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去何从
2016-11-07李泉佃
李泉佃
一切权力都来自信息垄断。信息垄断一旦打破,一切权力不攻自破。
——乔 良
对于关注时局的读者而言,乔良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1999年,乔良与王湘穗合著的军事理论著作《超限战》一书,准确预言了“9·11”事件的发生,在美国及西方引起了震动。该书被美国西点军校和美国海军学院分别列为学员必读书目和正式教材。
今年,乔良再度发力,出版了《帝国之弧》。沿袭其一贯风格,乔良在书中大胆预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美国最终的命运将会像当年的大英帝国一样,走向平庸化、正常化。美国的霸权终将被终结,这不是由于中国的崛起,而是他自己的战略误判。
但是,在帝国之路终结前夜,大国之间的游戏、博弈中,美国貌似靠坚船利炮征服世界,实质则是用两大技术深刻影响了全球:金融技术、信息技术。前者更借助后者之力,推动美元的全球化,建立起了无远弗届的金融帝国,把整个地球变成了美利坚的金融殖民地。就中美两国而言,中国今天真正要应对的,并不是美国的军事霸权,而是其金融霸权。
从金融角度切入,系统分析美国金融霸权的演变过程,正是《帝国之弧》一书的内核。
乔良认为,近四十年来,美国利用手中的金融权杖,通过阶段性交替释放或减少美元流动性,形成吞噬全球的美元周期律。这是一种可怕的“金融呼吸”:大开大合之间,把各国经济像绵羊一样喂肥后,再伺机宰杀,迄今已几经实战,屡试不爽。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旅居美国多年的宋鸿兵2007年出版的《货币战争》一书。有人说,这本书写得不专业、不严谨,但乔良认为,这本书仍然有其价值,那就是它提醒你,这个世界上,特别是在最赚钱的行当里,人们怎么可能不把自己的暗中算计投进利益的争夺中呢?
他进一步举例说,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的马哈蒂尔说过一句富有代表性的话:“索罗斯的金融袭击使马来西亚经济整整向后倒退了20年。”1999年,美国发动对南联盟的科索沃战争时,美国一位将军踌躇满志地说:“我们将把南联盟打回新石器时代,起码把他们打得倒退回去20年。”两相比较,如果一场金融风暴同样能把一个国家打得倒退20年的话,不叫战争叫什么?
军人研究金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乔良的解释是,军事和金融,不但相关,而且非常相关——不了解金融,就不了解美国人的国家生存方式,最终就无法理解美国人的战略意图。换言之,懂金融,才能“知彼”,而知己知彼,最终才能打好中国的“崛起之战”。
1986年11月14日,当邓小平将“飞乐音响”股票,赠予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约翰·凡尔霖后,这只俗称“小飞乐”的股票,成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
如此算来,中国人真正玩股票、玩金融,也就短短30来年。在这个历程中,金融乱象、股市风波让许多国人猝不及防,即便今天,我们的国家,也还在交学费。
可是,玩股票、玩金融,西方人已经玩了两三百年,他们手段娴熟,他们技痒难耐,他们随时随地可以兴风作浪,让整个世界不得安宁。
事实也是如此。美国政府智库著名代表人物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给美国政府出谋划策,提出了16条大战略的建议,其中有关金融的,就占了两条。这两条所强调的,都是一个意思,即美国必须占领全球金融制高点。因为,金融事关美国的国家生存。
乔良认为,在国际层面上,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资源瓶颈问题。中国虽说“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稀薄。中国今天如此巨量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需要巨量资源补充,而紧缺的资源只能到海外去拿。要到海外拿,必然涉及军队准备好了没有。只有做到“剑到履到”,凡有中国企业足迹的地方,都有中国军队强有力的保障,才能达到目的。这方面,美国就是榜样。
提到军队,乔良对当下中国军改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建设性意见,如告别模仿美国式的新军事革命,降低成本,把更多有限的资源和经费投入到制约信息化上来,而不是模仿别人的信息化。
乔良写道,今天,技术又一次开始强迫人类做一次“创世纪”式的改变。如同它用蒸汽机把从中世纪走出不久的西方拖入资本主义社会一样,互联网也将要把整个世界,不论西方还是东方,强行拖入一个现在还难以命名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逐渐浮出水面之际,美国何去何从,中国何去何从,其他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何去何从,才是未来我们的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