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彩灯艺术及其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索
2016-11-07蒋才坤四川理工学院美术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蒋才坤(四川理工学院 美术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自贡彩灯艺术及其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索
蒋才坤
(四川理工学院美术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自贡灯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并延续至今,形成了造型独特、内涵丰富的艺术特色,形、色、光、声、动有机融合的工艺特色。自贡彩灯在现代的崛起,又催生了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对这一产业发展过程给予描述,对其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自贡灯会;艺术特色;工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自贡灯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自唐代以来自贡就有新年燃灯的习俗,至清代有“狮灯场市”“灯竿节”等活动(如图1),到20世纪初,又渐渐形成了节日的提灯会、闹花灯、放天灯与舞龙灯等活动,逐渐发展成集西南地区民风、民俗之大成的灯会。新中国建立后,自贡灯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给传统灯会融入了现代内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自贡以灯会这种中国传统的节日庆典活动迅速崛起,灯会,成为了这个城市的“名片”。自贡先后举办了4届迎春灯会和21届国际恐龙灯会,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贡灯会在现代社会的 “走红”,催生了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并走向世界,成为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灯会之一,并为中国现代艺术彩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图1 清代灯火会图
一、自贡灯会的艺术特色
自贡灯会的谋篇布局充分利用展出场地的地形地貌进行全景式布展,把不同艺术风格的若干灯组依山傍水设置、形成立体式的灯山灯海。(如图2)。
图2 自贡灯会“灯山灯海”似的壮丽景象
自贡灯会的规模宏大,常常令人感到无法复制。自贡灯会的数百次国内外展出,仅撷取了部分自贡灯会展出艺术灯组的精华,就足以令国内外游客赞叹不已。
(一)丰富多彩的造型材质
自贡制灯的材质丰富多彩,“信手拈来皆为灯”是自贡灯会材质多元性的形象比喻。早在宋代,自贡人就巧妙运用兽角、翎毛、琉璃和丝绸等材料,将灯造成牡丹、莲荷等形状。自贡彩灯艺术家继承了传统制灯材料的多元化优势,创造出一些颇具特色的灯组,如瓷器灯、蚕茧灯、药瓶灯、竹编灯、光碟灯、玻璃吹塑灯、矿泉水瓶灯、辣椒灯、皮影灯等等(如图3),这些特殊材质制造的彩灯,逐渐作为工艺美术品走向广阔的消费品终端市场。
图3 玻璃瓶捆扎“麒麟献瑞”
(二)内涵丰厚的文化载体
自贡灯会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没有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可以像自贡灯会那样可以横贯古今、海纳百川、中西融合、天马行空地表现如此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自贡灯会中,中国传统的民间和历史故事、中外神话、童话、古今中外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体育赛事、社会热点、民俗民风、中外建筑、动漫人物、旅游景点、生态动物等(如图4)均可得到充分的表现。也可以举办各种类型的主题灯会,以彩灯制作的多元化技巧集中表现一种文化形态。
自贡灯会作为文化载体有着很大的包容性:如在灯会展出场地内外举办工艺美术品、书画美术作品、其他企业产品的展览展销、贸易洽谈;民俗文化表演、美食博览等等(如图5)。
图4 中国古建筑“天坛”彩灯
图5 民间艺术表演融合在灯会中
二、自贡艺术彩灯的工艺特色
自贡艺术彩灯把单一、静止和纯观赏性的中国传统花灯创造性地演变为融知识性、艺术性、科学性、参与性、观赏性为一体的组合型、复合式灯组,是对中国现代彩灯艺术的重大贡献。
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采用钢木结构、机械传动、光电配合、丝绸裱糊等制作工艺,把中国传统的花灯做成了艺术彩灯灯组;在人物制作上探索出丝扎造型、分色裱糊的新工艺,使造型人物可以全身内透光,更加充分地表现了自贡艺术彩灯的工艺特色和艺术之美;采用丝扎、梳花、捆扎、粘结、分色裱糊等制作工艺使艺术彩灯达到“形、色、声、光、动”的统一,是自贡艺术彩灯最为显著的工艺特色。让传统的花灯具有现代气息,是现代艺术彩灯的典型特征。
“形”,采用铁丝表现各种各样的造型艺术且栩栩如生,是自贡彩灯制作工艺的最大特色;“色”,自贡艺术彩灯以代表祥和喜庆的红色和黄色为主要基调,但其色彩的变化和使用,几乎囊括了人们能够想象的所有色调。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彩纷繁,变幻莫测,寓意隽永;“光”,自贡彩灯的光以内光源为主(内透光),光从彩灯内部透出,使灯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声”,每一组艺术彩灯都有属于自己的声音……自然成韵,八方悦耳;“动”,让彩灯动起来,是现代艺术彩灯最有代表性的特点。自贡灯会里的艺术彩灯基本上做到了水平运动、曲线运动、上下运动,动得让人捧腹大笑,啧啧称奇。
形、色、光、声、动的有机融合,是自贡艺术彩灯最主要的工艺特色,也是自贡灯会艺术特色的核心内容和现代艺术彩灯的重要标志,它为地域文化的崛起,民族文化的开拓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自贡彩灯文化产业的形成、发展与初具规模
自贡灯会的崛起,催生了一个地域性的彩灯文化产业,其形成与发展历时半个多世纪,经历了初始萌芽、闯入市场、行业形成、初具规模几个阶段。
(一)萌芽
自贡迎春灯会从1964年开始举办,期间因各种原因办办停停,到1984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年年举办春节灯会。自1987年开始举办“第一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经贸交易会”延续至今,已造就了一大批制作自贡彩灯的优秀人才,为自贡彩灯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自贡传统制灯技艺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1988年自贡灯会受北京 “国际旅游年”组委会邀请赴京展出,邓小平等所有在京的中央领导集体到北海公园观灯,从而轰动京城,誉满天下 (如图)。随后,各大、中城市对自贡灯会的邀约不断,自贡灯会所到之处,无不万人空巷。1990年,自贡灯会第一次走出国门,赴新加坡裕华园展出,新加坡总统黄金辉参加开幕式,赠“天下第一灯”锦旗(如图7)。无数自贡彩灯人随着灯会走南闯北,在长见识、添阅历的同时,也萌动着新的创业希望。
图6 1988小平同志在北海观灯
图7 1990年新加坡总统黄金辉主持亮灯仪式
(二)懵懂无序地闯入市场
由于自贡艺术彩灯对传统花灯概念的颠覆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自贡灯会独具的营造节日庆典喜庆、吉祥、热烈氛围的强大功能,全国不少中小城市和企业纷纷邀请自贡灯会展出或求助自贡以灯会的形式为当地打造一些节日庆典活动。当时自贡只有一个由政府组织的对外展出团,无暇顾及中小城市和企业的需求。
市场的导向具有无穷的魅力,不断吸引着许多从事彩灯制作的人员和创业者投身其中,从而形成了当年自贡独有的遍及全国的制灯队伍。产业形成初始阶段,自贡彩灯人懵懂无序地闯入市场付出了巨大的艰辛。自贡彩灯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取决于那些闯入市场的自贡彩灯人的冲动与无畏。
(三)行业形成
伴随着经济市场化进程,国内市场对节庆产品(包括灯会和艺术彩灯产品)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长。有市场需求就有人努力为之,自贡彩灯文化产业进入迅速发展和无序竞争阶段。2000年,自贡市政府颁发了 “关于加快自贡彩灯文化产业发展”的文件,加快了彩灯文化行业的形成。2000年以后,自贡彩灯文化企业坚持不懈地开拓海外市场,2006年7月,加拿大——中国彩灯节在多伦多安大略省游乐宫开幕,精美的中国彩灯、精湛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吸引了数十万加拿大民众,轰动了整个北美和欧洲(如图8)。中国彩灯节在加拿大连续举办了三年,为自贡彩灯走向欧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除非洲国家以外,其他各洲都有自贡灯会走过的足迹。
现在,自贡市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彩灯文化企业已达到380余个,年产值20亿元,从业人员近十万,占有全国艺术彩灯市场80%以上的份额和全球中国灯会展出市场95%以上的份额。
自贡把彩灯文化现象衍化为彩灯文化经济,实现了质的演变。
图8 加拿大全国选美在多伦多“中国彩灯节”上
(四)初具规模
目前,自贡彩灯文化产业规模已基本形成。
自贡的相关单位和彩灯文化企业也在各自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为产业链的形成和生产形态的改变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自发组建了 “自贡市彩灯行业商会”;四川理工学院成立了 “彩灯设计与文化研究所”;创建了“自贡中国彩灯文化艺术创意中心”;从自贡彩灯中成功拆分出“仿真活体恐龙”产品,畅销世界各国;部分彩灯企业产品已列入“国家商业演出展览文化产品出口指导目录”“东方彩灯(文化产品出口)机电元件及产品制造基地”已于2015年建成投产;自贡海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通过数年努力筹办的“中国(自贡)彩灯文化产业园”已成功申报首批省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并获得国家文化部批准。
(五)存在问题
一个新兴产业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无序发展、恶性竞争等情况。同时,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人才断代;缺乏核心技术与核心竞争力;生产技术滞后;生产形态单一;产业链迟迟不能形成等等,长此以往,这些问题都将严重影响自贡艺术彩灯这一中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从懵懂无序闯入到逐步有序发展,自贡彩灯文化产业正在经历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
四、对自贡彩灯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的思考
灯会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自贡灯会创造了这一传统文化形式在现代社会的辉煌。自贡彩灯文化产业的形成在传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自贡彩灯文化产业的未来走向、发展路径,需要我们作出深入探索。
(一)探索群体传承的可行性
灯会和花灯既是传统的民间艺术活动,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又是符合当下人们审美愉悦的一种年节文化活动载体。怎样既能将原有的民间技艺保留下来,又能将其工艺进行创新,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审美心理需求,这是彩灯发展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自贡灯会和自贡艺术彩灯的传承,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一对一的传承方式,形成了一代人向新一代人传承的群体传承模式(如图9、10)。因为,自贡灯会的创新,是自贡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一组自贡艺术彩灯的创造,都是个人技艺与多种工艺技巧完美组合而形成的集合体。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有众多类似自贡灯会和自贡彩灯制作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在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方面,大多为一对一的传承方式。在传承人不能解决自身生计问题的时候,一对一传承就有可能出现无法挽回的失传的情况。要避免这种损失,只有对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整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形态,这就需要进行体制方面的创新、产业模式的扩大、人才培训的积累,才有可能出现一代又一代的群体传承人,拯救那些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9 群体传承之裱糊技艺
图10 群体传承之美术师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群体传承的命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二)加强彩灯技术和艺术的培训以及彩灯文化的理论研究。
加强对彩灯从业人员的技术及艺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尤其是加强对彩灯文化的理论研究,对自贡彩灯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自贡龙锦职业学校开设了全国唯一的“彩灯民间工艺品制作专业”,为彩灯技术水平和艺术审美的提高创造条件,许多彩灯企业组织了较系统的彩灯专业知识学习。四川理工学院为服务地方经济,成立了彩灯设计与文化研究所,并面向全国招收彩灯设计的硕士研究生,开设了相关的彩灯设计教育课程,定期定批次安排本科生、研究生到企业实践学习,对彩灯的形式、艺术以及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形成毕业设计成果。学校也向企业输送彩灯设计人才,与企业产生良性互动,为自贡彩灯品质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也为这一文化现象的延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血液。彩灯设计与文化研究所近两年在国内各种期刊中发表了近30篇论文;自贡本土彩灯文化专家研究出版了专著:《中国灯文化》《艺术彩灯》;自贡市政府拟在2016年灯会期间举办“中国艺术彩灯与自贡灯会”(暂名)高峰论坛;相关部门参考国家职称评定标准授予自贡彩灯行业技术人员职称称号、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等等,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自贡彩灯文化产业基本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发展的转变,从只注重实践和追求经济效益上升到对文化和艺术更深层面的探索。但相对于日益成熟、发展规模愈来愈广阔的自贡彩灯产业,这些还远远不够。应广泛联合其他工艺美术类高校,提升培训广度和力度,以满足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同时,加大彩灯文化研究的力度,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展开对彩灯历史、文化、传承的学术研究,形成学术团队,为彩灯产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三)实现产业拆分 完善艺术彩灯产业链
尽管自贡灯会和自贡艺术彩灯的造型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艺术与价值的结合、艺术与市场的融合,创造出已有的辉煌、获得了巨大的荣誉。但总体来看,自贡灯会是属于节庆广场的文化,自贡艺术彩灯仍然是一种粗放的工艺作品。由于它烘托了节日庆典喜庆、愉悦、热烈、欢快的气氛,满足了人们在节日庆典活动期间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具备了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的双重性质,因此,大众对此类工艺美术品在精细程度方面的要求就不会过于苛求。但作为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需要既能满足大众需求的广场文化产品,又能满足庭院式、家庭化以及个人情趣爱好的精细化艺术彩灯产品。基于此,自贡彩灯文化产业必须进行“产业拆分”:即把自贡灯会创造的融知识性、艺术性、科学性、参与性、观赏性为一体的组合型、复合式灯组重新拆分为单一的、具有知识性、艺术性和纯观赏性的现代艺术彩灯产品,大力发展彩灯产业中的实体经济,放大艺术彩灯产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要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保护好自贡灯会这一知名文化品牌的前提下实现“产业拆分”,就要求彩灯文化企业家和艺术家们具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和重新创业的胆魄勇气,敢于从小处着眼(从着眼于广场到着眼于商场)、放“大”做“小”(从做灯组产品到做小件艺术彩灯产品),并进行资源整合,创造性地生产出适用于室内展览、城市景观亮化、庭园美化、家庭摆设、个人收藏的工艺美术作品和精品,形成自贡艺术彩灯的产品系列。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政府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和优惠政策,为依附于自贡灯会品牌旗帜而生存发展的数百家彩灯文化企业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促使彩灯产业在市场规律的约束和指导下自发地实现产业拆分,从而迅速扩大自贡彩灯及其衍生产品的生产规模,把彩灯文化经济延伸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四)整合优势资源 联手走向世界
灯会是一个中和性、兼容性很强的结合体,怎样把中国民间艺术融入灯会这个文化载体,怎样把我们的民间工艺技巧融入到艺术彩灯的制作之中,通过国家搭建的各种文化平台,联手走向世界,向世界宣传和展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风采。这是我们应进一步着手研究和制定战略计划的问题。自贡应当与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界的有识之士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进一步将中国民间艺术推向世界。
[1]宋良曦,宋岸雷.中国灯文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2]黄莉娅,关仁康.艺术彩灯[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3.
[3]胡德思.灯城的崛起[M].自贡市灯贸管理委员会内部资料, 2011.
(责任编辑:章永林)
J528.7
A
1008—7974(2016)03—0022—05
10.13877/j.cnki.cn22-1284.2016.05.004
2016-01-21
蒋才坤,四川潼南人,副教授。