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文革”思维
2016-11-07汪弱之
汪弱之
“文革”那样的运动可能永远不会发生了,而“文革”的思维方式则可能较长期地存在。君若不信,且看下述几位——
你站在哪一边
张三的父母一个要东风,一个要刮西风。征求张三的意见。张三问父亲:“你想要什么风?”“东风。”张三想,这么说,母亲要的是西风。于是他说:“你是我的父亲,我尊重你。但是,我不能同意你的看法。在眼前,东风是绝对要不得的。理由是……”母亲从旁插话:“别上他的当。是我要刮东风。他要的是西风。”张三兴奋地说:“对,就是应该刮东风。刮东风好呀。”原来这个张三支持谁不支持谁,不是看对与错,是与非,只看是谁说的。父母意见不一致时,他会无条件站在母亲一边。用他的话说,跟着母亲走决不会错。张三也不是天生有这种思维方式的。当他才三四岁时,母亲就经常问他,你站在哪一边?当然是站在妈妈一边了,想买什么都可以。家中的经济大权控制在妈妈手里哩。
你还要不要这个家
刘女士让王先生买老抽酱油,王先生买回的却是生抽酱油。刘女士生气了:“你到底要不要这个家?”王先生自知有错,却也不服:“酱油买错了,怎么就是不要家?”“要家的人会买错酱油吗?我怎么就没有买错过?”下班后,王先生遇上老朋友,说了一会儿话,比以往回家迟了10分钟,刘女士大怒:“下了班也不早点回来,你心里还有这个家吗?”不久前,家中来了客人,王先生在饭店招待,每客140元,刘女士怪他乱花钱,不要家了。王先生生了病,没及时去医院,刘女士又埋怨他不要家了。说王先生不要家不顾家还是轻的,有时恼火了,刘女士还会说他成心破坏这个家、拆散这个家。奇怪的是左邻右舍都说,这个家是靠王先生支撑的,如果他想拆,不是早就拆了吗?
生命在于什么
若干年前,吴先生相信生命在于运动。他家离公司30多里,而他每天坚持跑步上下班。他这么做,并非为了省钱,公司有车子接送。他跑步上下班,只是出于一个理念:生命在于运动。不仅如此,在他的潜意识里,运动的时间越长越好。几年后,他退休了,按说有更多的时间运动了,可除了吃饭要动,打牌要动,做家务要动,他已经再没有以锻练身体为目的的运动了。他不运动,是因为他的观念变了,相信生命在于静止。他不仅自己不运动了,也坚决反对妻子运动,一次又一次地宣扬生命在于静止的观念——老虎终日奔跑生命短,乌龟少动寿命长;运动员运动得多寿命短,高僧少动寿命长。后来,老婆说他运动少了,感冒多了,他想,是呀,那时,我几年也不感冒。于是,重新相信生命在于运动。再后来,一个朋友在晨练时死去,他再次相信生命在于静止。
有勇气总比没勇气强
企业家黄老板给了兄弟俩100万元,要他们在相邻的两地做一个项目。一个月后,兄弟俩回来了。老大汇报说,看准了能赚的,结果亏了50万。老二汇报说,到目的地后,他就作调研,到目前调研还没有结束。老板表扬了老大,说老大果断,有胆量。还说:“亏了50万元没有什么,你的出发点是好的嘛,是为了赚钱的嘛。”对老二没有说什么,既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接下来,他又要兄弟俩各带100万元去搞项目。此后,老大又亏几次,但总是受到表扬,说他有胆量,不怕失败,要想成功,就得有这种精神。对老二他则说:“原来我只以为你赚不了钱,没想到你连亏也不会。”多年之后,胆大的老大破产了,看准再干的老二成了有名的企业家。
最后,我想来个画蛇添足,对各个小故事作点解释。第一个小故事说的是站队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不分是非,只管站队。第二个小故事说的是上纲上线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作有罪推理。第三个小故事说的是走极端的思维方式。最后一个故事说的是“左”比右好宁“左”勿右的思维方式,认为“左”最多是方法问题,而右是态度问题、立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