导致民俗文化庸俗化;忽视民俗文化的环境保护,民俗地居民对民俗造成破坏;管理和服务水平低,存在监管盲区;民俗文化开发主体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素养有待提高;品牌意识淡薄,尚未形成品牌优势。
【关键词】 关中地区;民俗旅游;马嵬驿;问题
一、民俗旅游释义
在人类的文化意识形态结构中,民俗处于最底层,是由人民群众集体创造、相沿成习的一种生活文化,具有混沌的原生态的文化特色。它代表了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精髓,因而葆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作为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文化资源,其现代旅游的开发价值日益展现出来。民俗旅游正显示出勃勃生机,成为广大旅游者最热衷的旅游项目之一。
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包含有非常丰富的社会内容,民俗旅游正是一个包含旅游者到异地体验当地民众的现实生活内容、民俗文化以及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复杂动态过程,因此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也成为旅游资源的灵魂,可以说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通过这种民俗旅游活动,游客可以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达到良好的游玩目的。
二、陕西关中地区发展民俗旅游的优势条件
陕西关中地处陕西省中部,也是陕西最为富庶的地区,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南接秦岭,北抵陕北黄土高原,是一个南、北、西三面环山向东敞开的河谷平原盆地,包括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五个地市,是黄河文化的摇篮,号称“八百里秦川”。
陕西关中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比较悠久,地域开发较早,深厚的原始文化层形成了很多古代原始文化的遗址,古老的神话传说也特别多,比如夸父逐日、仓颉造字、唐尧避水、杜康造酒等。优越的生态和人文环境以及几千年历史发展留下来的珍贵文物和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这些都成了该地区发展旅游资源的主要吸引力。俗语有“南方才子北方将,咸阳塬上埋皇上。”历史上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王朝都先后在关中建都,历时千余年。众多帝王陵墓是古丝绸之路起点的佐证,更证明了这里是一个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故乡,也是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文化的聚集地。作为文化重要内容的民俗资源,在关中也是非常丰富的。在衣、食、住、行、乐等方面,关中人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称其为“关中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有凳子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具有极强的新奇性和趣味性。社火,剪纸,皮影,泥塑,戏曲等民俗文化,多以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内容。秦腔,也被称作乱弹,是陕西地方戏曲艺术的重要成分,也是我国现有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剧种。长安古乐也被称为“西安鼓乐”,是现存世界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老民间乐种,律、调、谱、系、曲也最完善,堪称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现以咸阳兴平市马嵬驿民俗文化村为研究案例分析陕西关中地区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关中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景点概况
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简称“马嵬驿”,位于陕西省咸阳兴平市马嵬街道办李家坡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西安市60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50公里,距兴平市区12公里。景区总占地233亩,合理利用了自然的台塬地势、沟壑地形、李家坡村民废弃的窑洞院落,以黄山宫道教文化为底蕴,以杨贵妃与唐明皇凄美爱情故事为依托,用泥塑的形式叙述了马嵬源自东晋名将马嵬筑城建镇的传说;马嵬驿是是一个集马嵬古驿站文化展示、文化交流、原生态餐饮、民俗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生态观光、环境保护于一体的新概念生态园。建设有4条民居古街:民俗作坊街、民俗小吃街、民俗文化展示街、大唐文化街。马嵬驿建设以“古驿站文化”为主,融合“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满足市民及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以及参与农事体验及民俗文化活动,是感受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1]
2、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与领导下,马嵬驿的民俗旅游得到了大力发展,丰富的关中民俗文化资源也得到了一定程度地开发和利用,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了解和喜爱,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分地商业化,导致民俗文化庸俗化。发展马嵬驿地区的民俗旅游资源,就意味着本地区在一定程度上的对外开放,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开发商们为了迎合旅游者的好奇或猎奇心理,刻意改变民俗内容,破坏民俗深刻的人文内涵和丰厚的社会价值,在一些景区存在生造虚假民俗文化的现象,既是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不尊重,也不利于品牌形象的树立,也不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忽视民俗文化的环境保护,民俗地居民对民俗造成破坏。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重开发,轻保护成为当地发展民俗旅游的关键性问题,掠夺式的开发以及忽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粗放式经营,严重损害了民俗旅游资源,破坏了景区的生态价值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缺乏整体、全面的规划和指导,所以发展民俗旅游资源的持续性不强。另外,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不足,民俗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也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影响,一些传统的优秀民俗文化可能会遭到破坏,同时,传统的一些民间工艺和技术也可能面临着后继无人从而失传的风险。
(3)管理和服务水平低,存在监管盲区。由于进入园区的道路比较狭窄,所以节假日旅客流量较大的时候,交通会十分拥挤,通行困难,导致一些黑出租及三轮车随意停靠揽客,更使本就拥挤的交通雪上加霜,造成一些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园区内外分界不明,一些外地游客往往将车停放在园区外当地村民用自家耕地改建的收费停车场内,这也是一种乱收费现象,因此也对马嵬驿对外良好形象的塑造造成了不良影响。
(4)民俗文化开发主体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素养有待提高。当前马嵬驿民俗村的开发与关中其它的民俗村存在一定程度的雷同现象,旅游项目多为传统的观光式旅游,经营模式滞后,参与程度更高的体验式旅游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不能让游客参与其中,也没办法亲身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和民俗景区的内在价值。这些主要是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民俗旅游规划人才、经营人才缺乏,这也是当前马嵬驿发展民俗旅游的瓶颈问题。
(5)品牌意识淡薄,尚未形成品牌优势。品牌是马嵬驿民俗文化村至关重要的形象宣传工具,因此它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对品牌的塑造,但目前游客对马嵬驿具体的旅游特色尚不知晓,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其在除了周边县市的其余地区还还尚未形成强大的品牌辐射力,景区的知名度还有待提升。
因此,针对马嵬驿在发展民俗旅游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协同配合,各相关利益主体在考虑自己利益的同时,也要从大局出发,倡导民俗地居民与游客共同参与,共同保护,确保游客在尽情体验民俗文化的同时,也能达到保护传统文化和环境的目的,只要这样才能提高整体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欣赏和体验。
【注 释】
[1] http://www.maweiyi.com/scenic-spot-intro.aspx.
【参考文献】
[1] 顾涛.中国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2.
[2] 钟声宏.民俗文化环境保护与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广西民族研究,2010.16(7)32—35.
[3] 王丽娜.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4] 杨琼.我国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D].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2).
【作者简介】
董佳利(1993-)女,陕西兴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